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思明居士 2019-12-30

美丽而知书达理的郑氏是王船山一生的至爱。继配郑氏与陶氏不同,陶氏只在家中受惊吓,忍饥寒,而且船山父母均在世;娶郑氏之后,船山父母均已死亡,正是船山颠沛流离的艰难时期,抗清形势急转直下,南明王朝正走向全面崩溃。国破家亡时期,船山与郑孺人相偕流离转徙于粤、桂、衡、湘间,船山曾在《续哀雨诗·序》中回忆流徙期间的艰辛苦楚,云:“其时,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卧而绝食者四日,亡室乃与余谋间道归楚。顾自桂城溃陷,霪雨六十日,不能取道,已旦夕作同死计矣。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破涕相勉。”夫妻有着同甘苦、共患难的更加紧张惊惧的生活经历。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王船山一生最爱的妻子郑氏弹琴图

1660年正月,战乱中,郑氏所生的三子王勿幕殇,年仅8岁;同年,郑氏亲弟弟也是船山学生的郑忝夭折,14岁。船山与郑氏夫妇不得不逃到湘江之西,当时为衡阳县西乡金兰乡高节里(今属曲兰镇湘西村,含原湘西、竹花二村),于竹花园茱萸塘前,植木九根,编篾为壁,建造小室,取名“败叶庐”。

郑氏因为儿子和弟弟在乱世中夭折,一年之间忧思成疾,1661年6月竟溘然病逝,年仅29岁,留下第四子王敔,年纪还不满5岁。船山抱着郑氏留下的幼子王敔,悲痛欲绝。他一生为郑氏写下了15首悼亡诗词。这些诗词读来凄恻动人,催人泪下,以《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为例: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王船山与清誓不共地戴天

楚塞天遥,漓江雨冷,烟云湿透征衣。指数峰残雪,侯雁先归。堪叹生生死死,今生事、莫遣心违。家山里,一枝栖稳,碧草春肥。

依依,旧家枝叶,梦不到岘山,风雪霏微。念镜中双鬓,人老渔矶。指点棠梨春雨,犹应化、白蝶双飞。孤飞也,寒烟羃历,灯火荆扉。

郑氏卒后就近葬衡阳县西乡大罗山,船山特命儿孙虚其侧,以备将来与之合葬。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北侧(图左)即郑氏夫人墓

船山一生有三娶,郑氏去世以后的1669年,船山50岁时又娶了第三任夫人张氏,因为张氏是侧室,所以生卒年失记。张氏为船山生有两女,大一点儿的女儿,因为贫病交加,7岁就夭折了。

所以,王船山一生实际上有6个子女:4男2女,而不是许多传记上或一些研究者所述的3子或2子。最终成活下来的是2子1女:即元配夫人陶氏生的第二子王攽、继配夫人郑氏生的第四子王敔、侧室张夫人生的一个女孩子。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王船山侧室张氏,生卒年不可考

写到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厘清,因为这也牵涉到王船山为什么与儿媳埋在一处,很重要。心细的读者注意到了:元配陶氏是葬在王船山父母祖屋所在地王衙坪王衙山,等于陶氏实际上是葬在了王氏的家族墓地。说明了什么?说明原配夫人在妻子们中最高的地位,也说明明媒正娶的夫人已经成为夫家族人。衡阳一带,你去看家谱的话,自宋代以来,家谱都是详细记述男主人妻子(主要为元配夫人)详细信息的,而女儿在家族中是没有这个地位的,仅仅附在她父亲生了女某某,并且给父母或爷爷奶奶立的墓碑上只有儿子孙子名而没有女儿孙女名的。王船山墓碑上只有王攽王敔这两位同父异母兄弟的名字也就很正常了。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今日船山故里衡阳县曲兰

郑氏是陶氏逝世后的继配,属于平配夫人,即明媒正娶的,地位在世间等同于元配,但一遇元配,还是要低一点的。郑氏去世后是有资格进入王氏家族墓地的,但也许是王船山对郑氏格外深爱,不愿将郑氏葬在陶氏埋葬之地,使知音亡妻郑氏有一点点委屈,于是就近买地大罗山,并嘱咐儿孙:自己百年后要葬在其侧。

船山50岁时娶的妻子张氏是侧室。何谓侧室?其实本指陪嫁之妾也。而在民间,一般指年龄大出嫁或寡居改嫁的妇人。50岁的王船山虽然有草堂容身,但拖着2子1女,仅靠着乡间几个学生缴纳的一点银子生活,还要躲避清廷的耳目,艰难可想而知。张氏能够伴随王船山,可以想象,她一定也是一个爱慕学问但在乱世中孤苦无依的女人。她没要也没有名分,为船山生下二女后就再也在故纸中寻不到片纸踪迹。经过多方分析,基本可以认定:也许是在大女儿夭亡后,她也在船山生前随女儿去了天国。以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埋到王氏家族墓地的,也许可以埋在大罗山郑氏墓地外的其他地方或船山为她买的其他葬地。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二子王攽岳父刘近鲁藏书楼所在地

王船山活下来的两个儿子的元配夫人均姓刘。二子王攽的元配是大收藏家刘近鲁的女儿。刘家住在衡阳县库宗桥的小云山下,家有藏书楼,藏书数千卷。王船山与刘近鲁是文朋诗友,所以他会经常带着王攽来此借书读书。两家友谊很深,刘近鲁在1664年主动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王船山时年20岁的儿子王攽。刘氏后来生有5子2女。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收藏家刘近鲁女儿刘氏

四子王敔的元配跟父亲王船山也有很大关系。1667年,因庄廷龙明史案,康熙复兴文字狱,船山与大哥王介之一同被人告发,不得不携带11岁的幼子王敔逃亡湘乡(今双峰县)。此时,湘乡举人刘象贤也因文字狱到湘乡虎塘避难。又恰逢刘象贤60寿宴,船山即席为子王敔指聘其女为妻,她就是后来为船山誊抄手稿、最后得以葬于船山墓右侧(南侧)的刘氏。她生有1子2女。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湘乡举人刘象贤之女刘氏,既是儿媳,也是学生

湘乡举人刘象贤的女儿刘氏被指聘为王敔妻子时才7岁。1669年船山50岁娶张氏为侧室时;这一年,13岁的王敔也正式娶9岁的刘氏为妻,刘氏其实就是童养媳。许多书籍都记载王船山跟王敔夫妻生活,其实是王船山最初带着王敔夫妻生活,后来,王船山一直没有离开儿子王敔直到去世。

9岁的刘氏其实就像女儿一样一直跟随在王船山身边,既是儿媳,也是学生,伴随着一代大儒王船山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晚年的王船山,生活颇为窘迫,贫无书籍纸笔,诸种卷帙繁重,皆楷书手录。尽管儿媳妇刘氏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公公著作中的含义,但她知道那些书稿含着老人太多的心血,她不仅抄录了王船山的很多著作,并且保存了大部分手稿。正是她的细心保存,才让后人得以知晓王船山思想的全貌。昏黄的油灯下,常常是刘氏一边抄写,一边与王船山探讨一些句子。有时,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还会尖锐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一个荒野之地,能有这样一个学生和后辈亲人,会让船山老人颇感欣慰的。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王船山早逝的7岁女儿,侧室张氏所生

1690年,30岁不到的刘氏突然因病去世。71岁的船山面对这个9岁就跟随自己学习并一直照顾自己的女子的遗体,老泪纵横!她不仅是儿媳,更是自己的亲女儿啊!刘氏嫁来时,亲婆婆郑氏已不在世,而郑氏侧旁已预留船山墓地,衡阳自古以来就有“侍死如侍生”的墓葬观念,刘氏去世后安葬在船山墓侧,表达了儿媳刘氏在阴间世界里也可以服侍公公婆婆。

当然,也不是所有儿媳都能够埋在公公婆婆身边的,必须是生前很亲的那种关系,代表着一种很高的家族荣誉。其实,这种墓葬形制在衡阳也并非很独特,笔者有一老叔爷(清代)就葬在他的嫂嫂墓边,据家谱记载和长辈讲解,这个老叔爷在家是老满,他的哥哥嫂嫂是老大,老叔爷一生未婚,一直跟哥哥嫂嫂生活,在衡阳,长嫂如母,嫂嫂待他很好,老叔爷死后也就葬在嫂嫂身旁。家族后人通过这种墓葬形制,也是在表彰这位嫂嫂的贤德。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刘象贤女儿刘氏的亲婆婆、船山最爱的郑氏

刘氏为什么不靠着婆婆郑氏安葬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墓葬以中间为大,两边为陪葬墓,船山作为郑氏的丈夫、刘氏的公公,按照传统尊卑等级观念,郑氏和刘氏只能葬在船山的两侧。可以说,儿媳刘氏能够葬在船山身边,是在儿子王敔的主张下、经过船山点头同意后实施的表彰刘氏贤德的一种带有荣誉性质的衡阳传统墓葬形制。刘氏去世2年后的1692年2月18日,一代圣哲王船山也溘然长逝。

至于儿子王攽、王敔为何不葬在船山墓旁,原因也不复杂:二子王攽是陶夫人的儿子,他不可能葬在郑夫人身边;四子王敔一生是比较有出息的,并活了75岁。他的元配刘氏去世时,他才34岁,后来极有可能又有了新夫人新家。他75岁去世时,在后面夫人或其家族兄弟的主持下(衡阳传统“爹亲叔大、娘亲舅大”,王敔去世时,同父异母哥哥王攽早已去世,王敔儿子没有叔伯亲,必是后夫人娘家舅舅主事),他埋葬到王家家族墓葬地王衙山有可能、埋葬到新买的葬地有可能,但并排埋葬到元配夫人刘氏身边、也是亲生父母身边是没有可能了。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王船山全身造像

综上所述:哲圣王船山与儿媳刘氏共埋一处的根本原因是衡阳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的非血亲荣誉墓葬形制。儿子没有与船山葬在一起,无非是家族内部血缘亲疏不同以及母系家族影响的结果。

王船山诞辰至今刚好400年,去世至今已328年。300年来,船山与儿媳刘氏并墓而眠。随着时代更迭,一些传统和习俗已湮灭在历史的洪涛中,而一些当今的观念和人欲却排空而起,船山与儿媳刘氏并墓而眠的雅意,已冲刷得面目全非,不明究竟。希望这篇文字,拨开迷雾,洗濯掉无端让哲圣蒙羞的污言,在今人或后代瞻仰圣哲王船山与儿媳刘氏并墓而眠的墓地时,不再被愚见或妄想迷惑,在眼下和心里见识到一代哲圣在300年前的非血亲人间真情,以及它背后伟大的亲情故事。(完)

惊世骇俗三百年迷案:哲圣王船山为何与儿媳而非儿子葬一处(下)

作家廖文友

原创作者创作简历:廖文友,作家,资深记者。人生大起大落,“下海”后由千万富豪沦为打工仔,又由打工仔进入到新闻机构。著作《生命自由在深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被《光明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国家级主流权威媒体推介,该书曾被当时一家全国最大的一级图书批发商盗版,后维权成功。10余个作品荣获湖南省广播电视奖项(政府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