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杂家杂坛 2020-01-01

提起安徽的县城,有名的不在少数。

论文化,有绩溪;论名气,有凤阳;论红色,有金寨;论旅游,有歙县……

这些县城,个个都有特色,几乎都是历史悠久的存在。其中,有一县城,如今的存在感或许比较薄弱,可在以前,却是极其辉煌的。

它曾4次为都,10次为郡,现在的超大城市上海,都曾经是它的郊区。

它,就是最早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之一——寿县。

与它同时被列的还有北京、西安等城市。

四次为都

寿县第一次为都是在公元前241年,楚国为躲避秦国的兵锋而迁都寿春。

第二次为都是在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定都于寿春。

而后,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也定都于寿春,这是第三次为都。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仍定都寿春,这便是第四次为都了。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楚文化发源地

寿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出现在5000年以前黄河流域,而寿县,至少有4000多年。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寿县即因为大量出土的楚国古物而为世瞩目,迄今为止所知楚墓级别最高的幽王熊悍之墓即在寿县李三古堆大墓被发现。

近百年来,楚学日益兴盛,这背后的一大动力就是不断涌现的楚文物,而寿县李三古堆的楚国文物出土可以说正是百年楚学的先河。

寿县现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城墙、孔庙、清真寺、寿春城遗址、刘安墓)。

而寿春楚文化博物馆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文物中最为出名的,当为楚大鼎了吧。这件青铜器在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展览会展出时,被世界考古界推崇为“世界之最”。

上海曾是它的郊区

寿县民间有一种说法:“上海是寿县的郊区。”此言听起来有些谐谑幽默,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寿县与上海渊源流长的历史。

“郊区上海”说来源于一个人,姓黄名歇,封号春申,也就是春申君。

他的姓、名、号与上海一条重要的河流——黄浦江得名有诸多契合。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修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

这条位于上海市中部的河流贯穿了整个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是上海市仅次于长江的最大河流,对整个上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浦江自南宋开始有记载,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都是因为后人认为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他见多识广,博闻善辩,颇具才能。

公元前248年,春申君认为淮北地区与齐国接壤,那里的防务较为紧迫,把那里设为近郡更为合适。

于是,他向考烈王建议,请求在原吴都城址修筑城池,作为自己新的封邑。

楚考烈王同意了春申君的请求。于是春申君开始了他“治水兴利”、开发江东的宏图大业。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把一门心思放在了“治水入江”、“导流入海”的水利工程上,曾主持疏浚了东江、娄江、吴淞江“三江”工程,使苏州、无锡等城邑免受水患的侵扰。

在江南一带,如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无锡的春申涧等,都以“黄”或“申”而命名。

这些既说明了当地人对春申君的纪念,也佐证了2300多年前春申君就是一位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治水专家。

公元前241年,鉴于秦国日益强大,春申君听取门客朱英的意见,建议楚考烈王把都城由陈都(今淮阳)迁往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楚王采纳了黄歇的建议,“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这是文献中最早出现“寿春”的名称。

正是这一英明决策,也才使得寿县有了历史上第一次建都的辉煌。

春申君的封地也因此由淮北12县改封吴地。

春秋战国时的上海地界,还是荒芜一片。春申君受封的吴地,就包括今天的上海西部一带,而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河。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成灾,殃及两岸百姓。

春申君带领百姓开挖河道,清理河床,筑起了堤坝,使黄浦江江水流畅,河床变深,长度和宽度都大为增加。

可以说是春申君造就了大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黄浦江也从那时起,开始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上海人民。

上海人民为了纪念春申君,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把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也有称歇浦、黄歇浦和申江的。

后来,人们便以“申”代指上海。在上海、黄浦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所以说,春申君可以称作为大上海奠基第一人。

春申君不仅是开“申”之祖,也是“海派文化”的“开山鼻祖”。

《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说:“吾适楚,观春申故城,宫室盛矣哉!”。

春申君的宫室为什么高大、宽广,决不会是他因为位居高位,权倾朝野,追求奢糜的原因。

纵观他年轻时四处游历,遍交朋友,掌权后关心民众疾苦,关注农业水利,足迹遍布沪鲁苏浙鄂豫皖的从政经历,就知道他绝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高官。

那么,他建规模很大的宫室就是为了给人住,住些什么人呢?

据史料记载:黄歇对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游侠流士竞相投奔他,其门客最多时达3000余人。

春申君最后悲剧性的结局,也就是死在他曾经的弟子、门客李圆手中,被阴险奸诈的小人所害。

寿县南门内壁现在仍有“门里人”石刻像,就是告诫后人要“远小人,亲君子”,切不可为谗言所惑,为小人所谋。

这才应该是为什么春申君所留宫室遗存“盛矣哉”的真正原因。

也正因为他尊重知识,看重人才,崇尚文化礼仪,所以他特别注重文化建设,遗风流布,极大地促进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碰撞、交流和相互融和,形成了最早的“海派文化”。

这应该是春申君对历史、对寿、沪两地的另一大贡献。

上海被称为“滩”,是因为“滩”保持对外开放的态势,没有边际,没有界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正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

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的庆典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这应当是对这位“海派”开山鼻祖的最好纪念。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世界保存最好的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

现在不仅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

1991年《新闻联播》播出一个新闻:当时我国江淮流域、安徽等地发生巨大水灾, 全国有18个省市区遭受洪涝灾害,受灾耕地面积1.3亿亩,倒塌房屋65万间,各项经济损失总和达160亿元 。到处一片汪洋。可谓百年一遇。

但是新闻中,只有整个安徽寿县县城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受到损失。

当时的最高水位达到了24.46米,换成别的地方,几层楼房早就淹了,可寿县却能安然无恙。

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寿县一直保留的古代城墙起了巨大作用。四方的城墙居然把洪水挡住了, 寿州古城已经像放在汪洋大海中的一个盆 ,寿县被困五十天,城外洪水滔天,城内正常生活。

到了2003年,寿县又发洪水。当时的水已经淹过城门,城外一片汪洋。

但是城内居然还是安居乐业,人们古城宾阳门外的洪水中洗衣服。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淝水之战古战场

《寿县志》里写了寿县的许多历史典故。

比如,蒋钦,蒋干寿春人;后周伐南唐之战中,大将曹彬在正阳关境内淮河上架浮桥水陆进攻寿春;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时,寿州城清军和正阳关太平军相互攻伐几度易手;蒋介石来正阳关督察税务;50年代正阳关建市,辖一县十三个乡镇。

寿县的八公山形势险峻,有虎踞龙蟠之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符坚率领前秦军队九十万军队进攻寿阳(那时寿县叫寿阳),而东晋方面的谢安.谢玄只有八万多军队,但结果却是符坚大败而归。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就出现在那时。

“八公山下古战场,牧童捡得旧刀枪”。一千六百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直到现在,人们还可以于不经意间,在古战场上拾得箭簇甲片以志纪念。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豆腐之乡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创。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术之士常聚在楚山,即今天的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立说。

一次,刘安炼丹配料时不慎将石膏掉进豆浆里,继而逐渐凝成鲜嫩柔滑的豆腐。八公山也因此成为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八公山的豆腐宴总共有108道之多,在这里制定了豆腐制作的行业标准,每种菜品都是精耕细作的结果。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世界第一安丰塘

“黄山归来不看岳,芍陂归来不看塘”、“不似西湖,胜似西湖”,这是游人对安丰塘优美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的赞誉。

古塘水面清光粼粼,碧波荡漾。游人泛舟塘上,置身于一片湖光水色之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能够真正领受到画中游的意境。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三座几千年古镇

寿县还有正阳、隐贤、瓦埠三座古镇,与寿春古城互为犄角,相映成辉。

正阳镇位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这种地方可实在是寥寥可数,除却四川乐山,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汇流,就只剩寿县的正阳关了。所以也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

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57条街巷,至今仍可窥见昔日淮上重镇的辉煌。

隐贤镇原称“百炉镇”,为三国时曹操在此筑炉132座铸造兵器而得名。

唐代时,贤士董昭南厌恶官场生活,隐居于此读史作赋,百炉镇遂改名隐贤镇。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瓦埠镇是一个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宓子贱在此病逝,瓦埠镇因此古称“君子镇”。

现在,这里四条老街仍然保存明清原貌,民居青砖小瓦,雕梁画栋,格局古典;小街青石铺路,车辙深陷。

这里人们的质朴,田园的恬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都给人一种古风犹存的感受。

它使我们忘却了都市中的喧嚣和拥挤,仿佛真的置身于世外桃园了。

安徽这个县曾经把上海变成它的郊区!四次成为国都

3.65平方公里的寿县古城里,顶峰时期居住了13万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香港。人口的压力让“铁打的寿州城”不堪重负。

城市要发展、文物要保护,让全国文物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寿县面临棘手的难题。

但好在经过多年多的努力,7147米的宋代古城墙得到了修复,古城环境得到了初步整治。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今年也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古城里剩下的三百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眼下的状况如何?这座千年古城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下去?

身为安徽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2个、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寿县表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寿县的明天是充满希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