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泗阳:保漕治黄,黄河水患的治标之策

 文化龙乡 2019-12-31
有史以来,水患作为最大天灾,改变了人们生活形态,同时也使人们开始了与其作斗争历史过程。
       传说大禹对天下九水进行治理,三过家门而不入,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成功。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源头和象征。九水之中就有泗水,大禹到没到过泗阳这个地方,我不能确定,但是大禹治水事必躬亲却是个事实。
       那么后世还有像大禹一样治水人吗?当然是没有。大禹是属于帝王式人物,后世帝王治水也有很多,但是不会像大禹一样亲临现场,亲自参与了。
       有水患才有治水。在我们泗阳,水患基本都和黄河有关。有明确记载水患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黄河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钜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十六郡,灾情严重。汉武帝刘彻派汲黯、郑当时率10万人去堵塞,未成功,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此后黄河泛滥23年。
       一个黄河决口,动用了10万人,居然没有成功。汉武帝也算是明君,怎么黄河水患竟然堵了23年,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当时淮河流域地处偏僻,影响不了朝廷税赋,所以也就得过且过,23年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南宋年间,南北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南方越来越富裕,成为天下粮仓,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南宋处于战乱,尤其是泗水流域成为宋金争夺焦点,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泗阳地区长期处于水灾之中。
       战争时期,水患是无人治理,这一现状一直持续到元朝统一全国。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元元年,黄河在开封段决口。至正四年,黄河在曹州段决口,没过多久黄河又在汴梁段决口,至正五年在济阴决口。元朝廷为了加强黄江治理,在山东、河南等处建立都水监,决心治理治河,减轻灾难损失。至正九年脱脱复任丞相,采用贾鲁治河二策:一为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功省;二为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
       贾鲁措施可以说是正确治理黄河应该在北岸修筑堤坝,疏通南方河道,让黄河返回故道,就是要河流与淮水汇合,照以前那样流出东海。但是这项工程巨大,必须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这项巨大治河工程。元朝丞相脱脱赞同他提出主张,下令让贾鲁进行准确估算,贾鲁汇报出可能需要二十万人,脱脱听了大吃一惊,认为工程量实在太大,远远超出他想像。
       也就是在治理黄河时,河官侵吞银两,加上连连灾荒,引发了农民起义,元朝灭亡。
       那么元朝灭亡后,明清时期如何治理黄河呢?我们不得不说一个人,就是明朝水利专家潘季驯。其“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理论让世界水利泰斗、德国人恩格斯教授叹服道: “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高傲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敬意。
       万历五年(1577年)黄河在崔镇(今江苏省泗阳县)境内决口,河水改向北流,使清河口淤塞,淮河南迁,高堰湖堤坝被冲毁,淮扬、高邮、宝应一带均被淹没。次年夏,朝廷命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第三次负责治理黄河。潘季驯认为,黄河故道久已湮没,虽可修复,但其深度、广度不如新河,建议以今道为基础,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认为淮河水清、黄河水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应筑高堤,籍淮河之清水以冲黄河之浊流,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这一建议经朝廷批准后得以实施,于次年冬,完成对黄、淮两河治理
      潘季驯治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决口带来灾难,但是其治水是秉着“保漕治黄”宗旨,并没有从根源解决问题。因为黄河泥沙从黄土高原冲刷而来,治本之策应该是加强中上游植被保护,并加大面积种植,防止水土流失。
       到了康熙初年,黄、淮、运情形混乱,灾害不断。康熙十六年(1677),以安徽巡抚靳辅为河督,主持河道治理。靳辅在幕僚陈璜协助下,继承了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思想,堵塞决口以挽正河,修筑堤防以束水攻沙。首先疏浚下流,后浚上淤,堵塞所有决口,坚筑两岸堤防,建减水坝泄洪。至二十二年,黄河复故道。二十三年,靳辅又建议开中运河,至二十七年完工,黄、运分离。
       康熙皇帝曾感叹“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 康熙十七年(1678),河道总督移驻江苏清江浦,可见,康熙对于中运河水利重视程度。
       但是靳辅治理和潘季驯一样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所以到了咸丰五年,黄河再次决口,改道向北,由于回来天平天国运动以外国势力入侵,清政府已经无力去治理黄河了,民国时期战乱加上后来抗战、解放战争,黄河依旧保持原样,直到建国以后才彻底根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