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

 了用民 2019-12-30

NO.15

这样一来,唐初建立的集体宰相制度几乎沦为了摆设。

朝政大权落到了李林甫一个人的手里。

为避免御史台的谏官说三道四,影响自己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李林甫在刚出任中书令不久就召集所有谏官开会:如今明主在上,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跟着走就可以了,根本无需多说!

谏官们全都面面相觑:谏官的职责不就是提建议吗?不让说话,那还要我们这些谏官干什么?

干什么?

装门面的。

当然,李林甫不可能这么直说,而是为他们找了个参照物——宫门前做仪仗的骏马。

他用手指了指门口的仪仗马:诸位看到这些马了吗?如果它们好好地站在那里,不乱动,不乱叫,就可以吃到上好的食料,享受上好的待遇,但要是有哪匹马敢乱叫一声,就会立即被赶出去!

之后,多数谏官都领会到了李林甫的谈话精神,自觉向仪仗马靠拢,成为了合格的仪仗官。

只有一个叫杜琎的愣头青不信这个邪,居然上疏妄议朝政,结果第二天他就被逐出了京城,贬到外地去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这下,再也没有一个人敢提意见了。

朝堂上一片和谐,李林甫一言九鼎,就算他说大便是香的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可在几年后,李林甫却遇到了新的挑战。

他的最佳拍档牛仙客病逝了,新上任的宰相李适之不买他的帐!

和李林甫一样,李适之也出身于皇族,而且与皇帝的关系更近,更根红苗正。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祖父为唐太宗的长子——废太子李承乾。

自出仕以来,李适之历任左卫郎将、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要职,在当时颇有名望。

他认为自己无论是出身还是学问、无论是尿酸还是血压都比李林甫高,当然不甘心屈居于李林甫之下。

因此,他在入相以后便常常在明里暗里与李林甫对着干。

李林甫对此心知肚明,但表面上却始终不动声色,始终对李适之客客气气。

在一次闲聊中,李林甫对李适之说了这么一句话:华山底下有金矿,只要开采,国库就不缺钱了,皇上好像还不知道……

言者装着无心,听者却真的有意。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适之如获至宝——当时由于李隆基生活极其奢靡,加上边疆上又经常用兵,国家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

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邀功好机会,便马上将此事奏报给了皇帝。

李隆基听了也很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想与他商议开采事宜:林甫,华山有金矿,你知道吗?

没想到李林甫却是一脸凝重:其实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考虑到华山是陛下的王气所在,臣觉得不宜开发,所以一直没有上奏。

李隆基听了不由连连点头称是:看来还是爱卿想得周到!

与此同时,李适之在他的印象中却大打折扣——比起李林甫,这人做事显得很是粗疏啊。

他当即召来李适之,毫不客气地说:今后你再想要奏事的时候,一定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再如此轻率了。

李适之知道自己被耍了,但一时却根本无从辩解,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红得仿佛误闯女厕所被抓一样。

这下,他终于见识到了李林甫的厉害。

此人实在太阴险太狡猾,指望自己能斗得赢他,简直比指望中国足球队拿世界杯冠军还要不现实!

他认清了,也认命了。

他不想干了,也不敢干了。

不久,他就找了个理由,主动申请辞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