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的背后,有一个魔法般的信念在作怪

 长沙7喜 2019-12-30



认同被排除外的成员

家族系统中所有成员都拥有同等归属权的基本动力不能容忍被伤害。在家族系统中,不论谁被排除在外,系统会产生一个需求要去弥补。

这补偿动力导致系统中较年轻的成员去代表被排除或被鄙视的成员,而这年轻的成员无法觉察也无力抗拒这种认同。
 
譬如,一个结了婚的男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并告诉他的妻子他不想再跟她有任何关系。他随便捏造一些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来解决对妻子所作的不公平。后来他和新伴侣有了孩子,而他的女儿无缘无故与他激烈争吵。这是因为她不知不觉地代表了父亲的第一任伴侣并承接了这第一任妻子对父亲的恨意,而她根本就不知道父亲有过第一任妻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藏的系统补偿力量在运作,新进的年轻成员无意识地为以前受到委屈的前人复仇。
 
家庭中很多严重的官能障碍,孩子们的行为困扰,还有疾病,倾向意外与自杀行为发生的原因在于孩子无意识地代表一个被排除的人并试图满足其需求以作为补偿。这显示出家族系统良知的第二特征,它护卫对于前人的公平正义而造成对年轻成员的不公平。

从牵连纠葛中解脱

当基本的序位被重新建立起来,再把被排除的成员带进家族并给予其应得的尊敬,较年轻的家族成员就能够从这种牵连纠葛中解脱。

譬如,第二任妻子可以对第一任说:“以您付出的代价而我拥有了这个男人,我尊重您的损失,并且我知道您所遭受的不公平。我请求您友善地对待我和我的孩子。”

当她们确实地说出来,这样的句子如实地陈述所发生的事并给予第一任妻子应有的尊重。在家族排列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第一任妻子的脸庞因此变得柔和并且因为被尊重而立刻变得友善。她的反应显示出她也属于这个家族系统。

解决之道也需要这认同了第一任妻子的孩子对她说:“我只属于我的父亲和母亲,你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与我无关。”

她也可以对她的父亲说:“您是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女儿,请以女儿的身份来看待我。”

这些句子也被确实地被说出时,就恢复了基本序位。父亲可以看着他的女儿而不再从女儿身上看到第一任妻子,并且不用再面对女儿从第一任妻子那儿承接来的恨意和悲伤。还有如果他仍爱着第一任妻子,他也不用把自己的女儿当成爱人,他可以注视着她并把她当成女儿来疼爱,这样女儿就解脱了,仅仅只是父亲的女儿而已,然后这父亲就只是父亲了。

女儿也可以对父亲说:“这是我的母亲,我跟你的第一任太太没有关系。我需要我的母亲,她是我唯一的母亲。”

并且她可以对母亲说:“我跟其他的女人没有关系,我跟她没有任何连结。”

只要她代表这第一任妻子,她妈妈可能就不知不觉地从她身上看到其他的女人,然后彼此像情敌一般发生冲突。

当女儿说:“您是我的母亲而我是您的女儿,我跟其它的女人没有关系,我要您是我的妈妈,请接受我是您的孩子。”

如此她就回复了这基本序位。

对归属之平等权利的伤害也是更多其它严重牵连纠葛的原因。譬如,当家族中有一个早夭的孩子时,其它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兄弟或姊妹去世了而自己还活着,会有内疚的倾向。好似他们相信因为自己活着而得到好处,因为兄弟或姊妹死了而令其损失。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藉由失败、生病或极端行为,藉由想死的欲望,试图去弥补这损失,虽然他们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像这种情况,有些孩子经由告诉他们过世的兄弟或姊妹「你是我的兄弟(或姊妹),我尊重你作为我的兄弟(或姊妹),你在我心里有一个位置,无论过去如何,我向你和你的命运鞠躬,并且我接受自己命运所带来的一切。」如此就能够恢复爱的序位。这些句子给予过世的兄弟或姊妹一个尊重,而活着的孩子就能够没有愧疚地转身面对自己的生命。

魔法般的信念

对等平衡的需求动力造成疾病的背后,有一个魔法般的信念在作怪,即相信当我们自己把这些承担起来,就可以解除我们所爱的人的痛苦和不幸。譬如,孩子的心灵常常告诉某一个他所爱的人(疾病的根源,真正生病的人)「我宁可生病,也不愿你受苦。我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你死去。」或者是当母亲由于系统的拉力而想死,有时候孩子在这种魔法般信念下,会认为他们的牺牲可以让母亲留下来,而自己去自杀。

厌食症通常有这种动力,一个厌食的孩子慢慢消瘦直至死亡。经常这种案例所证明的结果是,这种厌食症的孩子在心灵里对父亲或母亲说「若我消失了,比起你死去,会比较好一些。」这是一种深沉、天真的爱,但孩子的死真的能拯救父母吗?

当我和一个厌食的孩子工作时,我让他们大声地说出这些心灵里的句子。他们可以注视母亲或父亲的代表的眼睛并且说「我宁可自己消失也不让你死去。」当孩子注视着她的母亲或父亲直到她真正看见他们,她没有办法说这些句子了,因为她会看到由于她死去,父母亲会垮掉。孩子魔法般的信念完全忽视了父母也爱孩子的事实,且父母会强烈地拒绝这种牺牲,而这信念也忽视这样的牺牲是没有价值的事实。

当母亲在生产时过世,她的孩子会难以拥抱生命。有帮助的做法是让这孩子注视着母亲的代表说「妈妈,我看到您付出严重的代价而我可以有生命。我接受您给我的这个生命,我会用这个生命来做一些好事。请安息,我会好好地活着,这样您的牺牲就没有白费。」以此方式来接受生命,比起孩子盲目的爱而说「妈妈,因为您死了,我没有办法好好地活着,我也感到愧疚。」前者的爱是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较高层次的爱要求我们放弃这魔法般的信念,魔法般的信念认为若我们牺牲自己就可以改善父母生命的进程,而较高层次的爱要求我们转换这盲目的爱,疗愈这盲目的爱所造的永劫回归。

魔法般的信念和孩子盲目的爱让他们自我膨胀而有优越感,一个孩子真的会去相信他的疾病和死亡可以免除父母的疾病和死亡。而真正的谦卑就可以让我们放下这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