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摩托老司机的感慨,玩到最后都在玩些什么?

 Martin2016 2019-12-30

文/阳光

前几天圈里的大咖犀牛发了篇《摩托老司机为什么要封车?》,相信看过的朋友都会有感触。
城市越来越堵是不争的事实。
十多年前,我记得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市买辆汽车还是件幸福的事,小区和商场里的停车位没那么紧张,早晚高峰的马路上也没那么拥堵,外出去办点事感觉有辆车还真是方便不少。可是不知不觉间,我们身边好多朋友都有了汽车,但有车的“幸福感”在下降,相关的烦恼却在增加。
比如小区车位价格的上涨,商场停车位的紧张,免费停车位的遍寻不找,加上每年要交的罚单,上涨的保险费,和越来越拥堵的马路,最近风靡各大城市的创城运动更是对违停痛下杀手,我亲眼目睹过晚上10点半还在大街上辛苦贴单的交警。
所幸我们还有摩托车,骑上它,我们永远不会堵车。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同学前阵子组队去考了摩托车驾照,因为他们发现开汽车去接娃上学放学反而成了一件很不方便的事。
可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国家对摩托车相关的政策比较苛刻,无论你是国产三千块的地平线还是纯进口几十万的宝马哈雷本田,13年强制报废期一到,统统拉去报废场见(江苏众车友含泪表示只能玩11年的了解下?),大城市本来是最有中高端消费能力的市场,却往往受各种禁行限行(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等),各种处罚甚至拘留(南京)等地方政策的困扰。受此影响,国产厂商们明显对生产研发的投入热情不高(说不争气应该又会有些爱国人士跳出来骂我不爱国)。
同样,玩摩托车的群体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享受着机动车的管理政策(考证、年检、扣分、罚款),却享受不到机动车的路权。
动不动就二十几万起的沪A车牌……非南京市区车牌进城抓住就罚款1000起步,二次抓住罚款2000拘留10天起的政策……还有禁摩城市的市区车友们见了交警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心慌躲着走的现状,都曾让我们无比困扰: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玩点摩托会这么麻烦?

当然,本篇的主题并不是来讨论为什么我们摩托一族考了该考的证,交了该交的税,上了该上的牌,却还是没有路权的困扰,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发些对于现状的牢骚。
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能忍屈吞声的民族,就在这么恶劣的玩车环境下,我们还能快乐地成长为一茬茬绿油油的韭菜,讨论着明天去哪里跑山,后天去哪儿聚会。
比起很多从嘉陵70、铃木王、本田王以及幸福250过来的前辈,我2004年才从一辆嘉陵125入坑的时间很短,资历很浅。
这些年间,换过三十几辆各种品牌各种排量的摩托,最小的单缸100cc,最大到四缸600cc,两次进藏,也跑了周边几个国家,里程过十万,一路走来,收获了各种故事,经历过各种事故。

也曾唾弃过千年古董化油器,百年不变大单缸,推崇过电喷水冷的双缸,痴醉过销魂呻吟的四缸;
也曾挑灯夜战反复观看《弯道圣经》,然后第二天大清早就迫不及待上山道实地验证,最后仰天感慨:老外诚不欺我也;

也曾在公路上你追我赶,比谁的轮胎最满,谁的倾角更大,谁的姿势更专业,然后悠闲地等在某个终点处抽烟喝水,待那个过弯放不开手,跟丢在最后面的兄弟到达后揶揄一番;

也曾组织过各种骑行活动,后来时间一长,难免众口难调意见不一,甚至因为队伍里驾驶经验不同,驾驶水平参差不齐,偶尔会出事故,最后心灰意冷再也没有组织活动的热情的;
也曾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绑着绷带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面对着亲人的泪眼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才醒悟那看似一马平川的大马路,却暗藏着夺命的杀机和凶险,也顿悟自己在安全装备和安全意识上的不足……

如今大贸引进越来越多,冲动却越来越少,胆子也是越来越小。
有些人,玩着玩着就没了消息;有些朋友,玩着玩着就断了联系。
老司机们常说,玩车到最后,什么重机、拉力都是浮云,最终都回归小踏板。
那些KTM、宝马、本田等官宣视频和图片里动不动就让你热血贲张激情四扬的画面,如果你真信那些重车能很轻松地下场地去浪,你就未免太天真了--除非你有很扎实的重机驾驭底子。

能驾驶和能驾驭,是两码事。
目前我们国家的摩托车考证,不像日本和台湾有严格的驾照分级制度,不同的驾照,对应驾驶不同排量的机车。而国内报名考证的驾校,也没有听说哪家有针对大排量重机的安全驾驶技术培训的。

图片来源于我圈里定居日本的老乡--karukan发表在汽车之家的帖子)

于是,我就见过身边原先玩125的朋友,没几天就直接订了600cc甚至公升级的,结果车到手后技术没跟上,导致各种倒车各种大小摔的。
我也经常看到各个群里的车祸视频,也会经常转发和提醒,并且在无限遗憾无比痛心之余,狠狠地告诫自己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不可再大意!久而久之,换大排的冲动被理智拉了回来,当然,穷,也是个很重要的理由。

毕竟玩摩托车和玩游戏练级不一样。游戏可以买外挂,瞬间完成从青铜到王者的华丽转身,而骑摩托车要提升控车水平,只能循序渐进,不断磨合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感到刺激,会进步,会提升,但不可避免也有些人会受伤,会怂,会退坑。
山路摔车视频看得多了,拧油门的右手会忍不住颤抖,赛道不是大多数人有条件玩的,于是,在不追求诗和远方的时候,在城区代步是刚需的小踏板之外,我选择了另一种更安全的玩法,比如玩场地玩林道玩轻度越野。


空闲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爬山。
会倒车,会翘翻头,会爬不上某些有难度的坡,但是速度慢,受伤几率低,在护具装备齐全的情况下,既能增强体力,又能学到技巧,最后,还能体验到有困难大家一起互助的乐趣,这,不就是我要的感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