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芬大夫 | 孩子生病期间常见的处理误区,你都犯了吗?

 为什么73 2020-01-01

   本  期  导  读    

孩子生病,家长都慌乱得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做了加重孩子病情的事情却不自知 ʅ(。◔‸◔。)ʃ 。

下面这几个常见误区,家长要记得了!做错了可是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黄痰、黄鼻涕都是风热?

临床中,多数小孩感冒、咳嗽属于风寒加积食,并且大多数是先积食后着凉

如果小孩出现厌食、口臭、睡觉翻来覆去、大便粘滞不爽等表现,敏感的家长一看到这些「先兆」就该知道:坏了,要生病了。

首先,人体的正气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积食后,气都被机体调动用来消化食物,那位于体表用来御寒的气就大幅度减少。小孩又常常喜欢跑玩打闹,一出汗就脱衣服,就很容易着凉。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所以小孩一旦着凉,生的病常常是肺系疾病,也就是呼吸系统疾病。

但是黄痰、黄鼻涕都是风热吗?

人有体温,即使是单纯的风寒,白天流清涕、咳白痰,郁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也会变成黄痰、黄鼻涕。更不用说积食也会产生内热,出现黄痰和黄鼻涕。

内热和风热,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所以治疗应该是:消积食清内热+散外寒。可以用:生姜、葱白、紫苏、陈皮、大枣、焦四仙等煲水喝,也可以用艾叶、生姜等泡脚。

如果是全天都是黄痰、黄鼻涕,小孩也不怕冷,才有可能是风热,可以试服川贝炖雪梨等。

咽痛都是上火?

我们熟知一个物理原理——热胀冷缩。受寒后,人体毛孔被寒闭塞,体内的热量就不能通过毛孔散出来。而火性炎上,因此不管有没有吃上火的东西,都很容易出现喉咙痛。

很多家长会说,我吃了清热解毒的药,比如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等等,咽痛也好了。

但是这种只是对症状下药,而不是对因下药。往往闭门留寇,寒气不仅没有外出,反而入里,从而出现咳嗽、流鼻涕等一系列新的症状。

一出汗就脱衣服?

出汗的原因常见有两种:

第一种气虚加积食;

第二种是生病期间机体自行散寒。 

动则汗出,常见的是气虚加积食。 

第一:积食内热会逼迫津液外泄,导致汗出。

第二:积食也会增加脾胃的负担,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加重气虚。 

第三:积食会调动气,用来消化食物,体表的气分布减少。后两者都会导致气虚不能固摄汗液,从而汗出。 

所以建议老师和家长,只换汗巾,不换衣服。因为换衣服不可能很及时。如果还是感觉热,把衣服拉链拉开就好。尤其在生病期间,不管是自己出汗,还是吃药出汗,都是在散寒气,务必要看手的温度、看天气来穿衣服。 

一出汗就脱衣服,我们可以想象以下几个画面: 

1.小孩说:妈妈,我出汗了,好热。妈妈无意识地就帮他脱衣服。 

那小孩就会反反复复经常着凉,出现肺炎、流感、支气管炎、鼻炎、咳嗽、哮喘等等。 

2 .家长带小孩过来看诊,生病的人和没生病的人都穿短袖。 

没生病和生病的人,穿衣服需求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平时,小孩体质弱,家长体质强,怎么可能穿一样的衣服? 

3.小孩生病期间与平时穿的一样的衣服。 

很多家长会说,穿多了会出汗。还是那句话翻来覆去说,出汗本身不会让人着凉,出汗当风才会。运动员和舞蹈演员,天天出汗,也没有天天着凉。 

正确的做法: 

如果他是跑玩打闹后出汗,只换汗巾; 

如果风很大,反而要加衣服挡风; 

如果安安静静坐十分钟后,周围没有风,也不是很阴凉的环境,他还依然在出汗,这个时候才可以脱衣服。 

细节决定成败。何况小孩喜欢喊热,多数是躁,并不是真的热。

一定要用抗生素才能消炎吗?

这个不能怪家长,只能怪现在社会环境,甚至有很多中医,或者西医在开中成药的时候,一看到炎症,就想用消炎药;或者觉得炎症都是火,要用清热解毒的下火药,比如抗病毒口服液、栀子清火片等。

外国人都开始西学中了,咱们还在追捧西医。不是说西医不好,而是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我们手上都有无数种细菌,平时为什么不发作?因为没有着凉,没有积食,不熬夜,身体的正气充足,它就不会侵犯你。

看到炎症就消炎,而不去散寒、消积食,就好比,把一片牛肉丢到一个游泳池里,产生了细菌,拿包药把游泳池的细菌全部杀死,那结果显而易见,细菌还会再次产生。

简单有效、不伤正气的做法就是,把牛肉拿出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炎症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一看到小孩腹泻、呕吐,就用补液盐

如果小孩一天呕吐、腹泻十几次,出现口渴、饮大量水不解渴,眼眶凹陷,皮肤松弛的时候,可以用,但是也可以不用,喝粥、吃蔬菜,就可以达到「保胃气、存津液」的目的,也就是保护胃肠粘膜、补液。

如果没有眼眶凹陷等明显的脱水指标,滥用的话反而还容易水钠储溜。

临床有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病毒性心肌炎。这种表现也是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果盲目补液,加重了心肌的负担,往往会出现心脏衰竭而危及生命的情况。

手脚脱皮是缺维生素?

其实,多数情况下和积食有关,小孩的脾胃比较娇嫩,比家长想象中还要娇嫩,如果吃多了,不仅不能吸收,反而加重脾胃的负担。

脾胃有两个功能,第一:把湿气代谢出体外;第二,把食物转化成气血供全身所利用。

脾胃虚后,湿气加重,才会出现脱皮的情况。同时,气血不足,不能营养皮肤,维生素也运化不到手脚。因此,手脚脱皮是脾虚的表现,更是湿气重的表现。

有三个方面容易造成积食:

1.零食。三顿饭之外的都叫零食,都尽量不碰。

2.在外面吃饭

3.水果过量

小儿推拿穴位越多越好?

有一句话,「为人父母,不知医谓不慈。」现在有很多家长自学小儿推拿,或者跟小儿推拿医生学,这个现象都是很值得鼓励的,因为我们都希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是,小儿推拿没有那么简单,穴位的选择是一方面,手法还有推的时间都有讲究。 

第一,要辨证选穴 

分清虚实寒热,免得起反作用。 

第二,选穴要精少 

和开中药一样,如果一张处方,写满了药,与一张处方只有十味药左右的处方相比,第二张处方会有效果。 

因为药越多,身体根本不知道这个方子想做什么。同理,小孩的脏腑比较清灵,如果穴位太多,过于杂乱,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伤小孩脾胃。所以,穴位一般以三个主穴为主。 

第三,手法 

手法不能是轻飘飘的,也不能过度摩擦皮肤。力度要均匀,方向要一致。 

第四,时间 

一般一个穴位推5~15分钟,必要时延长至30分钟,每分钟150~200次。 

第五,推拿时要静心 

如果心里杂念较多,琐事缠身,还是不推为好。毕竟医疗都是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交换。

手常见中成药的使用指标

1. 流清涕、无汗、怕冷、发热: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

2. 流清涕、无汗、咽痛、口渴、怕冷、发热:葛根汤。

3. 流清涕、无汗、咳喘、发热:小青龙汤。

4. 流涕、无汗、烦躁、发热:大青龙汤。

5. 痰少、咳到停不下来:参苓白术散(更适合早产患儿)、通宣理肺丸。

6. 流清涕或黄涕、有汗、咳嗽、怕冷、发热:麻杏石甘片(不能吞服的就化水)。

7. 头晕,发热,可伴有恶心、腹痛、忽冷忽热:小柴胡或者柴桂颗粒。

8. 银黄颗粒、蓝芩口服液、银翘颗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风热咳嗽(全天都是黄痰、黄鼻涕),无明显怕冷。

9. 咳嗽、痰黄或白、伴口臭、大便粘滞不爽:消积止咳口服液、保济口服液。

10. 咳嗽,全天黄痰、粘稠:鲜竹沥口服液。

11. 呕吐、腹泻:伴有感冒症状的,可以用葛根汤、藿香正气液,或者藿香正气液敷肚脐。不要一开始就用蒙脱石散。

12. 喝水就吐/吐奶:五苓散。

以上中成药仅供参考。

如果需要咨询,请注明生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咳嗽的次数、频率,是否有痰、有汗、腹痛,以及喝水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如果市面上难以找到,可以面诊后开药备用,或者选择小儿推拿和药物贴敷。

♥♥♥

夏芬大夫 

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主治医师,深圳经方协会会员。

曾跟随山西名医高建忠老师学习经方及脾胃论,在解决患者痛苦的同时,注重保护人体脾胃及气血津液,力求治本;跟随郭廷英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宝安中医院坐诊专家、美国急危重症群总顾问)系统学习针灸,重视经络辨证,选穴少而精。

本着为医在明不在名的理念边临证、边读书、边思考,细心、耐心地为患者从根本上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反复告知患者正确合理的起居饮食,医患配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服药与治疗。

擅长:月经病、乳腺病、带下病等妇科病;小儿厌食、抽动症、手足口病等儿科病;鼻渊、哮喘、肺炎、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用经方如麻桂剂、柴胡剂、葛根汤等治疗流感、肺炎、哮喘、鼻炎,常能达到一剂知、两剂已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胃病、便秘、肠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肾结石、肾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疾病;咽炎、贫血、面瘫、颈肩腰腿痛常见病。

出诊时间

周一、二、四、六、日  10:00~18:00

诊金: 

首诊/初诊/会员复诊:300元/次 

非会员复诊:600元/次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