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红外成像,揭开中医神秘面纱

 关东兴云閣 2019-12-30

红外成像的起源与发展

红外探测和遥感技术,最初广泛应用在军事、航空航天、民防、工业制造等领域。自上世纪6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逐步应用到医学领域,用来探测人体表面温度、血液循环、组织热代谢异常、炎症、疼痛、肿瘤等。

标志性事件为2001年12月4日-6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军事医学会议,主题为From Tank to Tumor,即从坦克到肿瘤,附标题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自此红外成像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引入我国后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全身肿瘤监测、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监测,以及中医经络研究、脏腑研究、中医药疗效评估等。

1
医学红外成像原理、特点、优势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正常人体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由于解剖结构、组织代谢、血液循环的不同,机体各部位温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热场。当人体某处存在疾患或功能改变时,该处血流和细胞代谢会发生变化,导致局部温度改变,表现为温度偏高或偏低。
医学红外成像设备通过光学-电子计算机系统将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人体组织代谢峰值波长为8-14微米)经滤波聚集、调制及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量,经多媒体图像技术处理,以伪色彩图像形式显示人体的温度场分布。

红外成像特点:

1、功能成像--测量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热代谢分布与强度;

2、整体观念--人体组织器官、五脏六腑是紧密关连的统一体;

3、平衡原理--人体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热平衡体;

4、对称原理--人体基本上以中心轴左右对称;

5、相对差值--测量异常热源和自体正常热源的相对差值;

6、动态原理--人体新陈代谢受外界影响并呈现动态变化。



红外成像优势:

1、远红外图像采集技术与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紧密结合;

2、客观反映人体组织热代谢状态;

3、可以实现中医脏腑、经络、穴位的“可视化”分析;

4、具有整体预警监测作用和动态连续观察功能;

5、对人体无介入、无创伤、无噪声、绿色环保;

6、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

7、红外图像储存、传输和大数据化,适合互联网多维医疗。

2

中西医学特点比较

首先,中西医学的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学依赖相对客观、复杂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标准、判断疗效;而古老中医虽历经数千年,其诊疗模式还停留在“望闻问切”四诊为主,以病患感觉(症状变化)和临床经验(处方非标准化)来判断疗效的层面。

其次,中西医既各有所长,也各有利弊,在中西医差异化并存而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大医学人员需要认清的不是谁反对谁,或者谁淘汰谁,而是最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至少在中国,中医不仅是文化,也是国粹,需要不断发展并得以传承。
1、 西医着重治疗“疾病”,中医更强调预防,所谓“治未病”;
2、 西医分科而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3、 西医注重客观指标(化验、影像)变化,中医注重体质、证候或功能状态(精气神);
4、 西医主要治标(如降压药、降糖药、抗过敏药等),中医重在治本,通过调控人体机能,达到标本兼治;
5、 西医检查多“眼见为实”(如结节、囊肿大小、边界,或心电图早搏等),中医检查根据“面色、气色、舌象、脉象、饮食、二便等”辨证;
6、 西医用药严格按标准(用药量、次数等),中医用药强调个体差异;
7、 西医治急病(如外伤、中毒、心脑血管病急救),中医看似“慢”调理(如手术后康复、体弱多病的调理等)…
3

医学红外成像  揭开中医神秘面纱

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一度有声音批评中医不科学、不严谨,理论体系至今还套用两三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以及并非所有中药都安全,甚至有些中药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等。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大量临床案例实践证实,许多西医无法治愈的病患和“疑难杂症”,中医却显示出很好的效果,若非如此,恐怕中医也不会走到今天并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

前文提到,西医学凭借复杂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标准、判断疗效,中医学至今却还停留在“望闻问切”四诊、主要凭感觉(症状变化)判断疗效的层面。

缺乏客观、有效、可重复测量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或许是中医传承乃至突破发展的硬伤和瓶颈!虽然目前大多数中医院也广泛引进西医学的各种检测、化验方法及科研手段,但中西医毕竟是两套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的很多影像检查要么只反映局部病变,要么只提示结构异常,仍无法解释中医的经络、气血、寒热虚实、阴阳失调等。

以人体督脉为例:督脉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中医解释为“督脉者,阳经之海,总督诸阳”,反映人体能量运行和阳气盛衰;西医解剖学看,人体后正中线是脊柱,脊柱里有脊髓,属于连接大脑的神经系统。单纯通过CT影像或核磁共振显示的是脊柱(脊髓)的解剖形态,那么如果用医学红外成像督脉又是怎样的呢?


上面四幅图为相对正常的人体督脉红外图像,显示为连续、充实的“白色”能量条带,那不正常的督脉红外图像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列图像:

很明显,督脉的能量异常,红外图像上显示为白色条带“中断”、“偏位”、局部“消失”等。其实这些反映的是人体内在五脏六腑功能的改变,而不是仅仅是解剖学局部脊柱形态或结构的异常。

医学红外成像能够揭示中医脏腑功能变化和气血能量运行异常,不仅有助于阐释病机,还可以指导治疗,辅助判断药物疗效,监测“未病”(如各种癌前病变)的进展。
1、 中医整体(经络、脏腑)观念,全身红外图像可与之对应;
2、 中医脏腑气血运行的功能变化而非结构改变,红外图像可以揭示;
3、 动态观察人体脏腑功能、寒热等变化,可以通过红外图像实现;
4、 药物治疗前后,比较红外图像可以客观发现“靶器官”的疗效;
5、 像体内肿瘤等长达10几年的发生过程,可以通过红外图像逐年动态监测,而不仅是依靠X片、CT、核磁等非功能性检查,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动态功能性干预…

//////////

“数字红外成像中医可视化体检”作为庶人健康工作室独立服务项目,该检测便捷、灵敏、无创、纯绿色环保,尤其适合于全身超早期肿瘤筛查、明确的肿瘤家族遗传史客户、肿瘤术后客户随诊、各种慢性病并发症筛查、各种亚健康状态评估等。
下期内容将为您带来医学红外成像实例分享,架起中西医融合贯通的桥梁,敬请关注!

关注庶人健康

还您健康之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