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网洛书城 2019-12-31

炉灰即煤精型砂混合物,粗细大约100-200目,在节省成本的翻砂工艺制造时因型砂与铜水接触,脱模剂减量而使得煤精型砂灼融于铜钱表面,是为炉灰。因其为热熔混合物,遇到外力温度变化就会呈片状(划重点:片状)脱落,也正因为其脆皮构成,目前能保存下来带炉灰制钱不都会太年代久远,且基本未流通。比如光绪宣统大样,部分咸丰样钱。


如图:宣统大样的混合型炉灰形制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传世品的地章和字间也会有些许粉感,这些主要是无害的粉锈,干燥地区传世久了积攒的尘土,埋藏时间不长附于铜钱表面的黄土或灰土。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些粉尘的特点是颗粒细致,大部分300目以上,聚集在字口和地章的低洼之处。
以下一一展示这些与铜表面结合的粉状混合物。
二排一二的天命,乾隆浙:传世,包浆上带有粉锈和尘土的混合物。不过这个会被说成草木灰。
二排三的乾隆则是传世带尘土,注意色泽。
一排两枚康熙则是江南发禄包浆加凝重的积尘。
总之,积尘和粉锈非常细腻,结合面积也不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现在能够找到的大量的翻砂工作母钱只到乾隆年,雍正以前的大规模制钱工艺合理推断还是使用练泥临范法,这从雍正宝云局一直抱怨自己这个地方“沙水匠艺都不如京局”从而给不求上进的铸造工艺找退路可见一斑。
康熙制钱大部分地章细腻光滑,这个和北宋的徽宗钱和美制钱一样使用了松灰或其他木质焚灰当作脱模剂有关。只有木质碳化后的粉尘精细度可以达到地章光滑或平整的效果。
现在的康熙制钱或雍正制钱因为流通时间很久远,最好的品相也就是挫痕直边----相对而言,康雍以及顺治五式的挫痕是清除铸造后残留在钱体表面的少量积铜而来,因此挫痕都是局部的和少量的,极少部分满挫痕的顺康雍钱币,带有明显的明朝铸币工艺特点,应属于工艺探索阶段的产物,不能作为广义上的特点加以肯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图:康熙的挫痕和积尘特点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炉灰的前世今生在清钱这一领域基本就是这个脉络,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形容钱币好的名词都不太经得起推敲,不如交易时使用“状态”一词形容古币的现实物理性质,状态好即表示各元素稳定无伤裂,不管它是什么坑还是传几世,基于钱币本身的“状态”是最直观的描述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清钱上的炉灰,你或许从未注意过,是如何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