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春运就要开始了,高铁和动车又会上演霸座的闹剧,本来他的位置在过道,却要说我买票了就要坐窗户边,影响大家的出行秩序。 《道德经》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就是那种返璞归真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有体悟到真理实相,所以他们是不会在那里跟你争辩。“辩者不善”,如果一个人很喜欢争辩,很喜欢到处去怀疑,很喜欢背着一把剑,到处去跟人家比高、比低,那么表示这个人他还不了解真理实相。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孔子对于仁的解释也是根据学生的根器来给与不同的解答。 千年前的鬼谷子总结到,“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有智慧的人讲话,要依靠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学识渊博的人谈话,要靠自己出众的辩才。和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和身份地位显赫的人讲话,要体现自己的气势。与地位显赫之人交谈,唯唯诺诺只会在第一时间招致厌恶,而不卑不亢的态度,可以为我们赢得应有的尊重。 和富人说话,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高远。一个人是否有掌握未来的格局和继续发展的眼界,这正是富人最为看重的。和处境贫穷的人谈话,要从如何获得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匮乏的人,放在他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金钱。就算是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也能轻易地将其击溃。 佛陀为解救众生,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供众生选择。佛说:永远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你无情的消耗。寒山说:世人说我、笑我、骂我、欺我、轻贱我,事出突然,我将何以处之?祇是宽他、怕他、容他、让他、不惹他,再过几年,看是有他无他!有偈曰: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却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处不从刚。面对诽谤和误解,不必解释。 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个人素质也越来越高, 变化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拥有的数字和心境,身边的人与环境其实也在变化。会发现身边的人与环境越是体面 ,大家都有素养而且懂得“说人话”。虽然江湖阴暗或者人心险恶,这些虚伪的包装毫无意义,起码是风轻云淡谈话,不妨碍大家利益争夺,会很过瘾。 可是如果身边的环境越底层, 你会发现身边的“底层垃圾”越多,他们的人品和道德涵养不敢苟同。你和这个圈子的人交流,有时候客气、礼貌、体面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他们会觉得你好欺负,你是个蠢货,你读书读傻了。高峰期和一众大妈一起等公交的话,你排队的话,估计2辆车都坐不上去。这种感觉想必你有过感同身受, 可能对方是你的同事 ,可能对方是你的亲戚 可能对方是你在某些贫穷区域随便遇到的路人。 有时你的温柔和善意,却成了对方伤害和侮辱的机会。有些人看似是和你一样两条腿走路的所谓“人类”, 实际上他和你的语言是不通的。温文尔雅的逻辑和道理,都比不上直接的硬气态度。永远不要把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善意都觉得是别人应该给你的。我们要永远给别人善意以得到更多的回报和温暖, 这样才会得到越来越多资源与人脉的青睐和贴近。 我们每一阶层的生存哲学和规则是有差异的,有些人真不配你的善意和体贴。它们的脑子里面没这个概念,只认勾心斗角和低层次的心机手段。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无数聪明的人总结了宇宙人世间的真理,唯有向古圣先贤学习才是正途,唯有阅读国学经典才能让我们心平气和,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