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思明居士 2019-12-30

“神级”谋臣的特质

“言出必中”、“可惜死得早了”,对于非常有才干的人,大家读史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们今天说3个人,他们在史书的记载中,具有共同的特质:“言出必中”“位极人臣”“死得太早了啊”。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邺城 慕容恪 王猛 崔浩 都跟这里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王猛

提到五胡十六国,很多人都会可惜王猛死的太早,觉得王猛是那个可能扶持苻坚统一天下的人。

375年,王猛去世前,在前秦担任的职务有:

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类似国家监察长),特进、常侍、持节、车骑大将军、侯。

前秦官职参考魏晋制度,丞相为超品,持节车骑大将军为超品武职从公,仅在三公之下。

王猛可谓身兼文职、武职最高品,且担任国家监察最高长官。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今天的寿光以蔬菜闻名 这里是王猛的故乡

慕容恪

也有人觉得,慕容恪非常了不起,没打过败仗,还出将入相都能干。

367年,慕容恪去世前,在前燕担任的职务是:

太宰、大司马,封太原王,谥号“桓”。

太宰为前燕内政最高长官,大司马为武职超品。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建于前燕时代的凤凰山龙翔寺

崔浩

此外,五胡十六国时期,史书上还有一个“言出必中”的人,北魏的崔浩。

450年,崔浩被杀前,在北魏担任的官职是:

司徒、秘书监,封东郡公。

按《魏书》官制,司徒位列三公,为辅政之臣,属于超品。崔浩倒没有担任高级武职。

从拓跋珪时代开始,按北魏官制,宗室也只能封共,所谓“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崔浩作为一个汉人,在当时的北魏鲜卑朝廷,爵位封公,基本上是至高荣誉了。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魏时期的甲骑具装

从早到晚,我们说说这3个“神人”:

慕容恪(320年-367年) 名将?贤相?

所谓“出将入相”,带兵打仗,能争得“不败”“战神”之名;治国辅政,能安定民心,厘清经济。

慕容恪就是这样的人。

不败战绩

慕容恪的战争经历,是伴随着一次次以少胜多,和战无不胜,一步步走过来的。

十七岁,2000骑斩首3万级,崭露头角。

争霸中原,发明“连环甲马”战法,被后世称为“铁浮屠”,直到将近800年后,这一战法才被韩世忠和岳飞破解。

鲜卑段氏、高句丽、后赵、冉魏、东晋,一个个称为慕容恪战争履历上的背景板。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朝画像砖 胡人骑射图

为政以德

安定人心,建立信用,是慕容恪的独到之处。

出外征战时,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少见的没什么屠城灭族劣迹的将军,史书对他占领土地后的记载经常是诸如:

恪入中山,迁其将帅、土豪数十家诣蓟,馀皆安堵;军令严明,秋豪不犯。

国家危难、出现政治动荡时,他能不带护卫,单人出人,安定民心。

慕容儁死后,前燕出现了叛乱和暗杀行动,一时间人心惶惶,慕容恪以身作则,迅速安定人心。

是时新遭大丧,诛夷狼籍,内外恟惧,太宰恪举止如常,人不见其有忧色,每出入,一人步从。或说以宜自戒备,恪曰:"人情方惧,当安重以镇之,奈何复自惊扰,众将何仰!"由是人心稍定。

管理内政时,慕容恪能量才适用,提升治政效率。

恪虽综大任,而朝廷之礼,兢兢严谨,每事必与司徒评议之,未尝专决。虚心待士,咨询善道,量才授任,人不逾位。官属、朝臣或有过失,不显其状,随宜他叙,不令失伦,唯以此为贬。时人以为大愧,莫敢犯者。或有小过,自相责曰:"尔复欲望宰公迁官邪!"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耕图画

除此之外,

作为一个政权,并不是说征服了土地,就统一了这块地域,秦始皇的“大一统”,在于经济统一、制度统一和顺畅的文官制度和郡县制度。而在古代中国,农业税和赋役,是国家战争能力的重要支撑。这些,都需要对户籍的完整统计(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人口普查”)。

在五胡十六国将近20多个政权的兴灭中,唯一一次灭国之后找到完整的人口户籍统计资料的,是前秦灭前燕之战。

当时,慕容恪已死。但他做好了一个会计的工作,而前秦有一个接手的人,叫王猛。

也许,这是两个绝世名臣的隔空对话吧。

《谥法解》云: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即使当时前燕的敌国,苻坚、桓温都对慕容恪有过警惕或肯定性的评价。

慕容恪谥号“桓”,对前燕王朝来说,可谓“名实相副”。

王猛(325年-375年) 千古扼腕他早死的名臣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方放牧图画

东晋权臣桓温,依靠平蜀、北伐奠定了功业根基,也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背景板。慕容垂、慕容恪、王猛,都跟桓温有故事讲。其中,王猛和桓温的故事,就是打败了桓温。

武能灭国

如果说慕容恪因为鲜卑慕容氏的底子太薄,每次打仗都得亲自下场,王猛更多的则是作为“帅才”,指挥别人作战。除了打败东晋权臣桓温、抢夺巴蜀地区大片土地外,王猛指挥的大规模战争还有:

前燕、前凉的灭国之战。

在他的辅佐下,苻坚采用他的战略步骤,逐步统一了北方。

文能治政

在苻坚执政前期,王猛注重内部政治治理,通过铁腕手段,建立规则和秩序。

前秦扫平前燕后,关东整个中原地区,处在极其脆弱的平衡之中,王猛因此常驻邺城,全面负责关东六州的管理工作。

史书记载他“唯才是举”“整顿治安”“兴办学校”,此外,经常对苻坚进行有效的劝谏,对苻坚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王猛活着时,苻坚有一阶段对他可谓“言听计从”,比如有一次王猛劝谏苻坚作为国君要减少游猎,苻坚从此终身不再游猎。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前秦鼎盛时期控制的地域范围

遗嘱担忧成真

苻坚太过于信任王猛,以致给他压了太多的担子。王猛终于一病不起。

在临终前,王猛十分担心前秦的前途,给了苻坚2个建议:一是不要轻易伐晋,二是要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

可惜,这两条苻坚都没听进去,前秦就因为这两个原因崩溃了。

王猛谥号“武”。

《谥法解》说: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你们觉得他的谥号贴切吗?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魏再次凿通西域,丝绸之路带来了西方的工艺品,比如玻璃制品

崔浩(381年-450年) 胡人政权里汉人文士的悲情缩影

崔浩是清河崔氏,这个大士族赫赫有名。

他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文臣,没有直接领兵打过仗。但所谓“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如果真有,说的一定是崔浩这样的人。

“出言必中”

《资治通鉴》《魏书》中,崔浩被杀前的形象,就是带着自负的“出言必中”“料事如神”。这既让他功成名就,也使他祸根深种。

由于史书中,讲述了崔浩以种种“星象之学”判断大势,实在是不知道归为“伪科学”还是“黑科技”,这类案例我们就不列了。

魏博士祭洒崔浩为魏主嗣讲《易》及《洪范》,嗣因问浩天文、术数。浩占决多验,由是有宠,凡军国密谋皆预之。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魏早期,柔然等游牧民族仍是重大威胁,崔浩力排众议,建议都城留在平城,将国家重心先放在北方

但是有几件事情,值得说一说:

一是拓跋氏每次不听崔浩的建议去用兵,每次都会功亏一篑或徒劳无功。典型的就是北伐柔然,北魏错失剿灭柔然族群的大好机会;南攻刘宋,劳师动众,徒耗钱粮。动不动就是:

魏主嗣闻之,乃恨不用崔浩之言。

魏主深悔之。

二是平夏、灭秦、扫平北凉等战争,往往崔浩与大家意见都不一致,但按崔浩的建议,都成功了,而且收获巨大。

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魏书 卷三十五 崔好传》《资治通鉴》115卷、117卷-125卷。

三是崔浩为北魏梳理律法、编制史书、议定国号都出了大力。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那个时代,不管南方还是北方,能善终的名臣太少了

医者不自医,卜者难自卜

崔浩以为,自己出言必中,皇帝开明信重,是明君,做事就带些书生气,在别人看来就是自负了。

可惜他低估了“利益集团”的作用,高看了鲜卑拓跋氏的皇帝。

崔浩为北魏编订史书,因为好大喜功,不仅“秉笔直书”,还“刻石公示”。

北魏早期“黑历史”的公开,引起了皇室和贵族的严重不满,最终,拓跋焘掀起了“国史之狱”,牵连崔浩九族,很多清河名士家族留在北方的分支被连根拔起。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450年,崔浩被杀。

不过好在这些世家大多能够到处投注,这一支灭了,别处的分支再来就是了。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朝武士形象

鲜卑拓跋氏一直标榜汉化,“重用汉人”。但拓跋珪先是因为自己文化不高,误解了“贵主”的含义,杀了崔逞;拓跋焘因为“国史之狱”杀了崔浩九族;尔朱荣更是胡汉不分杀绝满朝文武。

正像某些史书里说评价的:鸟尽弓藏,所谓民族政策,不过是鲜卑人的统治工具而已,当汉人士族势力在朝廷里强大时,就找个借口杀上一通。

如果让我评价

慕容恪,忠直自守,在那个冰冷的时代,显得正直、宽仁,他和慕容德,可谓五胡十六国的两股暖流。他的遗言,也没有被慕容暐采纳,他担心的慕容评和慕容垂,终究在前燕的灭亡中,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王猛,没有能够解决令前秦崩溃的根本障碍“民族问题”。若果说,慕容垂、姚苌、刘牢之、谢安,是前秦崩溃的直接“凶手”,那么王猛可以说是间接凶手。

崔浩,是那个时代,挣扎求存的汉人的一个写照吧。文化融合和民族融合,都是充满血泪的。

王猛和崔浩的愿望,天下一统,最终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几百遍碰撞后,还是实现了的。

五胡十六国,史书吹成神的3个谋臣,王猛未必能排第一

北朝农作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