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蝈蝈的“亲戚”知多少】盘点螽斯科的那些鸣虫!

 bg1bgb 2020-01-02

      螽斯科隶属于直翅目螽亚目螽斯总科,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蝈蝈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螽斯科的成虫身体呈扁或圆柱形,颜色多呈绿或褐色。触角一般长于身体。

       翅的变异较大:发达、不发达或退化。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相脉,作为音锉;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

 


       莎螽属直翅目螽斯科,它是体形较小的一种,其体长只有20毫米左右,全身大部分分为绿色,它的头脸很象蝈蝈,呈长圆形。头部和前肢边沿有褐色的条纹,口器(包括牙)都为红色。 此虫前翅较长,超过全身长度,伸盖在腹部的上面,一眼望去,只看见其长长的翅翼,能作短距离飞翔。后肢特别发达,其长度又超过前翅,既长又粗壮有力,跳跃起来又高又远。由于这种鸣虫喜欢栖息在莎草或茅草等干燥的绿草丛中,所以被名为”莎螽“,因为它的头脸部和蝈蝈相似,因而有些地区又把它叫作”小蝈蝈“。


       褐螽属直翅目螽斯科,褐螽的名称是因其身体的大部分都呈褐色而获得。它体长40毫米左右,其翅翼及头、背等部分皆为褐色,腹部为鲜黄色,整体色彩十分鲜丽。它前翅很短,后翅已经退化,外形很象蝈蝈,也和蝈蝈一样,不能飞翔,但它的后肢极为发达,善于跳跃。褐螽的体形比蝈蝈稍小一些,鸣叫的声音为“致、致',与薮螽有些相似。每声之间要相隔几秒,不相连续。由于它的体色和枯草相似,加上后肢强而有力,所以要在草丛中发现它很不容易。


       树螽属直翅目螽斯科,是一体形较大的常见鸣虫,由于它最喜欢栖息在树上和灌木上,因而得名树螽。 .此鸣虫体长50~60毫米,体宽5.5毫米左右,全身多为绿色。其触须为黄褐色,长度与体长相等。树螽的头部呈椭圆形,头顶略尖,脸扁而象蝗虫的脸面,两牙较长而色鲜红,口器坚硬强劲,会咬人,捕捉时须防止手指被咬。它的前翅很长,伸展后超过腹部,其总体形状很象尖头蚂蚱,形体稍比草螽粗壮。雌虫的产卵管黄红色,末端黑色,长长的象镰刀。此虫在我国南方最多,也是一种著名的鸣虫。


       薮螽属直翅目螽斯科。其外表形状很象蝗虫,但蝗虫背部平直,而薮螽的背部稍向上拱起;蝗虫的眼睛较为高位,几乎高达头顶,而薮螽的眼睛比较低位。其他各部分如触须的长短、2对前肢和1对强壮的后肢以及发达而长长的前翅和后翅等,都与蝗虫相似。此外,由于后肢比较强壮发达,故很善于跳跃。薮螽的鸣叫声为“吱、吱”,声音比较细雅,并不十分洪亮,但较有韵味。其与众不同的是:当发出吱声之后,要停隔2~3秒钟,再叫出第2个“吱”声,音律独特,耐人寻味。它的鸣叫有个规律,即晴天多鸣,雨天少鸣或不鸣,天气越热它叫得越频繁,且密度加大,两声吱之间的间隔也越小。薮螽的鸣声虽单调,但较文雅,不象有些鸣虫叫声那么嘈杂刺耳烦人,所以玩赏鸣虫者对它仍较喜爱,乐于饲养。


       绿螽又名绿螽斯,属直翅目螽斯鸣虫,因其全身绿色,因而被称为绿螽。此虫体长45毫米左右,头须长80毫米左右,呈黄褐色。其头部较尖,腹部较大,尾部被较长的前翅遮盖,且伸出10余毫米,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体形。头部两侧有白点,翅膀折叠时很象树叶。翅的前缘有斜向的黄白翅脉,又象是树叶的叶脉。绿螽雌虫的产卵管呈镰刀状,黄色,末端呈深色,喜欢把卵产在植物的嫩梢上,任其自行成熟后成为幼虫。而枝梢则因受其影响而枯萎,因而对植物有一定的危害。好在绿螽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生长在山野中的矮灌木上,所以受害的树木较少。


       脊螽属直翅目螽斯科。身体中等大小,体长25~35毫米,从头顶到翅端可长达45毫米左右,其触角甚长,常向后斜拖,长达40毫米左右。此虫因其外形很象纺织娘,只是体形稍小些,所以又叫做“小纺织娘”、“小娘子”。又因其鸣声“子甫”和“织布二字的谐音相似,因而又有织布童子之称。脊螽全身碧绿,象一块翠绿的碧玉,只有头顶和背面上有些黄褐色的花纹。它腹部呈青白色,而前翅却是绿色,就象一片鲜绿的叶片,后翅细长发达,善于飞翔。其前足和中足胫节各有6对强大的长刺。雄虫背部有椭圆形的发音镜,具有光泽,其总体外观比纺织娘的体色鲜艳、显眼。雌虫的产卵瓣粗大,呈刀形。脊螽属热带性鸣虫,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地,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在江南地区,此虫大多在7月中下旬开始鸣叫。它的鸣声单纯、独特而有韵味,虫体也翠绿娇艳,十分可爱,因而很受鸣虫爱好者的喜爱。脊螽喜生活在有高草和较茂盛的灌木丛之中,以及未施过农药的豆田、菜田里。它鸣叫时喜欢爬到草丛或灌木的最高处,常常一边鸣叫,一边移动着位置,叫一阵后换个地方继续鸣叫。它并不喜欢飞上很高的树顶,大多只在较矮的草顶上或树梢上栖息和鸣叫。它的动作比纺织娘还要敏捷,这对于捕捉它的爱好者来说确实会带来一些困难。


       日本条螽又名露螽、梅雨虫、点绿螽、属直翅目螽斯科鸣虫。其形状于脊螽很相似,体形细狭长,体长15~20毫米,从头顶上至翅端可达35~40毫米。此昆虫触须黄色或黄褐色,也有一种为枯色的,称为枯色型。翅上有黑色的斑点。后翅长而发达,叠在前翅下面,并且超出前翅。前翅狭长,超过后足股节端。头部背面黄褐色,此色素延伸至前胸、背板和前翅背面。日本条螽后足细长。雄虫生殖板狭长,分叉,尾须长片状,末端呈刀状。雌虫产卵瓣宽短,呈镰刀形向上弯曲。


       草螽的种类繁多,有很多种类都很相似,只能在名称上加个特征来称呼。除普通的草螽外,还有班翅草螽、大草螽、长瓣草螽、悦鸣草螽、黑胫钩额草螽、华北草螽、疑钩额草螽、台湾草螽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草螽。草螽属螽斯科昆虫,它形似尖头蚱蜢,又很象蝗虫,体形较大,体长3厘米左右,从头顶到翅端,可长达4~6厘米。它头呈椭圆形,头顶尖,脸扁而斜,两牙较长,颜色鲜红。草螽有褐色和绿色2种。褐色者呈浅褐色,色泽比褐色纺织娘的颜色要淡些。绿色者呈浅绿色,色泽也比绿色纺织娘要淡些。其2条触须成丝状,黄色,和它的身体颜色差不多。前翅较长,约超出腹部2厘米,雌虫体较雄虫略大,黄绿色的产卵管形如尖剑,平直而略向上翘,有3~4厘米长。雄虫背部的发音镜透明发亮,形状、色泽都较美观,其尾须呈钩状。草螽分布于我国各地、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都与,国外如东南亚各国都有分布。它喜欢栖息在草丛、灌木丛和绿篱之中,以植物的嫩茎、叶、花和果实为食。一般在5~6月出现,至9~10月仍可见到。


       吱拉子又名夏哥、夏叫、兹拉子、花叫、长翅蝈蝈、长翅叫哥哥、叫驴、老叫驴等, 因其鸣叫声为“吱拉、吱拉”而得吱拉子之名;因其前翅较长,超过腹端而称之为长翅蝈蝈。此鸣虫身长5厘米左右,头脸和身体形状很象蝈蝈。它不仅前翅超过腹部,后翅也很发达,腹部比蝈蝈瘦细,其体色为绿色夹杂着褐色,前翅有的绿色,有的褐色,青色或紫色。


       蝈蝈又称鸣螽、叫哥哥、叫蚰子,古人称”聒聒”或“蛞蛞”,是螽斯类鸣虫中最著名的鸣虫。它全体长35~50毫米,全身呈绿色,触角细而长,身体粗壮。前胸特别大,腹部也较膨大,翅膀较短,仅能遮盖腹部的一半,后足比前、中足长。此昆虫头大,颚齿坚硬强劲,有60毫米长的触角,色黄褐。其卵管长而大,像剑的形状,在土中产卵。蝈蝈的体色除绿色者外,可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黑褐色的被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黄色的被称为“米造白”或“草白蝈蝈”。由于其眼睛的颜色有所不同,又可按其眼睛的颜色分为“绿眼”、“黑眼”“红眼”。有经验的玩赏者认为“黄不如绿,绿不如黑”,更有“绿不如黑,黑不如赤”的说法。其中“红眼哥哥”被称为是最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