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kslztqs 2020-01-01

原创 中国文化笔记 2019-12-30 12:58:10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十二位妙龄女子个个出身富贵,大多是贾家的亲眷,最低标准也是四大家族的血脉,偏偏多了个妙玉——她不过是寄居在贾府里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非主非仆,宝琴尚且在副册里,她何德何能进入正册?

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很有讲究,是按照人物重要性和评价来的。庚辰本批注说,袭人为什么能居于又副十二钗之冠,因为她幼年时生活艰辛,她是个孝女、义女,因此拔得“又副册”的头筹。正册里妙玉排名第六,还在迎春、惜春、凤姐之前,可见曹雪芹对她相当认可。问题是,在前八十回中妙玉只出现了四次,分别是即品茶(41回)、赠梅(50回)、飞帖(63回)、联句(76回),倒有两次没露脸(赠梅、飞帖)。一个“外人”,这么少的出场机会,却成了“金陵十二钗”之一,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曹雪芹塑造妙玉的深意何在,我们可以作一简单分析。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妙玉奉茶

(一)妙玉:游离在贾府之外

妙玉仅有的个人信息主要通过两个人透露出来,一个是林之孝家的,一个是邢岫烟

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绍说,这位苏州官宦人家的女儿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父母亡故,通文墨,熟悉经文,模样也好。现在一个人住在西门外牟尼院。王夫人同意下个帖子请她,于是妙玉成为第一个入住大观园的人。刘心武说,王夫人对她的底细本是清楚的,只是不知她近十来年的境况,听林之孝家的说得差不多了,便不拟再听,立即允诺。这种说法有捕风捉影、刻意夸大之嫌。为栊翠庵聘个女尼不是伤筋动骨的大事,管家已经调查得很详细,王夫人为什么不允诺?

邢岫烟是妙玉少有的好友。十年前妙玉住在苏州蟠香寺,邢岫烟是她的邻居,两人是贫贱之交,妙玉教她识字,因此有半师之分。在大观园里相遇,妙玉对邢岫烟青眼有加。邢岫烟说妙玉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透露出妙玉认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只有两句好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因此自称“槛外之人”。妙玉身为尼姑,最喜欢的却是庄子的文章,自称“畸人”,即畸零之人。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妙玉和贾府有着天然的隔阂。首先,她表现得比贾府还要富贵。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展示的茶器都是名贵的古玩奇珍,她自己喝茶用的是贾府“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的绿玉斗,随手拿出来的是“晋王恺珍玩”的“(分瓜)瓟斝”、点犀䀉、“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给贾母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瓷器,也是少见的富贵之物,只因为刘姥姥用过就不愿意要了,可见妙玉多么阔绰。问题是,十年前她和邢岫烟不是“贫贱之交”吗,这些宝贝茶具都是哪里来的?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其次,她对贾府的贵人们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实际相当冷淡,贾府中人对她也敬而远之。喜佛的惜春住在藕香榭,离栊翠庵并不太远,但她和妙玉全无交情。贾母等人在栊翠庵吃了茶,离开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还准备着要用几桶水来洗地。小幺儿们只能把水抬到山门外头墙根下,不能进门。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势利眼睛”的贾府,不合常理常情的妙玉能得到怎样的风评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妙玉对大观园事务的参与度非常低,游离在贾府一切重大活动之外。庚辰本畸笏叟批注说“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因为她是“世外人”,所以出场要少。第十八回里,元春大张旗鼓地回到了家里,又是观景又是吩咐姐弟们吟诗,最后环节是“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 ’”。这就是在妙玉的栊翠庵拜菩萨了。庚辰本脂批说,元春省亲热热闹闹,却以拜菩萨而“冷收”,实际冷的不止是元春,还有妙玉。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就前八十回而言,妙玉的事迹少,意义也不大。把有关她的品茶、赠梅、飞帖、联句四个片段全部取消,对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没有任何影响。那么,曹雪芹设置这么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

(二)世外之人:贾宝玉的奇缘

谈到妙玉,就不能不让人想到秦可卿,《红楼梦》中就属这两人最特别。

第一,“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和妙玉都不是富贵出身,偏偏这俩人的经验阅历是《红楼梦》中两大谜。秦可卿是营缮郎秦业向养生堂抱养的,甲戌批注说“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小说从头到尾没有给出秦可卿的真实来历。秦业一辈子留积下三四千两银子,只当王熙凤铁槛寺弄一次权的收入,小门小户出来的秦可卿居然眼界开阔到能提点王熙凤如何持家,真是匪夷所思。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秦可卿

妙玉幼年出家,一直住在寺里,父母双亡,师父去世,与世人毫无瓜葛,就好像平地中生出这么个人来。妙玉的来历也没有交代。入贾府时,林之孝家的只介绍她的法名,和妙玉是“贫贱之交”、有半师之谊的邢岫烟也没有说真实姓氏。仿佛入了空门以后,出身于怎样的苏州官宦人家都不重要了。她家境不宽裕,却比贾府其他女儿家更加风雅。五年前她住在玄墓蟠香寺时收集梅花上的雪水,居然不顾路途遥远把雪水坛子带到金陵。她对茶叶、对煮茶用水之考究,连读书万卷的黛玉都比不上。

第二,贾府中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实写白描,偏偏有两处虚写:一是秦可卿的房间,一是妙玉的茶具。宝玉在秦可卿房间中看到武则天的宝镜、飞燕立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等等,都是传说中的东西,没有一点点真实性。妙玉的茶具都是珍奇,很多读者理解为妙玉暗藏着高贵的身份,只怕是误解了曹雪芹留下的玄机。这些斝、䀉、一百二十节大海之类,明显并非世上该有的东西,和秦可卿的房间一样完全出乎常情常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妙玉日常饮用的杯子,居然敢说出连贾家都没有的狂话?她的这些名贵的器物,不能过分认真看待。妙玉如果真有这么奢华,她和邢岫烟算哪门子贫贱之交,还寄人篱下做什么?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第三,秦可卿和妙玉的年纪都比贾宝玉大不少,都和贾宝玉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小说中对秦可卿的描写是“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警幻仙子在梦境中把秦可卿许配给了贾宝玉,两人有了情丝勾连。贾宝玉和大他六岁的妙玉同样有特殊的暧昧。妙玉对贾宝玉言听计从,宝玉对妙玉也很有好感。第四十一回,妙玉真正想请喝茶的人是宝玉。贾宝玉说将成窑五彩小盖盅给刘姥姥,妙玉立刻答应。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求梅花,宝玉欣然前往。笑欣欣掮回一枝长势奇美的红梅。妙玉还送宝钗黛玉等人每人一枝梅花,必然是看宝玉的面子。第六十三回,平时不出栊翠庵的妙玉居然知道宝玉生日,打发人送去一张“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俗套”粉笺子,宝玉看到粉笺子,“直跳了起来”,非常重视,丫鬟们表示“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

以上种种,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正如同秦可卿的身份是警幻仙子的妹子,出处神秘、用物神奇、与宝玉牵扯极深,妙玉显然也有另一重身份。这重身份如果朝政治事变、权利斗争上套,把《红楼梦》理解为一部针砭时政的政治隐喻小说了,就误解了曹雪芹的原意。曹雪芹不想粘连政治,这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甄家被查抄,这么大的事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他要写的是与时政无关、只借佛道精怪来记叙闺中私情的玄奇小说。衔玉而生、风月宝鉴、太虚幻境、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整本书都笼罩在神神怪怪的气氛中。秦可卿被神秘化为警幻仙子之妹,很显然,作为“世人意外之人”的妙玉也应当从神秘化的角度去理解。脂批不止一次提到妙玉身世不凡心性高洁。这里的身世不凡指的肯定不是出身富贵,只能和秦可卿一样,暗示妙玉来自于仙境她和秦可卿的做法恰恰相反,秦可卿在小说中是为了让贾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而妙玉“自谓蹈于铁槛之外”,她是为了让贾宝玉脱离尘扰。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妙玉的茶用梅花上的雪冲泡,宝玉感到轻浮无比,赏赞不绝。这茶倒让人想起太虚幻境中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千红一窟”,梅花上的雪装进鬼脸青的坛子里,可不是“千红一窟”吗?贾宝玉过生日,她下了个粉笺子,自称“槛外之人”,贾宝玉回了个“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 的帖,他意识到自己在“槛内”了吗?宝玉认为妙玉“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但他又能和妙玉说到一处去,因为妙玉欣赏他是个“些微有知识的”。妙玉喜欢读庄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贾宝玉也读《南华经》,大约是这种不屑于名枷利锁的知识。黛玉和湘云联诗,妙玉评价二人的诗歌,说和“人之气数”有关,所以出来止住,说了一通“真情真事”、“闺阁面目”奇奇怪怪的话。一应做法,都不能以常理度之,如果理解为仙缘,那就恰恰好。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三)妙玉与李纨之妒

妙玉以仅有的几次出场,成功地在贾府树立起一个敌人,那就是李纨。

李纨是金陵名宦之女,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她的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理念是“女子无才便有德” ,只让李纨读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只以纺绩井臼为要”,会织布之类的活计就行了,李纨的名和字就由此而来。李纨成长于礼教氛围中,儒家思维根深蒂固。评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时,她认为薛含蓄浑厚,林风流别致,评了薛宝钗第一,这就很能看出她的思想倾向了。

李纨青春丧偶,虽然给她的笔墨多,她也常常说笑,但对她的精神定位是“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她和儿子贾兰生活在一起,“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在贾府中已经算很少。她是礼教观念下的自觉牺牲者, 以贞节为立身之基。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李纨

李纨的能力并不算突出。受到思想倾向影响,李纨协理家政时“厚道多恩无罚”,因为“尚德不尚才”逞纵了下人。第六十五回里兴儿说她“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 她在大观园里有管理监督之责。兴儿说李纨清净守节,带着姑娘们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大夫进园子给晴雯看病,是李纨派人知会各处丫鬟回避。“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也是李纨安排各处人手。

这么个一团和气、心直口拙之人,判词却判得很奇怪。“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李纨的判词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红楼梦曲十二支里,说李纨“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言外之意,或者李纨或者贾兰心存妒忌,为了某种利益不积阴德,连累后代受人嘲笑。

这些话,神神秘秘,很让人疑惑,与前八十回中所获得的正面印象恰好相反。“如槁木死灰”的李纨竟然不修阴德,她做什么了?由于《红楼梦》未完,李纨后来的行为已经无法详知。但却可以从前八十回中看出一些线索。《红楼梦》到第八十回时已近尾声,“草蛇灰线”已经埋得差不多,我们看看属于李纨的灰线有哪些。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李纨因为“相妒”而成笑谈,妒的是谁?贾府中妒妇不少,但红楼梦曲和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提到“妒”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纨“相妒”,一是妙玉“太高人愈妒”。翻遍《红楼梦》全书,李纨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厌烦情绪的,也只有妙玉一个。从栊翠庵红梅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矛盾。梅花原本是李纨的精神象征,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李纨摇出来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个字,另一面写着“竹篱茅舍自甘心”,这里摇出的签暗示着她的心理。李纨爱梅,以梅自诩。妙玉也爱梅,贾府中开得最好的梅花就是栊翠庵中的十数株红梅,贾母一见这梅花就喜欢,宝玉路过看见了,“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李纨想折一枝来插瓶,但第五十回里,她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她对妙玉的不满已经公开化。不但明确说出妙玉可厌,甚至还当着园中各个姐妹出了一个谜,“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黛玉猜到了,是“虽善无征”,意思就算是善人,却没有证据。这个谜未免有诋毁菩萨的嫌疑,在时常有佛事活动的贾府显得不大适合。李纨这是在影射什么?

李纨的着眼点恐怕是在妙玉身上。妙玉与师父“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进了都城,元春为栊翠庵题的匾是“苦海慈航”,宝玉从栊翠庵取梅花回来,写诗说“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可见栊翠庵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尊的庵堂,李纨这是在嘲讽妙玉空有虚名。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妙玉本人长居栊翠庵不出,以她的孤僻脾气,不会主动和李纨打交道,更不会在意李纨。两人之间的矛盾只能是李纨单方面的不满。小说中总说李纨是个“厚道人”,越是“厚道人”,越容易走极端。尤其这个不满的苗头早就存在。

在八十回以后,李纨和妙玉立刻就会有激烈的冲突,大约一则与贾宝玉和妙玉的来往不合礼教有关,二则李纨的“心直口拙”与所处的看护大观园地位使她难以容忍妙玉,三则可能还有别的具体事件为引子。按照《红楼梦》的结构设计,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四回中间的主题人物应该是李纨,第七十八回里贾政说,“昨日因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请奏各项人等,无论僧尼乞丐与女妇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汇送履历至礼部备请恩奖。”很可能贾家选报的人选与李纨之妒有关。

(四)妙玉的结局

关于妙玉的结局,判词说,“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曲说“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再加上靖藏本有个“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的眉批,就成了一些研究者“放飞想象”的根由,说什么与卑污的忠顺王同归于尽,甚至编排出妙玉和陈也俊的情史,未免可笑。

很显然,妙玉会在后二十回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这才和她十二钗的身份相搭配。妙玉是“薄命司”中有数之人,结局显然不会太好,但作为秦可卿一样的“神仙人物”,她应当还保有一些体面,不会惨烈但比较意外。她是点拨宝玉之人,死应该和痴迷宝玉有关。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红楼梦》的结构,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故事的正式开篇,妙玉之死则是《红楼梦》故事的正式结束。当初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落下迷津,瓜州渡口是不是使贾宝玉又想起迷津从而醒悟,从而成为《红楼梦》完结之笔,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

世人意外之人:读懂秦可卿和李纨,才能解开妙玉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