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布衣却名满天下,诗仙诗佛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昵称32901809 2019-12-29

他的诗家喻户晓,刚上小学我们就要背了

他知交满天下,几乎当时所有的大诗人都和他有来往

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都是他的粉丝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超级喜欢他,为他写了好多首诗,可是貌似他一首也没给李白写过。

王维和他是忘年之交,亲自为其画像,一遇到朋友就拿画像介绍他的诗。

王昌龄、张说、张九龄等当时的大名人都和他有密切来往。

可他却终身未入仕。寄情山水田园间,是著名的田园派诗人。

一生布衣却名满天下,诗仙诗佛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今天第一次注意到浩然是他的字,孟浩才是大名。这样小朋友们下次考试如果漏写了一个 然 字,老师也不能当你错的哦)

转喉触讳

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在长安应试不第。这天王维正在值班(诏金銮),闲来无聊,就把老哥孟浩然请来,两人谈天说地,正聊得不亦乐乎。突然外面传来:“皇上驾到!”

孟老哥是布衣啊,哪见过这架势,吓得不知所措,情急中只能躲到床下。可能是动静有点大,王维也不敢隐瞒,只好说是我一朋友,叫孟浩然的正好来看我。

这之前,孟夫子刚刚因为诗文名动京师呢,估计皇帝也听到了。就说:“我早就听说这人了,正好,叫出来见见吧,我不怪罪他就是了。”

出来后,圣人问他:“你最近有啥新作品啊,念来听听吧。”

孟老哥也不知那个筋搭错了,吟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

皇帝老儿一听就不乐意了,怼到:“是你自己不曾来求官,怎么就说我抛弃你呢?你这不诬陷我吗?”

圣人是谁,那是易燃易爆品啊,俗话都说了,伴君如伴虎嘛!这下好了,人家拂袖而去。

把王维给气得,说:老哥,你是咋了,你那么多诗篇,不说歌功颂德,随便弄两首清新的不就行了吗?哎...

要说这时的玄宗也算度量大,后来也没怎么着他。

(这里历史也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和王维一起,也有说是 张说、张九龄等一起的时候)

这么一来,后面应该是没啥机会再当官了。

漫游求仕--边旅游边求官

不同于孟浩然留给后世人寄情田园,淡薄名利,类似隐士的形象。早年的孟夫子还是一心想求官入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孟浩然自称孟子后代,“家世重儒风”,接受的是儒家教育,所以他的理想自然也是--治国平天下。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一个书香之家。

20岁之前和弟弟一起读书学剑,和同乡好友张子容等在家乡鹿门山一带隐居游玩读书等。

25到35岁间,他辞亲出门,漫游长江流域一带,广交朋友,也拜访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代除了科考,还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名人的引荐相当重要,有的可以直达天听。像李白这样傲到没边的人,也是通过玉真公主的引荐,才见到唐玄宗的。

开元五年(717年),二十八岁,游洞庭湖。拜访张说。

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因玄宗在洛阳,便往求仕,待了三年,没啥收获。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已经39岁了,大概是求引荐没啥效果,第一次赴长安科举考试。

可惜科举不中。

在京期间,有一次他参加诗词创作大会,写下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据说满座皆惊。连张九龄、王维都极为称道。那时候刚暂露头角的王维(701年左右生,应该比孟浩然小12岁左右),对他佩服不已,主动认他当老大哥,要替他扬名,亲自给他做画像,然后拿着他的画像,逢人就像祥林嫂一样介绍他老哥的大作。一时之间名声大胜。

他遇见唐玄宗躲床底下的事,也就发生在这之后不久。这事出了以后。孟浩然南归,

王维依依不舍,写到: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孟浩然也回诗: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寄情山水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南归襄阳。也曾游览江南等地,或交友或游玩。

期间734年,曾再次往长安求仕,不得而归。735年,韩朝宗曾向朝廷推荐他,但他觉得没戏没有去。

这年他在途经江夏东游时,在黄鹤楼遇见李白,诗仙写下了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但没多久,孟浩然又返故居。

食鲜疾发

开元末,740年,被贬赴岭南的王昌龄途经襄阳时,看望老大哥孟浩然。好友来访,相谈甚欢。孟浩然此前患背疽(有脓炎症)已有两年,卧病许久,终于快要好了。医生也嘱咐他不可食河鲜。

可是好朋友了,必须得杀鸡宰羊,有啥新鲜好吃的都弄上啊,喝高了就啥都忘了。

还略带伤感地写下了:

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王昌龄走后不久,孟浩然就因食鲜诱发疾病,不知身亡。一代诗人,就这样离开了。

《唐才子传》:王昌龄游襄陽,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

和当时诗人的交往

网上流传过一个鄙视链,说杜甫写过十几首诗给李白,可是满打满算李白只写过三四首给杜甫。

李白留下来的诗里,写给孟浩然的,除了赤裸裸PMP的(不是贬义哈,是真爱!)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留有记录的至少还有: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BUT,孟浩然好像没有写诗给过李白。倒是写过和李白一般大的王维。

当然还有再往下说的,孟浩然写过不少给张九龄的,张九龄没写过给孟浩然...

Anyway, 孟浩然和当时的大诗人几乎都有来往。是什么让这个布衣之身的人,结实那么多当世名人呢。可能出了才华之外,也有率真吧。

和王维

上文已叙述王维是孟浩然的迷弟。在听闻孟浩然仙逝后,写下了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和李白

前文戏说李白是孟浩然迷弟,写了很多诗,但孟浩然没有回过。我们只能说大概流传下来的没有吧。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向朝廷推荐他。约定了时间一起上京,但孟浩然没有去,有的说是他因为之前的事情觉得没啥戏。但有人认为,考虑到这之后不久,李白在黄鹤楼写了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很有可能这段时间,他们是一起快乐的玩耍。本来就有点不想去,再加上玩得开心,也就不去了。我总觉得,这两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这不是送一般的朋友会有的心情吧,这是人走了,心被掏空了的感觉。

和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比孟浩然小9岁。查不到他和孟浩然何时相识。

但孟浩然说:“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说明他们曾经有不少时间一起。

和张九龄

张九龄张九龄(673年~740年),开元明相。比孟浩然大16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著名的诗便是想张九龄毛遂自荐的。后来张九龄被贬官荆州,还招孟浩然为幕府。这也是孟浩然唯一一次当官经历。

名篇欣赏

孟浩然的诗,给人的感觉几乎每首都很喜欢。近人闻一多评价说,唐诗到了孟浩然手里,产生了思想和文字的双重净化作用;还说他的诗之干净,同时代的诗人无一能敌,只有在他以前的陶渊明到达过同样的境界。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经七里滩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来闍黎新亭作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迳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最熟悉的来镇楼吧。有些诗可能太熟悉了,是中国人都会背,都长到骨子里了。可是,偶尔回味,还是意趣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