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思明居士 2020-01-01

导读:

谈到唐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科举制”。

诚然,唐代的“科举制”极为优秀。但科举并非唐人入仕的唯一方式,在唐代入仕方式有科举、门荫、荐举、军功、辟署、纳资等。这些渠道,都曾使得不同阶层的人们提高政治或社会地位,实现人生的逆袭以及阶层的跨越。

唐人步入仕途,一般均要先取得出身才能参选授官,而军功出众,武艺超绝者,则可以不受此限制直接入仕。

军功入仕是最直接的当官方式,而且升迁迅速。是无法通过科举、非显贵宗室的寒门及贫民入仕的最佳途径。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大唐盛世

下面,老陈将带大家走进唐代的军功入仕,一起来了解唐朝的军功入仕制度,看看贫农在唐代能否通过军功实现逆袭。


一、军功入仕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就己出现因功赏赐制度,这可以看做是军功爵制的雏形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困免” 《史记》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国就为在克敌制胜中立下军功的军人进行了赏赐。赏赐中等级分明,晋文公时有可以食邑的高级爵位,也有仅封爵的低级爵位。晋定公时更是分成受县、受郡、赐田以及获得人身自由等五种等级。庶人、工商业者与奴隶更是可以通过军功摆脱贱籍获得自由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进一步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强化了春秋时期的军功行赏制度。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史记·商君列传》

秦国通过改革为军功建立新的等级制度,宗室贵族没有军功就会被开除贵族籍,而有军功者则被授予各种政治经济的优待,地位得到巨大提升。这显示出军功成为决定政治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商鞍确立军功奖励制度

秦一统六国后,商鞍确立的军功奖励制度与措施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完备的二十等爵制。刘邦灭秦后,刘邦非常重视军功爵制,朝廷对战争中立功将士,无罪无爵者皆赐爵位大夫,己经为大夫者爵位再加一级。若为七大夫以上者,可以食邑,七大夫以下则免除全家摇役。

“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

北魏时,军人立功后会有记载详细信息的勋券作为凭证,这些勋券上记录军人部队所属行台的编号、立功者姓名、具体军功内容以及何处作战。之后勋券会一式两份发放,一份留给立军功者本人,一份保存在行台中,这样就会避免政府保存不当造成档案遗失以至信息混乱。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丹书铁卷

“斩首成一阶己上,即令给券。一纸之上,当中大书,起行台、统军位号,勋人甲乙。斩三贼及被伤成阶已上,亦具书于券。各尽一行,当行竖裂。其券前后皆起年号日月,破某处陈,某官某勋,印记为验。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 《魏书》

北周时创立勋官制度,用作奖励军功,酬赏将士,并且还拥有等级标准

“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 《旧唐书职官志》

隋朝的勋官制度直接承袭北周,隋文帝与隋场帝时期又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形成两套勋官等级。

唐立国后直接参考并部分继承这些军功管理方法与授官制度军功制下军官的选拔对象大为增加,不仅寻常百姓能通过军功得到爵位,甚至奴隶也可因此免为庶人。除此之外,它还带来许多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契机。

二、唐初期的军功入仕政策

1、直接军功入仕

直接军功入仕者往往军功出众、武艺超绝,他们不像勋官入仕者需要番上获得出身再参选授官,而是通过立殊功直接入仕

“若破国王胜,事愈常格,或斩将寨旗,功效尤异,虽不合格,并委军将临时录奏。皆审其实而授叙焉” 《唐六典》

通过立殊功直接入仕能够“升迁迅速,不数年即至高品。”。最有名的莫过于薛仁贵,他在在征辽过程中精于筹谋、武勇绝伦,身穿白衣的打扮引起了唐太宗的瞩目,从平民一跃成为从五品下阶的游击将军。

“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耀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 《唐书·薜仁贵传》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白袍将军薛仁贵

由此可见,军士在战争中如果立下大功,入仕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升迁速度也快。只要你个人武力及军事能力突出,可以不必依赖于寒窗苦读。

2、勋官入仕

公元624年,唐政府对官职进行了全面调整。制定了从上柱国到云骑尉,从正二品至从七品的勋官节级,专门用以奖酬功劳。

“勋获之等级,谓军士战功之等级。若牢城苦战第一等,酬勋三转,第二、第三等差减一转。凡破城、阵者……,上资优与处分,次资稍优与处分,……,无资常勋外加两转。” 《唐六典》卷五

酬勋等级与军士立功大小和身份等级相关,地位愈高者入仕几率更大,升迁速度也快于常人。白丁、卫士、杂色人的军功奖励方式也有专门规定,实际上从制度上打开底层人民、寒门进入官僚阶层的窗口。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强大的唐朝军队

唐初尚武,勋官入仕的机会较多。主要原因是战争不断,需要军事人才冲锋陷阵。但至高宗武周时期,习文作赋,征文射策的科举风潮兴起,勋官的境遇已经不同往昔,不仅入仕难度增加,而且即使获得出身做官后,仕途前景也受到压制。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虽沽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三、唐中后期的军功入仕政策

唐代前期兵制主要是府兵制与兵募制,到开元时期,府兵失去社会地位,被人们轻视,这种制度也逐渐走向崩溃。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政府决定改革兵制:以长从宿卫代替府兵轮番宿卫,以长征健儿代替府兵镇兵。

“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其制: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 《新唐书·兵志》

这就是召募制,从史料中可以反映出几个问题:其一,所征募兵士的身份和条件都发生改变,只要身体强壮,诸色人等皆可。士兵由从原来持有田地的土户变成无产业的客户。其二,士兵不再定期差替、强制征发,而是长期驻守自愿应募。其三,政府对士兵增加许多赏赐和优待,包括不需要再自己装备衣粮与军事用具而全由政府承担、免除士兵赋役、可以不用与家属分离而直接使家属随军,以及获得所镇守边地的田地屋宅等等。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唐朝的轻步兵

这些招募士兵的政令只要求应募者身强力壮即可,没有身份等级规定,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装备费用。农民参军后还可以举家搬迁并获得土地房屋,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使家庭摆脱贫困的好机会

军功制度方面,由于显庆之后勋官滥授以至价值低落、勋赏不行,参军人员阶层构成也发生改变,因此政府多用阶官化的清贵文职事官以示嘉奖,并大行钱粮赏赐满足士兵物质需求。

“每获一生,酬获人绢十匹。”

同时还应注意到,唐代前期军功入仕者都直接被中央兵部授官,但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弱化,军功入仕者基本由藩镇授以职级,再向中央奏请官职,在入仕晋升中职级与军功缺一不可,其中军功往往成为向上奏请的重要条件。

四、唐代军功政策对贫民阶层产生的影响

1、唐各时期军功制度及贫农向上晋升的渠道的变化

唐初崇尚武艺。战争纷乱、局势动荡的局面也使军阀广泛招募流民以扩大自身军队。社会下层的贫农在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只能参军以求自保。

“开仓以贩贫民,应募者日益多……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资治通鉴.隋记八》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爱生娃娃的李渊

李渊集团为激励将士以争取人心获得战争胜利,通过广泛授勋以网罗人才,积极吸纳投诚的降军与贫民加入部队。隋末唐初,这样由贫民通过军功进入高官行列、特权阶层的人不在少数

到了贞观时期,唐太宗、高宗相继在辽东作战,大量征兵为百姓军功入仕提供了条件:

“无不勇放赴敌,争从召募。矜其普力者不可胜数,或引佩刀刺股以示勇决”《册府元龟》

普通百姓皆希望以军功博取功名禄位以实现阶层跨越,以军功博取功名并以此提高身份地位成为人们较为普遍认同的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府兵制与兵募制度开始建立,因此参军者的社会阶层己经发生改变。由于府兵选拔时身份条件与经济限制,贫农不具备参军资格,也无力负担府兵所需自备的工具钱粮,勋官入仕上升的阶层已经从贫民转向中产以上农民和中低官员

到唐代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召募制下政府招募士兵不再重视身份家境,凡有武艺者皆可应征应募者都是无产无户不事农业生产的客户,他们以当兵为职业,需要靠当兵所得收入谋生和养活家庭。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军阵

但由于政府财政困难,这些职业兵依靠固定发放钱粮难以养家,因此只能选择频繁出征打仗获得军铜赏赐,用尽一切机会从朝廷中得到更多钱物来保障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具有逐利性。

“稿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己” 《资治通鉴》

“旧例发军,人给二嫌。石以支计不足,量减一匹,军人聚怨。又将及岁除,促令上路,众愈不悦。杨弃乘其衅谋乱,出言激动军人。四年正月,军乱逐石” 《旧唐书·李石传》

如果军赏不行或赏赐不够,士兵往往怨声载道,甚至消极应战或者果断叛乱、驱杀上司。这些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最高的愿望只是在藩镇下过丰厚安定的生活,没有政治野心,重钱财而轻功勋

2、产生的影响

贫民阶层受到唐代军功政策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时间长。唐初武德时期与开元年间改革兵制之后,贫民都是军队重要力量,他们以此为契机通过军功获得官职、财富与社会地位,这个影响时间远远大于别的阶层。

其二,范围广。军功对贫民阶层来说,是为数不多可以实现阶层跨越的渠道,因此军功政策在贫民阶层中影响范围甚广。唐朝统治阶层对贱口严格控制,他们想摆脱贱籍、获得自由大多只能按照政府规定的老免,政府赦免,官府代赎,自赎等方式。商人则可以通过科举、辟署、纳资、贿赂多种方式实现阶层跨越,实现向上流动。然而对于贫民来说,他们缺乏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本,又没有家学渊源和读书条件,相比而言参军没有身份限制,入仕升官也无需苦读,因此军功成为向上仕进、追求功名以及获得财富的重要道路。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赏赐军功

其三,作用强。贫农在两个时期都能通过军功获得十分优厚的待遇。隋末战争中,李渊集团为争取社会基层支持,允许大量贫农流民通过军功入仕。唐王朝创立初始,官僚阶层中不乏有贫农流民出身者。而在中晚唐时期,贫农则多是通过参军与军功换取物资赏赐,实现经济上向上流动,这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实属难能可贵。


结语:

受到军功政策影响,贫农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社会阶层是不断变化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隋末唐初是第一个时期,战乱使贫民暂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突破身份限制,通过军功进入官僚阶层。

贞观到显庆时期是第二期,府兵制的确立使得参军阶层转向中产以上农民,他们一般由勋官间接入仕以向上流,贫农基本上没有上升渠道

开元之后为第三期,这时政府已经将兵制改为召募制,职业兵取代义务兵,他们多是流离失所的破产农民,并以当兵为职业养活家庭,因此对待军赐表现出重物质轻勋赏的倾向。政府为安抚军队便多用钱粮酬赏军功,士兵通过物质赏赐也完成经济上向上流动。

从唐代军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贫农能否实现阶级跨越

唐代军功政策影响甚广,相比较而言贫民阶层受惠时间最长,范围较大,作用更强。

军功入仕作为唐代主流选官制度的补充,选拔过程中较少受到门第、财富的限制,因此不断输送底层人才进入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


全文完。

图源自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