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有可能代替苜蓿的一种牧草!极易养活,长的美,牲畜也爱吃

 新乡的天空 2020-01-02

今天木木为大家带来一种新的牧草:红豆草。但是在介绍红豆草之前,我们来好好对比一下苜蓿与红豆草的区别与特点,不然都晕了。红豆草与苜蓿都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两者都在饲草中占有重要地位。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红豆草被誉为牧草皇后,从他们名字就知两者的地位有多高。一般来说红豆草与苜蓿各方面性质如抗寒、固氮能力、营养特性等都差异不大,但是苜蓿品种是远远多于红豆草的,相应的研究与种植技术成熟度也更高,所以苜蓿适宜栽种的范围红豆草更为广泛。但是红豆草也有其独有的特性,它的抗旱能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长得也是更加美丽的,观赏价值更高;而且重要的是,红豆草含单宁,反刍家畜采食鲜草不易得臌胀病。所以在我们不生产单一商品草时,常常混播苜蓿与红豆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量,还能大大降低放牧或者饲喂青草时时发生膨胀病的几率。

最有可能代替苜蓿的一种牧草!极易养活,长的美,牲畜也爱吃

最有可能代替苜蓿的一种牧草!极易养活,长的美,牲畜也爱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红豆草的生长特性和种植要点。

红豆草

普通红豆草,又名驴豆驴食豆、驴喜草。适应性极强,栽培区域广。茎秆柔软,适口性好,为各类畜禽所喜食。红豆草含单宁,反刍家畜采食鲜草不易得臌胀病。营养物质含量高,开花期干草含粗蛋白质15.0%~18.0%,富含维生素。每一年可刈割1 ~3茬,干草产可达9 ~16吨/公顷,被誉为“牧草皇后”。

一、形态特征

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根系强大,主根入土深度3 ~ 6米,侧根多达25~30个。根瘤多,茎直立,圆柱状,中空,具纵条棱,绿色或紫色。株高70~ 120厘米,茎粗约0.7厘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至粉红色;荚果长6~ 8毫米,黄褐色,表面具凸起网状脉纹,每荚含种子1粒;种子肾形,绿褐色,千粒重13~ 16克。

二、生长特性

普通红豆草属早中生植物,抗寒性、抗旱性较强,不耐涝,忌水淹。在适宜条件下,播后3~4天发芽.7~10天出土。子叶出土后5 ~ 10天长出第一片真叶。在甘肃河西走廊4月初播种, 7月上旬开花,年3月中返青。根系生长快,子叶出土时根长可达9厘米,第2年达220厘米。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自然条件下,4月底播种,当年部分开花,较少结实。第二年4月中旬返青, 5月下旬现蕾,6月上开花,7月上旬种子成熟。由返青至成熟约90天。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能在土层薄的石质和砂粒矿质土上生长。适宜石灰性土壤,在酸性土壤、沼泽地和柱状碱土上生长不良。

三、适宜区域

普通红豆草喜温暖半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2~ 13°C、年降水量350 ~ 500毫米的地区生长。宜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以及青海的东南部栽培。西藏、川西北等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寒牧区也能种植。

四、品种简介

1.甘肃

地方品种。播种当年生长快,春季返青早。甘肃武威地区第一年鲜草产量 1 6吨/公顷,第2 ~ 4年35~40吨/公顷。适宜在甘肃、陕西以及青海的东南部种植。在气候温凉的云贵高原、四川西北部和西藏南部地区也可种植。

2.蒙农

育成品种。抗寒,-28°C低温 下也能越冬。年产千草10~ 12吨/公顷。适宜在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千旱地区及相似地区种植。

3.奇台

地方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年产干草12吨/公顷。在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以下地区适宜种植。

五、栽培技术

(一)土地准备

杂草严重时可采用除草剂处理后翻耕。在农田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当及时翻耕。秋耕宜深,春耕宜浅。翻耕后须及时耙地和压地,粉碎土块,平整土地,尽可能使土壤细碎,以利于发芽。翻耕前施有机肥15 ~ 30吨/公顷和过磷酸钙1500 ~2250千克/公顷作基肥。在酸性土壤上应增施石灰。土壤瘠薄时,播前还可施尿素75 ~ 10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00~ 150千克/公顷。

(二)播种技术

播种春秋皆宜。一年一熟地区宜春播,一年两熟地区宜秋播。 干旱地区可在雨后抢墒播种。用0.05%钼酸铵溶液处理种子会提高根系有效根瘤数。播前种子可用红豆草专用根瘤菌接种,也可用捣碎的根瘤带土拌种。单播收草田播种量45 ~ 75千克/公顷,干旱地区45 ~ 60千克/公顷,湿润和灌溉地区75 ~ 90千克/公顷。种子田播种量30 ~ 45千克/公顷。湿润和灌溉地区播种行距20 ~ 30厘米,干旱地区30 ~ 40厘米。种子田行距50~ 70厘米。带荚播种不影响发芽,去荚播种反而可能会伤害到胚。覆土深度3 ~4厘米,播后镇压,以利出苗。红豆草与苜蓿、老芒麦混播可用于刈牧兼用草地。与苜蓿混播时红豆草种子用量20千克/公顷,苜蓿8千克/公顷。与老芒麦混播时红豆草种子用量20千克/公顷,老芒麦15千克/公顷。播种后如遇降雨表土板结时,须适时耙地。

(三)水肥管理

红豆草适宜的土壤含水为田间持水量的70%。在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上地区可以不进行灌水。在干旱地区视降水情况每年须灌溉3 ~ 5次。返青期、每次刈割前10天左右和入冬前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以450 ~ 600立方米/公顷为宜。

高产草地须在生长初期或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水施肥。可追施尿素75~ 10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00~ 150千克/公顷,氮磷比以1 : 1最佳。北方土壤中大多富钾,可满足红豆草生长需要,一般不再施用。

(四)病虫杂草防控

红豆草易感染锈病、白粉病和菌核病。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生长后期发现病害应提前刈割。锈病防治可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磺粉、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等,自发病初期起,每7~ 10天喷洒一次。白粉病用胶体硫、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来特和十三吗啉等。 菌核病可采取土表撒施五氯硝基苯预防。害虫有苜蓿叶象甲、青叶跳蝉等,可喷洒敌杀死、速灭杀丁等药物。刈割前20天内禁止用药。

红豆草从出苗到封垄40 ~ 50天,这段时期为杂草盛发期,须及时中耕除草。返青前和每次刈割后,应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中耕除草。

六、收获利用

青饲或青贮用时在现蕾至盛花期刈割,调制干草在盛花期刈割。温暖地区年可刈割两茬,寒地区年刈割一茬。再生草冻干后还可放牧利用。初花期刈割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可达18%以上。初花期刈割可刈割三茬,产草量不及盛花期刈割,而且影响草田寿命。机械收获时留茬高度根据地面状况调至最低,人工收获可齐地面刈割。不同刈割期红豆草干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消化率见下表。

最有可能代替苜蓿的一种牧草!极易养活,长的美,牲畜也爱吃

红短草环同刈割时期的产草量、消化率及干物质营养成分含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