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照亮别人和自已 2019-12-30

被公认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这三大行书都不是“正式的作品”,都是草稿。

可能正是因为“三大行书”都是草稿,所以书写时反而能够意随笔走,笔随意转,就是你的笔能够随你的心意在流转在流动。

要把书法写最好,必须达到笔随意转的层次,才能“我手写我心”,才可以将心情流露在笔画之中,“心中有神,下笔有鬼”,往往有意为之的创作,反倒写不出精品!

但有了技术,也不一定是艺术,就像现代人写书法的态度,就算技术够了,却不讲究文字内容,写字的时候和书写内容没有感应,当然也就很难有什么艺术而言。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颜真卿《郭家庙碑》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爱作书契,政代结绳,删述侔功,神仙等妙,苟非达人上智,孰能玄鉴入神。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所以染翰之士,虽同法家,挥毫之际,各成体质。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书法家项穆的论述,他清楚指明了写字的最本质的特性: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即使经过严格训练,在写字的当下所表现出来,还是个人的特性!

从这个观点,我们才有办法理解,为啥王羲之是潇洒的,颜真卿是正气凛然的,而苏东坡又是多么旷达豁然于人世一时的荣辱。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

《兰亭序》:美的极致见证

在文学家眼中,魏晋是中国最“风流”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政府、社会都动乱到极点,文学艺术的发展却灿烂无比。

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学与艺术都是依附政治和政权的歌功颂德上,到了魏晋,文学与艺术的“美的功能”才开始被当作严肃的目标追求,客观的社会条件是,魏晋时期开始把美当作一种独立的功能来追求和享受!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冯承素的《快雪时晴贴》

在文学中,刘义庆一部《世说新语》记载了那个时代600多人的言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著作行书和内容,因此在此之前的传记,不是帝王就是名臣,也很少有生活的点滴,这样的记录为后世揭示了风流倜傥的文化现象。

书法验证了魏晋风流

然而,如果没有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那一手流畅漂亮的的书法的话,千牛之后,我们将只能在文字的抽象描述中,去想象所谓魏晋风流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而那种想象必然十分的空洞与虚幻。

《兰亭序》太多奇妙的玄机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诸名士在会稷山阴的兰亭“修禊”,以青瓷流觞饮酒,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37首记神,王羲之用鼠须笔在乌丝栏纸上起草,为这次聚会的诗作写序,文章不长,才325字,却有多次修改,据说王羲之因酒醒之后重写多次,却都不及原稿。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笔锋落处,直见姓名

酒后写字往往可得佳作,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诗句,可以让书写的状况更加灵动自由,而王羲之《兰亭序》的境界尤高,因为它根本就是一篇草稿,手到之处皆是当时全神贯注的心思意念,正是身心畅然,了无牵挂,于是笔锋落处,皆是直见性命的真情!

于是,《世说新语》所记载,像支道林,向秀的明理善言,卫玠、潘越的美貌风姿、阮籍、嵇康的特立独行,笑傲王侯,谢安、桓温的胸怀大略等等,整个时代所孕育出来的美感精神,都一点一滴地流泄在王羲之微醺的笔墨中,没有那样的时代,没有那样的坦荡放松的书写状态,王羲之的书法功力再深厚,更不可能写出《兰亭序》那样的作品。

奇妙的是,这样的状况,也同样发生在颜真卿身上,也可能曾经发生在苏东坡身上。

《祭侄文稿》的国仇家恨

代表颜真卿书法最高的,不是气势磅礴的《大唐中兴颂》,不是规矩严整《颜氏家庙碑》,而是《祭侄文稿》,也是一篇删改痕迹处处可见的草稿。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颜氏家庙碑》

安禄山造反之后,颜杲卿任常山太守,城陷罹难,其幼子季明亦遭受杀害,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认尸,仅得季明人首桂丧,颜真卿为文祭之,是为《祭侄文稿》。全稿以行楷写成,起收笔富篆意,正是颜真卿写字的习惯。在哀笔就下,《祭侄文稿》多见删改涂抹,斑斑墨渖尽是郁屈顿挫之情,与文中“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之句呼吸相应,千年后读之,视之,犹令人感到家国巨变、亲人惨逝之痛。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寒食帖》的随意寄兴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方知真豁达者,唯苏子耳!

苏东坡的经历,波澜坎坷,真是有了《寒食帖》,才能让我们更能近距离了解苏东坡。

《寒食帖》看来不像草稿,写字的状态我们没有办法掌握,然而巧合的是,《寒食帖》也不会有意写来“流传后世”的作品;比起来苏东坡的其它书法作品,《寒食帖》书写随意性,恐怕笔一般朋友往来的信函还有随性,因为在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件,诗作唱和的书法中,都很少见字迹修改更动的,而《寒食帖》写在两张连起来的纸上,如《兰亭序》、《祭侄文稿》一样,有漏字加添、错字点去的情形,一样没有落款具名,只在诗后以略小的字写着“右黄州寒食二首”一行标识诗名,看来若非草稿,也只是苏东坡自己整理诗稿时誊录另纸的情形而已!

而正是如此这般的随意寄兴制作,才完全没有夸张和保留地流露出了苏东坡谪居黄州的诸多心情。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苏轼《职事帖》

《寒食帖》凝固了当年苏东坡的生命境界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一年八月,他的乳母王氏卒于临皋亭,自己待罪于边陲,连生活都成问题,即使得友人之助得以躬耕自足,但心中苦楚,自是不言而喻。

《寒食帖》以一时的书写凝固了当年苏东坡的生命境界,诗还是那样的诗,字还是那样的字,心情就那样的心情,书法的神妙竟然又一次显露它的威力。

没有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苏东坡不会被流放到荒僻黄州,在那里的心情惨淡无比,何况他的乳母王氏也在黄州第一年八月过世,所谓“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人生至此无论如何是再也潇洒不起来了。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寒食帖》

然而没有黄州就不会有苏东坡,也就不会有天下第一的《寒食帖》,人类历史中没有苏东坡,也少一种旷达的身影,人类文化上没有了《寒食帖》,也就少了一种经过苦难后而依然潇洒的泰然。

除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国书法不曾有这样心手相应的最高成就,所有在《寒食帖》文中表达的心情,《寒食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说到说尽了。

难怪北宋四大家,书法超绝,笔势惊人的黄庭坚在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的点画中佩服的心服口服,也只能“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