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个罐竟有这么多讲究——中医特色疗法的前世今生(二)

 中医药方便 2020-01-01
拔罐,俗称“拔罐儿” “拔罐子” “拔火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绵延在中华大地上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是以罐为媒介,利用燃烧、挤压等手段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附着于体表特定部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痪血现象,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地为中华儿女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中医药学中,一颗亮闪闪的珍珠。以至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 飞鱼” 菲尔普斯满背的罐印,又着实让拔罐疗法在世界上名声大噪!随即也有了“中国印”的美誉!拔罐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疗法,操作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其讲究颇多,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罐疗操作有动静



罐疗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力气活儿。它有动有静, 可使闭者通, 可使淤者行, 可使虚者实。何谓动静?所谓静是指“坐罐'就是选择好罐疗部位后,一直留在原地,称为“留罐”。这种方法可以将局部深层的邪气吸拔而出,从而使得机体脏腑经脉功能恢复正常。所谓动是指“走罐'就是罐疗后运用手法和适当的介质在背部反复推动,用以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功能。动静相配,才使罐疗技术如此生动灵活,罐疗效果更加突出。其实,要论动静,坐罐中持续发挥吸拔的作用,走罐中要始终保持均衡的力度,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握好动静,是确保疗效的重要条件!


罐疗尚需明久暂



罐疗还有久暂之分。久就是长久,就是在局部留罐的时间比较长。暂就是暂时,对于罐疗而言就是选用“闪罐法”。在临床中, “闪罐法”和“坐罐法”往往同时使用。闪罐常常用于疏风散邪,又称为“闪火法”, 常常用于面瘫患者的治疗,经过闪罐治疗的患者局部风寒邪气得以消散,还微微发热,确是宣散邪气的好方法。而坐罐也可以祛邪气,所不同的是祛邪作用更强,浅藏于体表的雾露之气、瘀滞于肌肉的湿着之邪、深藏于筋骨的寒湿之弊, 均会在拔罐的作用下无所藏身, 当然留罐的时间与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


罐疗不能离经络




尽管罐疗操作复杂、内涵丰厚,但是罐疗所发挥神奇疗效的依托离不开中医的经络系统。《灵枢· 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告诉我们人体的脏腑和四肢躯干是通过经络系统密切联系,沟通内外。全身所有器官都在经络系统的网络之下。《灵枢·经脉》又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告诉我们中医经络在人体的生命健康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罐疗是依托罐具的中医疗法,它必然离不开中医的理论,要依靠经络沟通表里、联络内外、协调阴阳。这也是罐疗之所以能够步入中国医学殿堂、登上世界医学舞台的根本内核!


罐疗还须晓层次




罐疗虽然作用于人体表皮,但其实还是有层次之分的。 具体而言,根据着罐的力度以及手法的不同,可以针对皮肉脉筋骨的不同层次产生不同的调理作用。 也正因如此, 罐疗才有了针对内外不同的调节效果。 一般而言, 大多数人认为罐疗只可用于缓解疲劳、放松身体,也有人认为拔罐可以祛风散寒, 祛邪解表, 殊不知罐疗的临床价值极大, 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它不仅适用于人体生命发展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 而且可以调治各科疾病发展的不同状态,在未病期、欲病期、疾早期、发病期、康复期各个过程均可发挥作用。通过对临床疾病的辨证论治,选用不同穴位或部位、运用不同手法、作用于不同层次,可发挥不同效应!据文献记载以及临床经验,我国当代很多临床家不断推动并发扬罐疗技术,对人体各系统疾病开展攻关探索,对哮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甚至肝硬化等顽固疾病进行临床治疗,产生了惊人的疗效。这些都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观念,深化了学术界对罐疗技术的认识, 翻开了人类罐疗历史的新篇章。
当然罐疗也有很多禁忌证。如孕期妇女的特殊穴位、人体机能的特殊状态、外科疮疡的病患之处均不宜拔罐, 特别需指出的是特殊病证还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罐, 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提高临床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