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杞乡青年 2020-01-01

楷书是由隶书演化而来,这好像成为共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原因是,所谓隶书演化为楷书,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没有任何论述。也没有文物,可以证明,隶书向楷书的演化过程。因此说,我不认可这个所谓的共识。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你认为什么书体,演化出楷书?我的答案是草书。

很多人说,草书还是从隶书来的呢。我认为,草书来源于隶书,更是不着边际。

有人会又问,草书的源头在哪?我的答案是篆书,甚至是大篆。

我这样的论断,是有文物证据的。我们都知道,还有一种书体,就是簡牍书体。簡牍书体的出土,就是草书来源于大篆的重要证据。

从出土的簡牍书体来看,远至秦汉,甚至战国时期的也有,虽然非常少。

我们先以日字为例:

我们看,战国包山,楚国的绝对是大篆。而秦李斯的小篆日字,几乎与隶书无异。但最后两个,几乎就是楷书了。这几乎可以证明,楷书源于隶书了。但这两个日,谁又敢说他是楷书。所以说,只能算演化的雏形。

我们看这张包山简上,方字又字几乎就是小草字体。尤其是又字,一捺向下发展,没有燕尾,明显是草书吗。如果你说,方可以理解为篆,那这个又绝对是不可以了。

我们看这个易字,几乎就是楷书了,与现在楷书不同,它更像草书笔画。要明白,那个时候,真正意义的隶书,还没出现呢。

所以说,大篆直接向三个方向发展,分别是小篆、隶、草。小篆秦朝被规范,而隶书汉朝被规范。说明一下,规范的先后,不代表产生的先后。

很多我们现在使用的草书,你在隶书和小篆中,都找不到原型,只有回到大篆,你才豁然开朗。

比如辱字:

他上面为什么是一点?如果根据隶书和小篆,一点在里面才对?

但是我们看看大篆,人家一点是在上面。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草书很多字,原型是小篆以前的大篆。

我们看钟繇的法帖,

这个䞿字,不自觉的写了草书符号。

我们再来看,王羲之:

这个于字,不自觉,写了行书。

而更多的现象,是草书字帖中,出现个别楷书字,有的非常标准,有的不太标准。这在楷书没有定形之前,是一种什么现象?只能说,那些楷字,当时被视为草字。行书也是如此,时常出现在草书字帖中。或者说,草书出现在行书字帖中。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草行楷最原始是一家,他们与小篆和隶书平行,统称古草。

古草受隶书影响,演化为章草。以张芝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拨乱反正,复兴古草,从而演化成今草。

再以王献之、张旭为代表,又将今草演化成大草。

通过止字一个字,就可以看出,草书绝不是从小篆和隶书演化而来,而是簡牍书体演化而来。王羲之的楷书止,还没有隶书的影子。而现在的止字,已经有了隶书的影子。因此说,钟繇、王羲之的止字,仍属于草书的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