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最具朝气活力的一篇散文,也是小学课文,让人恨不得全文背诵

 李秀笔记 2020-11-24

诗歌、散文都是能够抒发作者情感的文学载体,从写作方式来看,散文的写作更加灵活多变、意蕴深长。我们所熟知的古代知名散文大家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等人。

先秦古籍《庄子》、《列子》、以及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等,其中大多内容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我们熟知的散文有《岳阳楼记》、《兰亭序》、《桃花源记》、《爱莲说》等等。这些散文或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内心感慨、或表达内心的高洁情操,境界和文采都非同一般。《兰亭序》更是集文采与书法一体,尽善尽美。

但是,若说最具朝气活力的一篇散文,当推清末的《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由近代知名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梁启超所做。全文抒发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渴望,殷切期盼,其中内涵的精神独具朝气活力,给人以力量,读之让人精神振奋。

梁启超,作为清末的优秀学者,是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同时在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等领域有着积极的贡献。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作品包括《少年中国说》、《李鸿章传》、《王安石传》等等。

在佛学方面,梁启超著作颇丰,包括《梁启超说佛》、《佛解人生》、《拈花笑佛》等等,学术性极强。在《拈花笑佛》中,梁先生有这样一段总结:“人生关涉理智方面的事项,绝对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关涉情感方面的事项,绝对的超科学。”

对于教育的目的,梁先生结合佛学和孔子观点,认为教育最终目的要达到“人不惑、人不忧、人不惧”。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自己教育自己,都应该朝着这个目的去努力。简略来说,一个人要有判断力、有学识、有智慧,自强不息,心地光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全文3805个字,小学课本中仅收录了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内容。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让人热血沸腾,激发起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每个人奋发图强的信心、力量。

其中的少年,不仅指的是年少的年轻人,而是包括了全体的国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以这样的热忱和激情斗志来爱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从《少年中国说》全文来看,首先从中国的旧称“老大帝国”说起,梁先生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与远大理想,我们是“少年中国”。

进而从老年人与少年人的区别说起,少年的思路想法是考虑将来,由此生“希望心”,进取向上;少年气盛、因而豪壮,天下事无不可为。

国家同人一样,我们的中国,是少年的中国,希望在于中国的少年。国家的富强、强大、自由、独立、进步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在这里使用少年这个词,点燃了每个中国人的热血,给予人力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上述两段,也是课本中收录的内容。红日、潜龙、乳虎、鹰隼等都是刚刚萌芽的状态,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文字读起来非常精彩、震撼、寓意深刻,虽是散文,却在文辞方面能够超越以辞藻华丽著称的骈文。

我们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我们的少年在博大精深文化的滋养下,必将朝气蓬勃,前途似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