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病多瘀

 爱中医2 2019-12-30

久病多瘀

古人有“见血休治血”之说, 人认为还要“见瘀休治瘀”,治瘀当求因、定位。


在临床上首先应辨瘀血的成因,分虚实论治,分别采用理气祛瘀、补阳祛瘀、益气祛瘀、养血祛瘀及滋阴 祛瘀等求因祛瘀七法。而根据病变部位,按主症特点进行论治的常用治法又有通窍祛瘀、通脉 祛瘀、理肺祛瘀、消积(软坚)祛瘀、理胃祛瘀、通腑祛瘀、利水祛瘀、通经 祛瘀、和络祛瘀、止血 祛瘀、消痈祛瘀及疗伤祛瘀等定位祛瘀十二法。

临床对活血祛瘀法的应用,虽然甚为广泛,并有一定的独特效果,但必须注意人身之气血宜和不宜伐,宜养而不宜破。一般说来,无瘀象者,均应慎用。体弱无瘀者,则尤当倍加谨慎,孕妇原则上当禁用。在用祛瘀药时,应做到瘀去即止,不可过剂久用,以免出现耗气伤血 的副作用 。至于对活血祛瘀药的选择,必须符合辨证要求,尽量注意发挥各个药物 的特长和归经 作用 。特别是虫类祛瘀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形胜于气,走窜善行,无处不到,如水蛭 、虻虫 、地鳖虫、穿山甲 、蜣螂 虫等,均属祛瘀之峻剂,性虽猛而效甚捷,必要时可权衡用之。


在急性外感 热病 及某些内伤 杂病 (尤其是疑难病证)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兼具血热血瘀见证,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为探求其内在规律,我们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推求病理,并经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首先明确瘀热相搏这一临床常见证候,指出它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 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 ,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

临床实践证明,用此理论指导处方 用药,治疗多种疾病中的瘀热相搏证,如流行性出血热 、伤寒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高脂血症 、糖尿病 、过敏 性紫癜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等,临床疗效能获显著提高。鉴于此,几十年来,我们在总结历代医家有关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临床和实验三方面对瘀热之中的五大 常见证型——瘀热阻窍证、瘀热血溢 证、瘀热发黄证、瘀热水 结证和络热血 瘀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升华和发展了瘀热学说,形成系统 的瘀热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