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睹娃被欺负,我如何优雅发飙并赢得尊重以及又是如何被打脸?

 昵称44943940 2019-12-30


孩子在幼儿园/学校被欺负,如何跟老师沟通是个头疼的事。不沟通吧,害怕老师不重视,孩子再被欺负;沟通吧,又害怕哪句话没说到位,一不小心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妈妈的真实经历,不仅讲述了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过程,还深度剖析,总结出了“优雅发飙”的四个原则,灰常实用。

本文转自天赋一饼
ID:tf1bing,已获授权

👊👊👊

 1 

一天下午,我去幼儿园接饼饼,刚进门就看到一幕,气得我头皮发麻。

当时小班(0-3岁)的孩子在大厅傻玩自由活动。

有个快2岁的男孩,骑着木头小车,试图用车轮去压我娃的手。


当时饼饼还不会走路,主要靠爬,她没有反抗,没有大喊,也没有求助老师,只是向前爬了几步躲开。

男孩开车追过去,继续用车轮在她脚边蹭。

饼饼皱着眉,表情又厌恶又害怕。

我一边快速穿鞋套(幼儿园规定),一边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时饼饼看到我,大声向我呼救。

我嗖地冲过去,强忍着把那个男孩从车上拖下来骂一顿的冲动,狠狠瞪了他一眼,抱起我女儿大步走向老师。

德国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主要看护者”。K是饼饼的主要看护者,她那天休病假,由隔壁班的老师H代班。

当时屋里还有几个家长,我管不了那么多,表情严肃,口气坚决,毫不客气对H说:
我现在非常生气。我刚刚看到一幕,完全没法接受。
我看到xx试图用车轮压我女儿的手和脚。据我观察,他是故意的。

老师H连连点头,表示非常理解我,并且马上配合,走到男孩跟前,对他坚定说,“不可以用车轮压饼饼,她会疼的,你不可以这样做!”

男孩低下头。

H说,“请你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你不可以这样做。”

她又转过来对饼饼说,“如果别人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你可以冲他大喊走开!不可以!

H的处理方法在我意料之中,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好像心里还是有个结没解开,却又不知道是什么结。

事后,男孩妈妈也从H那得知这件事,找到我连连道歉。

 2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复盘白天跟H的对话,发现我真变了——凭我的性格,放以前早发飙了,但是当妈后,我已经成仙了。

我保持最大限度的理性(起码看上去理性),为的是让事情得到解决。

身边一些妈妈遇到类似的事,会觉得不好意思跟老师提,或是怕跟对方家长吵起来,让别人觉得她小题大做。

我总结了下,在沟通中我坚持四个原则,它们让我做到发飙也优雅,并且赢得了尊重。
原则一:我不指责任何人

很多人看到娃被别的孩子欺负,第一反应就是要替娃出气。

所以游乐场经常看到这一幕,两个小孩打架,双方大人跟着掐起来,两个小孩和好了,大人还在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说任何一句话前都会提醒自己:别指责。

我不指责男孩。

尽管当时我血压已经飙到200,骂人的话编成rap在心里循环好多遍了,但我还是忍,住,了。

指责毫无意义,骂熊孩子有娘养没娘教,虽然可能会让你觉得一时解气,但不仅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还会让旁人觉得,你对一个孩子破口大骂,到底谁更没教养?

我不指责老师。

这种事发生在幼儿园,恰好被家长撞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老师为干嘛去了?
我大老远都看到了,老师在旁边瞎了吗?
这个都要家长来提醒,要老师有什么用?

虽然H当时就距离我娃不到三米远,但她在跟另一个家长做交接,没注意到这些细节是正常的。

即使H当时没在交接,我也不会指责她,更不会间接表现出不爽。

有些事情的发生就在几秒钟。我们在家1v1还难免磕磕碰碰,幼儿园老师起码1v4,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可能每一秒都盯着你娃有没有被人欺负(长期霸凌是另一说)。

你说有的老师就是不靠谱啊!

如果把娃送到一个你都觉得不靠谱的地方一天,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家长的失职?

不指责很难做到,当你亲眼目睹娃被人欺负,尤其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真的很难淡定—— 这个我当然知道,你们想听我当时内心骂人的rap吗?

但是!指责会把老师推到你的对立面上,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忍一时海阔天空。


原则二:我只说我的感受

你说我娃被熊孩子欺负,我凭什么忍啊?难道霸道就可以横行吗?这是什么世道?你误会了,要忍的是指责,不需要忍的是—— 我的感受。

第一句我就表达了我的感受:我非常生气。

当时我没想太多,这句话纯属是被情绪推动,脱口而出。

当我后来复盘,发现这句话一丢出来,尽管老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已经先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

我看到H立刻收起微笑,极其认真地望着我的眼睛,等待我说我在气什么。

有的家长担心给老师留下太事B的印象,经常先上来blablabla一通废话,试图打造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设,然后再话锋一转,其实吧我想说的是... ...

拜托,想象一下一屋小孩在耳朵旁边叫一整天,终于盼到快下班了,换成你,你会有多大耐心听那些拐弯抹角的话?

先把自己的感受抛出来,要的就是效果震撼,渲染气氛,提神醒脑,设下悬念,让对方迫不及待地听你下面的话

但是,感受说出来的方式不对,又会让人觉得你在抱怨,比如,这孩子真是气死我了!

对付这个我有偏方—— 尽量用“我”做主语:我现在非常生气;我看到非常震惊;我没法接受刚发生的一幕。

药到病除。

原则三:我只说我看到的

抛出我的感受,引起老师注意后,就要开始描述问题了。

我描述问题的原则是:我只说我看到的,不作任何评价

那天我只做到了一半—— 这是我回家躺床上,气消了后才发现的。

我说,我看到xx试图用车轮压我女儿的手和脚—— 这句就是“说我看到的”我后来继续说,据我观察,他是故意的—— 这句就是“作评价”,没必要说。

当我们觉得自己被人冤枉了,经常会说一句话叫“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这世界就是如此,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后来事实也证明,我的这个评价其实真的错了—— 我用成人的思维去揣摩了孩子的内心。我看到那个男孩骑车追饼饼,联想到成人世界里坏人的行为—— 其实真相不仅不“坏”,反而有点温暖。

原则四:我尽量少给建议

当娃在游乐场被欺负,经常听到家长跟对方父母说这种话:
回去好好管管你儿子。
你得教给他啊,不能xxx,要xxx。

这些话的弦外音是:
一、你没管好儿子;
二、连管儿子都需要我来教。

明事理的家长,即使你不给建议,他们也会好好教育。不明事理的家长,你给这些建议有什么意义?

当娃在幼儿园被欺负,大部分家长会忍不住提醒老师,以后要多加注意。

我觉得,不是不能提醒,老师也会理解你的心情,并且满口答应,让你放心。但是,有点多此一举。

首先,虽然你才是亲妈,但幼儿园老师是专业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对一个挖掘机司机说,论操作定位,我比你强,我建议你以后挖土的时候,用手腕的力量拉操控杆... ...

大家明白我意思吗?没明白是吧,意思就是说,作为非专业人士,请谨慎给专业人士提建议,不是说你的建议一定不好,是容易招人烦,真的

其次,当你用上面的三个原则,严肃地跟老师反应了问题,表明了你的态度,老师自然会引起重视。

我跟老师交涉后,没有要求她去警告男孩,也没有让她通知男孩家长,但H意识到了问题在我心中的严重性,马上就主动去做了。

总之,总结出来的这四个原则,经实践证明,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赢得了尊重。
但这个故事还没完。


 3 
之前我提到,H的处理方法我基本满意,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我心里还是有个结没解开。

什么结呢?

  • 1. 尽管H严厉教育了那个男孩,但每个当妈的人,多少都还是会有点不放心。。。

  • 2.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故意用车轮压我娃的手?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了解开这些心结,第二天一早,我送娃去幼儿园的时候,穿上正装,准备找老师K(饼饼和那男孩的“主要看护者”)进行一次郑重谈话

穿正装是我的恶趣味,说好听点叫金融从业者的后遗症—— 金融狗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装,衣装的装,上来莫问本事,先拼气场。

我不止一次发现,同样的话,穿高跟鞋和穿人字拖说出来效果差别很大。

穿正装可以助我讲话更有底气,甚至更有条理,对方也会感受到一股正气扑面而来



 4 

我送娃到幼儿园的时候,K和代班老师H都在。

我上前对K说,有件事很重要,我想跟你谈谈。

K笑眯眯地说,昨天的事H已经跟我反映过了,放心吧。然后她又对饼饼说,跟妈妈说拜拜啦!

我不理会她,一字一句郑重地说,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希望跟你私下聊聊。

K看我很严肃,也收起笑容,站起来认真地说,就现在吧。

我们在一个空房间关上门,坐下后K给我倒了一杯水——事情进行到这,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从一句简单的“放心吧”到一次坐下来的谈话,她已经意识到我对孩子的事有多么重视

我把前一天发生的事又跟K简单复述了一遍,整个过程依然遵循“优雅发飙四原则”:一我不指责任何人;二我不只说我的感受;三我只说我看到的;四我尽量少给建议。

K耐心听我说完,对我讲了一番话。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逆转打脸

首先,K客套感谢我用这样坦诚的方式跟她沟通,并表示完全理解我的感受。
然后,她道出了一个我之前不知道,代班老师H也不知道的秘密——
那个“欺负”饼饼的男孩,其实特别喜欢饼饼。黑头发黑眼珠的亚洲小姑娘,本来就让他觉得新奇,他很想跟她一起玩。

但是,男孩刚来这所幼儿园不久,他们一家也刚搬来德国,他一个德语词都不会说。他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归属感。

有一次,饼饼在花园挖沙子,那个男孩骑着小车,以饼饼为圆心,在距离她几米远的地方来回转圈,不知道该如何接近她,如何表达“我想跟你玩”的意愿。

最后,他想出了用车撞这么个“好办法”。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秘密听得我两眼发直。

原来男孩看上去“很坏”的行为背后,是这么一个温暖又笨得可爱的心理活动。而就在前一天,我还义正严辞跟代班老师H说,“他是故意的”。

脸好痛。

这也印证我总结的沟通原则之一:只说看到的,不要评价—— 尤其不要用成人的经验揣摩孩子的内心,揣摩多了,容易打脸。



 5 

我的心结解开了一半,但还有另一半在拧巴。

那天我看到饼饼四处躲避他的车轮,眉头紧皱,眼神里都是惊慌无措。

虽然他不是故意欺负我娃,但光我知道没用,我娃不这么想啊!她还是会觉得被侵犯,甚至感到害怕。

同时,我又不可能要求1岁多的饼饼理解,他没有恶意,他跟你闹着玩呢。

但一想到男孩单纯的动机,无辜的心理活动,如果每次都让老师严厉警告制止他,好像又有点于心不忍... ...

哎,女人啊!!!

K看我天秤座症状又发作了,她告诉我:
“一两岁的孩子,不会有善恶之分,我们也自然不能要求饼饼理解男孩没恶意。

我会继续教饼饼,当别人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你坚决地大喊“不可以”。

对于那个男孩,如果我看到他再试图开车接近饼饼,我会这么告诉他——“我看得出你想跟饼饼玩,你可以先从车上下来,你们俩可以坐在一起看绘本,挖沙子,给布娃娃喂饭盖被子,烤面包煮咖啡(过家家)... ... 唯独不是用车轮去压她”。

听到这,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并暗暗觉得她的方式比H的单纯警告要高级太多了。

在跟K谈话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娃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男孩就是“故意作恶”,欠教育。

现在,我甚至觉得受打击更大的是那个男孩——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办法接近喜欢的小朋友,却被老师和妈妈劈头盖脸警告,还被我瞪出了天际。

而K的方法,不是只是告诉他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他,如果你想达到这个目的,你应该怎么做,并且提出了具体如“给布娃娃喂饭”的建议——这一切的前提是她读懂了男孩的内心。


 6 

我从幼儿园出来时,又碰到了男孩妈妈,她尴尬地跟我打招呼。

她再次抱歉地说,昨天真对不起,回家后儿子也承认开车追饼饼,她感到很震惊,完全不能理解儿子到底是怎么了,他平常待人温和,从不欺负别人,这是第一次。

我把跟K的谈话告诉了她。

她恍然大悟,一再感谢我去找幼儿园里最了解这两个孩子的K谈话,才追问出了真相,也让她知道该怎么引导儿子了。连亲妈都无法理解的事,现在终于说通了。

我长舒一口气,今天的正装没白穿。

愿每个孩子的“奇怪行为”都被善意解读,愿每个成人都不再妄自揣摩孩子的纯净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