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练习二参考答案

 gjke123 2019-12-3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10kg×(80℃﹣30℃)=2.1×106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将水倒去后,剩余水的比热容仍为4.2×103J/(kg·℃).

故答案为:2.1×106;4.2×103.

2、大   大   内陆

3、3.024×106,0.5。

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t=4.2×103×40×18=3.024×106(J)

煤放出的有用热量为Q=ηqm'

根据热平衡方程:Q=Q,得

ηgm'=3.024×106

4、 1:6   6:1   1:2   

5、热传递;4.2×104

二、选择题

6、D 

7、B【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

【解答】解: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三个物理量,都是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是一般不发生变化的量;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的比热容、热值、密度不变;故ACD错误;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有关物理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8、D

9、B

10、A【考点】热量的计算.

【分析】知道铜和铅质量、比热容的比值关系,知道铜和铅吸收相等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Q=cm△t求铜和铅升高温度的比值.

【解答】解:由题知,m:m=2:3,c:c=3:1,

铜和铅吸收的热量:Q:Q=1:1,

∵Q=cm△t,

==,即: =


∴铜和铅升高温度的比值:

=

故选A.

11、C解:A、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错误;

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会升高,也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放出热量,还有可能是对外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三、简答题

12、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砂石的比热容小,升温比较快。于是,白天由于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快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夜晚正好相反,海水降温慢,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而形成陆地吹向海面的陆风。(4分)

【解析】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砂石的比热容小,升温比较快。于是,白天由于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快而形成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夜晚正好相反,海水降温慢,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而形成陆地吹向海面的陆风。难点分析:海陆风的形成,是低温气体向高温气体方向吹,因为高温气体密度变小上升,压强变小,低温气体正好是密度大,于是就形成了风。

13、同为水银的比热比酒精小,所以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大.

四、实验,探究题

14、  (1)初温、质量

 (2)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

 (3)相同时间供给水和沙子的热相同

 (4)沙子

 (5)水的导热性能好(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拌)

五、计算题

15、

请点赞赏或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多少点个赞赏都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