分享

小店子王氏三支

 王子书屋 2019-12-29

王氏明代自诸城县西小店子迁出三支,一支迁相州(始祖王庠),一支迁营子(清和县知县王铨之祖,铨子侍,隆庆元年举乡试第一),一支迁新城(今桓台县,始祖王贵为清刑部尚书王士祯之祖)。

王庠,一世,一子隆。据《相州王氏族谱》记载:明朝中叶,王庠由诸城城西小店子迁居相州镇东巷,至今已20世。农民王庠勤劳纯朴,老实忠厚,被当地人称为“东巷老实王家”并载入《二十六史》。王庠为相州王氏的至尊始迁祖。声名显赫的 “进士家族”,即相州王氏王庠的后代。
王隆,二世,三子仁、义、智。自此“相州王”分为三大支。王氏“进士家族”,即出于仁、智这两大支。其中,长支王仁出进士8人,三支王智出进士9人。
王 仁,三世,之后人出过“一门四进士”、”一门三进士”。王仁二子绩、约。8名进士都出自王绩之后。
王 绩,四世,一子允升,至此已历经五世,家道殷实,重视教育。
王允升,五世,四子振基、开基、拓基、恢基,均读书有成,踏上仕途。允升也因子孙高官众多而受到朝廷的嘉奖。乾隆《诸城县志》有:“县中诸王,仕宦以允升后为著。”
“一门四进士”,出自王允升四子王恢基之后,即七世的王锳、王钺,八世的王沛思,十世的王元菼。王恢基,六世,明朝末年参加省里的院试,考试还没有结束,忽然听说母亲在家有病,即停考还乡。考官爱惜其才,谅解其情,议定其为附生。王恢基有三子锳、钺、锡。
王 锳,七世,(1619~1663)于顺治六年(1649)殿试中第二甲第33名进士,官至江南左布政使(从二品)。
王钺,七世,字仲威,号左庵,更号任庵(1622~1702)于顺治十六年(1659)殿试中三甲第2名进士,选广东西宁县知县,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有传。累官至山西巡抚,升任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有传。王钺有四子沛思、沛懏、沛憻、沛恂。
王沛思,八世,(1646~1711)以乡试解元(举人第一名)于康熙十八年(1679)殿试考中二甲第40名进士,由庶吉士到左奉卿、左春舫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康熙甲子顺天正考官(正六品)。王沛懏,贡生,考授州同。王沛憻,康熙二十三年举人、赐进士出身,以左都御史一品衔归,晋赠光禄大夫(一品),有传。王沛恂,康熙二十六年举人,海城知县,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王沛恂之孙王元菼。
王元菼,十世,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殿试中三甲第63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吏部文选司主事,有传。
“一门三进士”,出自王允升次子王开基之后,即九世的王植,十一世的王衍福,十二世的王钟吉。王开基,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山东乡试亚元(举人第二名),有五子,三子王铨有二子沛忠、沛德。王沛忠之子、九世王植。
王 植,于雍正五年(1727)殿试中三甲第151名进士,后官至泉州知府。王沛德之曾孙、十一世王衍福。
王衍福,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殿试中二甲第25名进士,兵部主事迁员外郎,官至广东韶州知府(从四品);王衍福之子、十二世王钟吉。
王钟吉,于嘉庆六年(1801)殿试中二甲第40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开封知府,官至道员(正四品),有传。曾为湖南学政,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父何凌汉为其门生,师生亲密,钟吉死,凌汉亲带幼子何绍基莅临祭奠。并撰祭文由何绍基书写,书写石碑文云:”世德毓名流,罕见童年膺勇爵;重闱悲报服,莫将老泪溢琴堂。”均存市博物馆。
王允升的三子王拓基,是孝悌楷模。其七代孙十二世王金策。
王金策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试中二甲第64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陇西知县,有传。
相州王氏三支王智之后出“一门三进士”、“一门六进士”。王智有八子,9名进士皆出自长子王绍之后。
“一门三进士”,是指八世的善宗、培宗、志宗兄弟三人。
王善宗,康熙八年(1669)中武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中武进士,授台湾安平水师左营守备,为施朗的部将。
王培宗康熙三十九年(1700)殿试中三甲第5名进士,后官至京畿道(正四品);其弟王志宗。
王志宗乾隆年间进士,钦赐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一门六进士”出自志宗、培宗之长兄笃宗后人,即王笃宗之曾孙、十一世王应芬、王应奎、王应垣三兄弟,王应垣之子王琦庆、王玮庆兄弟,以及王应芬的孙子王家骧,既是“一门六进士”,也是名副其实的“兄弟三进士”、“兄弟两进士”、“父子三进士”、“祖孙二进士”。
王应芬(1733~1786),乾隆四十六年(1781)殿试中二甲第42名,户部浙江司主事,官至兴安知府(从四品)。
王应奎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中三甲第9名进士,新阳知县,有传。
王应垣徙居王家巴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殿试中三甲第41名进士,官至知府(从四品)。族谱记载:“乾隆庚戊进士、廷试一等第三名”(探花)。
王应垣有三子,其二子王琦庆(1776~1838)、三子王玮庆(1778~1833),兄弟两人于嘉庆十九年(1814)一起参加会试,双双考中贡士。四月殿试,又双双高中进士。
王琦庆列二甲第27名,户部江南司主事、直隶霸昌道、广东督粮道(正四品)。
王玮庆列二甲第48名,翰林院庶吉士,改主事光禄寺卿,官至礼、户、刑三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正二品)。
王家骧(王应芬之孙)为与其同殿考试王琦庆、王玮庆的侄子,叔侄三人均榜上有名。家骧授任广东会同县知县。县志记载为王文骧殿试二甲第7名,翰林院庶吉士,开平县知县。
相州王氏“进士家族”的出现,决非偶然。清刑部尚书、一代诗宗王渔洋(王士祯)的“先祖王贵从青州诸城迁至新城”(今桓台县)。王贵是王庠的二弟,后代有“一门三进士,六辈七尚书”。王庠王贵兄弟的后代共有进士48名,举人96名,贡生、监生数百名, 87人有文学著术几百部行世,多收入《四库全书》。
第一,从社会大势来看。时值清代“康乾盛世”,朝廷对科举取士的重视程度超过历代,使科举制度达到历史的极盛,具有深远的社会背景。首先,康熙皇帝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平定了“三藩之乱”,降服了台湾,加强了中央集权。把科举作为选取启用大批官吏的正途,以满足加强中央和地方政事管理的需求。其次,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民族矛盾。正如清朝开国谋略家范文程所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再次,有助于加强思想统治。通过 “四书五经”等考试内容,有效地达到用儒学统一民众思想的目的。
第二,从地方风气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培育“进士家族”的社会土壤。清代户部尚书何凌汉曾是相州王钟吉的门生,何凌汉的儿子何绍基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传说王钟吉辞官回相州后,有一次何绍基专门来拜访王钟吉,王钟吉让何绍基坐下,何绍基连说不敢,一直站着说话,令随从感到不解。相州王氏为子弟择塾师,甚至从青州高薪请名儒教导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极广,反映了当地尊师重教的民风。
第三,从家族内部来看。“东巷老实王家”到六世王开基于明末乡试中举亚元,清顺治初年授寿昌县知县,开了王氏读书做官的先河,以自身楷模,将王氏族人引上了科举进身的仕途。在“康乾盛世”的大背景下,王氏后人互助互勉,自信自强,为了实现个人和家族的理想而刻苦攻读。自己的勤奋加上历史的机遇,相州王氏家族 “进士群”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清朝统治的没落和科举制度的衰微,相州王氏家族的科举之路也逐渐走到了尽头。然而,“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却在相州王氏家族流传至今。如清朝末年曾担任京议院代理议长的王凤翥;同盟会员、中华革命党人、国民党改组派首领之一、国民党党部主任委员、中央委员王乐平;“拓荒者”和“山东共产党之父”、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王翔千,其兄弟子侄儿女早年参加革命,王象午、王志坚、王辩为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王统照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现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王希坚、王愿坚为当代著名作家;王意坚为台湾的国际知名作家。在他们的身上延续着先人自强不息的家族传统和刻苦进取的奋斗精神。相州王的后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精神续写着新的辉煌。

迁相州一支后人部分传略(明末至清)

王开基,六世,字膴原,其先由小店子迁相州镇,父允升少孤,绩学勇于为义,岁浸,煮粥振乡里者半载,人以为有阴德,开基举万历四十六年乡试亚元(举人第二名)。初授寿昌知县,抚按以治状闻,擢工部虞衡司主事、升员外郎,八年使理南河水工,为检冗费,省夫役,民不警扰。十二年调营缮司,以病告归。卒年六十九,其孙王沛憬与再从兄王沛思同举四省乡试时,号二王,授泾县知县。王沛憬再从子王植,雍正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未散馆,授大城县知县,八年卓异,升泉州府西仓同知,未赴以疾归,举乡饮大宾,年六十八岁。开基弟拓基,
王拓基,六世,见孝义传(县志)。子王锁,字北门,诸生,明季县多土贼,锁与从兄钺率众御之,众不敌,渐溃,锁谓钺曰:吾两人有老母,虽死无所逃,悉力拒,赤左肋,中贼矢,手出矢授钺,使射贼,族属获全,锁子沛懋,例贡,考取国子监教习,授信丰县知县。
王恢基,六世,允升四子,字弘图,应童子试,获售,例应复校,闻母病即弃笔砚归,学使者谅其情得不黜,考官爱惜其才,谅解其情,议定其为附生。崇正十六年染疾曰:”天下乱矣,不及吾身幸也。”却汤药,不御而没,子鍈、钺、锡。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配周氏,胶州孟家庄附生瑞宇公女,勅封安人、诰封恭人、诰封淑人、诰赠夫人、晋赠夫人。载乾隆诸城县志<诰勅表>。
王鍈,七世,恢基长子,字伯和,顺治五年第三十二名举人、顺治六年(会试三十六名、殿试二甲三十三名)进士,翰林学士,历官户部浙江司主事员外郎、云南司郎中,十三年进江西饶州道参议,升贵州按察使,康熙二年升江南布政使,著有《破梦斋诗草》,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配孙氏,相州岁贡献谋公女,继李氏高密县附生薪之公女,侧室郑氏、周氏,孙氏勅赠安人、诰赠恭人、诰赠淑人,李氏勅封安人、诰封恭人、晋封淑人。
王钺,七世,恢基次子(宰相刘罗锅<刘墉>的外祖父),字仲威,号左庵,更号任庵,顺治十四年第二十二名举人、顺治十五年(会试一百一名)进士、十六年(殿试三甲第二名)进士,清文学家,康熙八年,选广东西宁县知县,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有传。累官至山西巡抚,升任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赐御葬。著有《水西纪略》、《粤游日记》各一卷,《星馀笔记》一卷,《朱子语类纂》十三卷,《读书蕞残》三卷,《暑窗臆说》二卷,《世德堂集》四卷,均收入《四库全书》,《中华传世文选》选王任庵《六经论》一文。乡谥文贞先生,崇祀名宦乡贤祠,西宁县父老立有遗爱堂荫二祠,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配隋氏,官庄附生壁公女,载《二十六史清史稿》烈女传《王钺妻隋》,勅封孺人、诰赠恭人、诰赠夫人、晋赠夫人。
王沛思,八世,钺长子,康熙丁巳撷行四荟乡试中试解元(举人第一名)、康熙十八年(会试一百三十名,殿试二甲四十名)进士,康熙二十三年顺天乡试副主考官、编修。由庶吉士到左奉卿、左春舫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康熙甲子顺天正考官(正六品),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乡谥文孝先生,著有《经进诗文》一册《元老在福》行世。配李氏,高密县丁酉举人熊公女,勅封孺人。
王沛懏,八世,钺次子,字汝材,附贡,考授州同。配杨氏,本城顺治辛丑进士江南清河县知县蕃公女,勅赠孺人、勅赠安人、诰赠宜人、继冷氏胶州冷家村启升公女,勅赠孺人、勅赠安人、诰赠宜人,奉旨建坊,旌表节孝,载县志。
王沛憻,八世,钺三子,字汝存,康熙二十三年第四十二名举人、赐进士出身(二甲),历任福建漳州府同知(五品)、温州府知府(从四品)、四川建昌道按察司副使、贵州按察使司按察使(三品)广西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署广西巡抚(从二品)左副都御使、吏部右侍郎(从二品),雍正四年升加都察院都御史(从一品)衔加二级予告,以左都御史一品衔归,有《什一禄》一册《绿绮堂诗稿》行世,赐一品全葬,崇祀名宦乡贤祠,有家传事绩载《山东通志》,诰授中宪大夫(四品)、诰赠通奉大夫(三品)即赠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诰授中宪大夫(四品)、诰赠通奉大夫(三品)、诰授资政大夫(二品)、晋赠光禄大夫(一品)。诸城相州王氏即称之为“清左都御史王沛憻族”。配刘氏,勅赠恭人、诰封夫人、诰赠夫人、晋赠一品夫人。
王沛恂,八世,钺四子,字汝如,号书岩(为王统照的八世祖),康熙二十六年第十三名举人、进士。先任海城知县,后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辞官后归九仙山隐居,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闻氏节行载县志,乡谥孝惠先生,有《消暑漫录》、《匡山诗文集》行世,别集存十,《匡山集》六卷收入《四库全书》。
王柯,九世,沛懏子,字可木,号南麓,雍正二年第四十二名举人,捐刑部广东司主事,历任浙江司员外郎,升江南道协理,陕西、山东、河南道监察御史(道台)。著有《源麓山庄志》一部,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援例为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授御史,上命翰詹科道,按日分班,剳进经史,柯所进皆有要义,告归家居二十年,多义举,有别墅,在五莲山南,为一邑之胜。王柯曾在江南为官,回乡探母时特来九仙山胡林村探视隐居在匡山的叔父王沛恂,同家人一起游览九仙山中的靴谷山庄、孙膑书屋、侔云寺和丁家楼子的丁公石祠等山景,当走到九仙山前群山密林中的源麓村时,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若仙境,于是决定在此建一别墅安度晚年。因这个山村当时属诸城县逄戈庄刘墉(刘罗锅)家,早有名士建舍入住,并在西山建有环山亭,一时买不下来。于是王柯回相州后托他姑(刘墉的母亲)说合花300两白银,买下村东头近百亩风水宝地。因其还在任上,乃于雍正九年(1731年)又一次回乡,责成孙子王垂荣负责建造,建起一富丽堂皇的别墅—“源麓山庄”。有人向朝廷密告王柯大造宫殿式圆楼山庄,柯闻知一夜间将圆楼拆除,所拆木料、砖瓦运至村东南寨山修起庙宇。后朝廷派员查无实据,不再追究,这才敢在山庄居住二十余年。
王槃,九世,沛懏继子,字般木,雍正元年一百三名举人,雍正八年辟荐,顺天府尹孙嘉淦保举授江苏省宝应县知县。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以河工知县待补督修高家堰石堤,功坚补宝应县知县,甚有爱利,储粟食孤贫,施冬衣,邑人纪之。历守武进、嘉定,坐法免引见,仍以知县用,守沛县,岁饥请振不足,出私财数千佐之。坐前令事罢归,沿江男女焚香泣送,攀船不得行,日莫乃渡,年七十卒于家。
王棠,九世,沛憻子,字尚木,诸城人,康熙五十九年第四十一名举人,雍正二年,捐授工部虞衡司员外郎,后授直隶口北道佥事,历任八年与督府有隙,被诬罢官。乾隆元年昭雪。以云南道府用,棠请终养。后乾隆东巡,棠迎于济南,蒙帝慰问将录用,俄顷感病而卒,年四十四岁。棠英毅勇往,处事果断,忠于任事。景陵碑石经年不得,棠独率石工凿山得石,才免工部诸官之责。他监督琉璃厂,尝变卖家产补前官之缺银,上闻嘉之。引见帝曰:“不自侵欺足矣,代人出金甘之乎?”棠说:“臣父沛憻命臣宁自损,不可以细事渎天听也。”上重之,下诏褒奖,谓:“实心任事,内外大小臣工皆如棠,朕复何虑!”可见棠之为人和皇上器重之深了。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
王元鹭,十世,柯长子,字仲序,乾隆二十一年第十六名举人,乾隆四十三年至五十年任河南省温县知县,历任河南太康县知县,光州、直隶州州判,西平县知县。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历守太康、确山、荥阳、西平知县,以廉静称,连有父母憂除,服补温(县)令,岁治河堤,民免水患,(道光)十余年卒于官,温人怀之。妻张氏封孺人。
王垂纪,十一世,元鹭长子,字肇修,乾隆三十年第九名举人,陕西长安县知县,历任湖北孝感、江陵等县知县,荆州知府。妻臧氏封孺人。有家传事绩载县志列传:除兴平知县,调长安,决狱平。父憂服阕,守江夏,徒补孝感、江陵,坐法镌级,闻母疾遂归,垂纪精强善谈,论德之纚纚,年七十九岁卒,子瑞金(嵊县知县)、为金(宣城知县)、南金(生员,妻单氏貤封孺人)。
王为金,十二世,垂纪子,字练山,嘉庆俊监,安徽省宣城县知县。
王 渟,十三世,为金子,字德渊,道光贡生(秀才第一名)。
王绮树,十四世,德渊子,咸丰贡生。
王燕翔,十五世,宝树子,绮树继子,双承,字仞千,监生(清国子监太学生),四子功培、善培、心培、勋培。有三人身高2米以上。功培,身高2.02米(子宏钅其⟨三女淑芬、淑兰、永秀,子永江⟩、宏镇⟨女永兰⟩、锴,字铁华⟨五子,长永安<三女森、琴、棉,二子志荣⟨子火召玮⟩、本荣⟨火召文>、次子永泉⟨二女燕、宁,子欣荣⟩、三子文泉⟨女欣⟩、四子智泉⟨女怡臻⟩、五子云泉、一女文英⟩、钊,字景康⟨继子云泉<子光荣,字木春>⟩);善培,身高2米(秀才,撰写医书《症治撮要》七卷,二子钅尊,字敬先⟨子中流<女梅、子栋>⟩、铠,字义汉⟨女永湘,子同流<女硕>⟩);心培,身高2.05米(子钤⟨长子永业<三子建村、建利、建荣,二女建梅、建青>、次子永泰<子建森、二女燕、敏>⟩);勋培1.89米(无后)。
王纪龙,十五世,诸城王家楼子人,晚清举人,终生献身教育事业,当塾师,办小学,任相州三级学堂学监。民国后,历任诸城县学务委员会主任,县立中学首任校长等职。艰苦创业,给予桑梓青年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在诸城享有盛誉,虽系清代遗老,但思想进步,拥护共和,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曾两次被当地劣绅指控为革命党而横遭监禁。1928年病逝于上海。
王凤翥,十六世,字景檀,诸城相州人,为山东省咨议局议员,曾担任过京议院议长(代理)。会同族人创办王氏私立三级(中学、高小、初小)学堂。王氏捐出祭田五百亩(折合1200市亩)收取地租为建校基金和常年经费。1906年秋学校成立任校长,曾获清朝学部金质嘉禾奖章。他是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诸城独立,被推为县议会议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