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成王庙里的七十二名将

 莫为天下先 2019-12-30

唐朝“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追封西周开国名臣姜尚为武成王,诏令京城及各州皆设太公庙,并以张良、韩信、白起等七十四位历朝历代的名臣名将配享姜尚两侧。其中有十位被尊为“十哲”,其余六十四位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十哲”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张良、韩信、李勣、诸葛亮、李靖10人。

唐朝武庙64名将名单分别是:

1、春秋战国时期(8人)

范蠡、管仲、田单、孙膑、廉颇、赵奢、王翦、李牧。

2、汉代(17人)

彭越、曹参、周勃、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邓禹、吴汉、冯异、耿弇、贾复、寇恂、马援、段颎、皇甫嵩。

3、三国时期(7人)

张辽、关羽、张飞、邓艾、周瑜、陆逊、吕蒙。

4、晋南北朝(18人)

羊祜、陆抗、王濬、谢玄、杜预、陶侃、王猛、慕容恪、檀道济、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王僧辩、斛律光、慕容绍宗、宇文宪、于谨、韦孝宽。

5、隋唐(14人)

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孝恭、苏定方、张仁亶、郭元振、裴行俭、王晙、王孝杰、张齐丘、郭子仪。

宋朝“武成王庙七十二名将”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72人。分成殿上10人及两庑62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名单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张良

“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宋朝时期对张良的评价特别高,故而张良独占第一档,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宋代武庙名将72人名单:

(配享于殿上的共10人)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从祀于殿外庑间共62人。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东庑西向共29人)

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西庑东向共33人)

与唐朝的十哲加64将相比,去除了南北朝的檀道济、慕容绍宗、长孙嵩以及唐朝的张齐丘,增加了唐朝的李光弼、李晟。

武庙之配享及从祀名单此后时有微调。

( 路漫修 飞鱼营 feiyuying220)

古代名将讨论一直都是如火如荼,无论什么朝代民众心目中的名将都有不同。最早官方排定名将的时候是在宋朝。在宋朝时候,官方设立的武庙里,太公望是受祭的神主,称为武成王庙,与文庙祭祀的文宣王“至圣先师”孔子对应。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于是官方又评选出陪祭武庙的七十二名将。

  七十二将的具体人物和排列如下:

  太公望姜子牙作为武庙神主,是独一无二的第一梯队。

  “以张良配享殿上”,汉留侯张良陪在姜子牙身边一起受享,他是第二梯队。

宋朝政府承认的七十二名将竟没项羽、赵云的份儿!“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两边。虽然宋代以左为尊,但是这里应该没有分等级的意思,都属于第三梯队。

  “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并东向。凡七十二将云。”这些人只能排在偏殿里,位次又低一等,属于第四梯队。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的人物又有所变化,到了元代武庙从祀的人被大规模裁员,上面的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这样就似乎又回到“武庙十哲”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干德元年(963)有“上(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胡为受飨于此?’命去之。”后来赵匡胤命官员研议,把原本配飨武成王(姜太公)的七十二位名将名单加以增减,增二十三人,减了二十二人。当今的武圣是关羽,事实上最早的武圣是姜子牙。姜子牙在明朝被废祀,民间又以岳飞为武神代表。到了清朝,又特别崇尚关羽,加上三国演义故事的推波助澜,关羽遂成武圣。

中国历代王朝中最早替姜子牙建庙是唐朝,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九年(731),下另长安、洛阳两京与天下州郡都设太公庙,并以汉太子少傅张良配飨。到了肃宗李亨干元元年(758),太常卿于休烈上书皇帝,指称张良应该要配飨他所辅佐的汉高祖刘邦,而不是配飨与其时代不同的姜子牙。之后,太公庙里就只有正神姜子牙享受祭祀香烟。上元元年(760),皇帝李亨下诏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太公庙升格为武成王庙,并与孔丘的文宣王庙同等规格。因为文宣王庙里有所谓十哲,于是武庙也比照办理,选出古今名将十人一同配飨,左起秦王国武安君白起、汉王朝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蜀汉帝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唐王朝国务院右最高执行长—尚书右仆射卫国公爵李靖、司空三公之三英国公爵李绩(即徐世绩);右起张良、齐王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田穰苴、吴王国大将军孙武、魏王国西河郡郡长、西河太守吴起、燕王国昌国君乐毅。唐德宗李亨建中三年(782),再比照文庙里的七十二贤,找齐古今名将七十二人配飨武庙。增加的人为:孙膑、范蠡、廉颇、管仲、田单、赵奢、李牧、王翦、曹参、彭越、周勃、周亚夫、霍去病、卫青、赵充国、李广、邓禹、吴汉、冯异、耿弇、寇恂、贾复、马援、段颎、邓艾、张辽、皇甫嵩、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抗、陆逊、羊祜、杜预、王浚、陶侃、谢玄、王猛、慕容恪、檀道济、王镇恶、长孙嵩、慕容绍宗、斛律光、王僧辩、宇文宪、于谨、韦孝宽、吴明彻、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李孝恭、尉迟恭、苏定方、裴行俭、王孝杰、张仁愿、王晙、郭元振、李光弼、郭子仪等六十四人(没有凑齐七十二)。

到了赵匡胤时,吴起被丢出十哲之列,改为七十二贤,孙膑、廉颇、韩信、彭越、周亚夫、段颎、邓艾、陶侃、关羽、张飞、杜预、慕容绍宗、王僧辩、吴明彻、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光弼、王孝杰、张仁愿、郭元振等人则被请出庙外,不加配飨。十哲部分增添管仲与郭子仪,七十二贤加上灌婴、耿纯、王霸、祭遵、班超、王浑、周访、沈庆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琼、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葛从周、周德威、符存审等人。

宋徽宗赵佶宣和五年(1123),武成王庙里的从祀配飨人员又有所改动,《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志八》记载: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跟姜太公一起配飨的是张良,底下管仲、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东厢房里则有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西厢房为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大体上又恢复了唐朝时的人物。

宋孝宗赵昚淳熙四年(1176),认为李晟有“再造唐室之功”,李绩赞成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是“几灭唐室”,所以升李晟至正堂,降李绩到厢房,从祀者有曹彬。北方的金朝,也对武成王庙里的人物有所更动,金章宗完颜璟泰和七年(1207)把粘罕(宗翰)与张良共同配飨姜子牙,再加列谋良虎(宗雄)、斡鲁补(宗望)、兀朮(宗弼)等人于堂上,把韩信等移至厢房,又删减王猛、慕容恪等二十余人,加金朝将领斜也(杲)等人。

武成王庙在元朝时仍按时致祭,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这样就似乎又回到“武庙十哲”了。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一年(1388),将姜太公改为附祀历代帝王的名臣之一,武成王庙因而被罢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