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沸腾了!研究表明它们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束光

 现代后山人 2019-12-30

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线微光,也常常能使航手找到北极星而修正他的航向。——梅塔斯塔齐奥。

我们知道,在宇宙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宇宙的开端即大爆炸之后,宇宙其实是被笼罩在黑暗之中,这是其也就是指从宇宙背景辐射的释放到第一批恒星诞生的间隔期。而且当宇宙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它是由一些非常热的粒子组成,不过这些粒子冷却的非常快。那么宇宙大爆炸后多久才有光?

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干草堆天文台(Haystack Observatory)称,一旦宇宙冷却到一定程度,质子和电子就会结合起来,形成中性氢,将宇宙笼罩在黑暗中,使其在电磁波谱中无法观测到。在这个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时期,任何辐射都被氢气吸收,因此这一部分的宇宙时期几乎无法观测。然后,早期的星系产生了明亮、炽热的恒星,这些恒星通过小通道向星系间空间泄漏出明亮的光,使宇宙变得明亮起来,也就是说这些从最早的星系中逃逸出来的光,使宇宙变得光明,它们其实就是宇宙的第一束光!

再电离时代

然后,大爆炸后大约10亿年,“再电离时代”来临。我们知道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质处于一个高温高密的等离子体状态,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不断冷却。质子和电子复合成氢原子,几乎完全中性的宇宙进入了相对平静的“黑暗时期”。而在我们今天的宇宙中,星系际介质里的气体是高度电离的。这之间,宇宙经历了从中性到电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化阶段——再电离。

所以那场宇宙的再电离过程使得大量的能量使气体电离,把电子从氢原子上撞开,产生了等离子体。而这些现象也可能发生在第一个星系中的恒星上,但目前还不清楚电离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位于110亿光年之外的一个名为“日爆弧”的星系。虽然日爆弧的年龄并不足以成为重新电离宇宙的早期星系之一,但它的年龄足以让研究人员了解这个过程。

日爆弧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观察了来自日爆弧的光信号。一些迹象表明,电离光从这些早期星系中通过一些狭窄的通道,或者是在覆盖星系的不透明的覆盖物上的洞中逸出。但是它们很难观测,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探测这些黑洞,哈勃望远镜可以轻易地看到日爆弧的位置。

据了解,科学家是通过通过引力透镜效应看到,它可以使得一个中间的星系团看起来就像一个宇宙显微镜,它弯曲并放大了来自日射弧的光线,否则光线会太微弱而看不见,这样哈勃就能在一系列的图像中捕捉到它。这种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的效应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效应尤其强烈,并产生一些星系照片。

不过研究人员需要综合几个因素才能看到这种效应,最后,科学家们非常幸运地发现了这种现象,,哈勃的图像恰好捕捉到了星系中所有“有趣的现象”,包括电离光逃逸的地方。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狭窄的通道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的星系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的这种电离辐射逸出,我们只是在这里和那里看到一点,所以这些星系的物理性质在大爆炸后10亿年左右,也就是宇宙重新电离的时候一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