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威海老伯差点用来垒鸡窝的石板,专家鉴定竟是五六千年前的文物!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12-31

上世纪80年代,乳山寻得一套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石磨盘,为威海首次。这件后来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石磨盘,不仅文物价值极高,其发现过程也颇为传奇。如果没有文物工作者的“火眼金睛”,它很可能会变成鸡窝上的一块盖石板。

【文物档案】

  • 名称:新石器时代石磨盘

  • 年代:五六千年前

  • 级别:一级文物

  • 数量:1套

  • 馆藏地:乳山市文物管理所

  • 基本情况:磨盘通长48.5厘米、宽34厘米,磨棒长26.5厘米、最宽9厘米

广告

名称:新石器时代石磨盘

年代:五六千年前

级别:一级文物

数量:1套

馆藏地:乳山市文物管理所

基本情况:磨盘通长48.5厘米、宽34厘米,磨棒长26.5厘米、最宽9厘米

下乡调查

意外遇见古物

乳山市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说,这件珍贵的石磨盘发现于1982年11月15日。那天,乳山县图书馆文物组工作人员姜书镇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冒着凛冽的寒风,骑着自行车下乡调查。

临近晌午,经过大孤山镇东林家村时,姜书镇碰巧看到一老伯推着小推车往家走,小推车车筐里有一块光滑的石板。凭着多年的职业经验和对文物的灵敏嗅觉,他感觉此石板不一般,于是上前询问老伯,这块石板是从哪里弄的?推这个石板干什么用?

老伯告诉姜书镇,这块石板是他修整地堰时挖出来的,他家的鸡窝上面缺少一块盖板,正好用这块石板当盖板。

姜书镇边询问边打量这块石板,发现这块石板曾被人类使用过,并且有磨制的痕迹,很像远古时代用来磨制粮食的石磨盘。他越看越兴奋,告诉老伯,这块石板可能是件文物,需要收归政府。

老伯一听是文物,欣然应允。

与此同时,姜书镇觉得石磨盘应该还有一个磨棒,就恳请老伯带他去发现石板的地堰处看看。

老伯痛快答应,带姜书镇来到发现此物的地堰。二人在地堰东翻西扒地翻找起来,直到傍晚却仍未找到,只好作罢。

出于对文物高度负责的精神,姜书镇并未放弃。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到了地堰边继续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石磨棒终于找到了!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正好吻合,也比较完好,最终一套完整的文物得以保留。

首次发现

新石器农业文明见证

不久之后,文物部门最终确定,东林家村发现的这块石磨盘,确为新石器时代物品,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如此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当时在威海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即使今日今时,在山东及全国也都是罕见的,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

仔细观察可知,这块磨盘面呈现暗黑色,有明显的人工研磨痕迹。乳山市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块磨盘的加工对象应主要为坚果类(以橡子为主)和谷物类(以粟黍为主),可能还有少量的豆类,将这些物质研磨为粉末食用。

石磨盘为椭圆形,磨盘通长48.5厘米、宽34厘米,磨棒长26.5厘米、最宽9厘米。由于长期使用,盘面中部已被磨损低凹。整套石器线条流畅,磨制精细,显示着威海先民娴熟的石器加工技巧与发达的农业文明。

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我市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威海目前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大致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6500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沿海贝丘遗址(典型遗址有荣成河口遗址、北蓝格遗址、乳山市的翁家埠遗址和威海市义和遗址),反映了这一时期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

乳山市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推测,发现石磨盘的大孤山镇东林家村,或还有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遗址,近期没有发掘的计划。

幸好工作人员火眼金睛

不然一不小心就被垒鸡窝了

突然好想回家翻翻

万一我家也有呢……

来源:威海晚报记者 沈道远 通讯员 孙继猛

(关注ID:weihaicaijing)

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

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浏览此文章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