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位博物馆学青年学人

 热带咖啡 2020-01-02



编者按:此前不久,博物馆头条发布了头条解读(1):中国博物馆“50人论坛名单”及成长中的青年学术力量 和头条解读(2) :头条推介!2019年值得关注的十位博物馆学青年学人 。   今天,我们发布头条解读(3):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位博物馆学青年学人这篇推文推介新的十位最值得关注的青年博物馆学人,相比上一期,本期各位青年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历更加丰富:他们活跃在当代博物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一线;他们的论文在各大知名期刊发表,不少人已出版专著或合著;他们在国内外各大学术会议登场,发表前瞻学术观点;他们的部分研究和出版项目正在进行,值得我们关注!


以下为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位博物馆学青年学人:(排名不分先后)

01







郑奕,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系访问学者。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定级与运行评估”专家库成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亚太分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博物馆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基地”(省部级智库)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创新研究”(省部级智库)副主任。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物馆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兼职授课。
郑奕主攻博物馆展教结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独立著有《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一书,获评2015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2016年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著作奖、2015年第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之“城市教育问题”金奖提名奖。

郑奕独立主持6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国家文物局项目<博物馆公共服务规范经营性服务>等,以及独立主持5项社会委托博物馆项目,如苏州博物馆项目“展陈内容设计(探索体验馆)”。
发表论文60余篇,《如何讲好博物馆展览中的故事》获评第二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优秀论文奖。《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联动机制研究》获评2019年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专报《将博物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仍需加码助力》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等领导批示。

02







宋娴,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博物馆展示教育、科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更新改造工程展示部部长。曾参与上海科技馆彩虹儿童乐园的更新改造、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工程项目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

宋娴近年来关注博物馆展示与教育的结合;强调博物馆教育的实证研究,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估;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研究成果应该服务于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主持过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出版过《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观众眼中的展品》、《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重构与发展——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研究》等专著。


宋娴主编的译著《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译丛》在第二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评选中获评译著类优秀学术成果奖。主编的科普作品《“院士带你去探索”科普绘本》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等称号。2020年即将出版《国内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案例评析》、《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译丛(第二辑)》一套共七本,内容涵盖博物馆理论实践、教育学习、展览策划、人员管理、项目评估五大领域。

宋娴还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018年度美国盖蒂领导力(GLI)基金支持,两次获得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两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入选2018年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所负责部门获得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03







果美侠,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现为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博物馆教育。

果美侠的学术成果中,有半数是关注文化史研究,比如《元青花筒形香炉之“八卦纹”探究》《明清宫廷西方传教士服饰探析》《论17-18 世纪天主教会对清宫西洋画家的选派》《康乾宫廷里的西洋传教士翻译》《康熙“红票”考》《传教士笔下的清宫象事》《来华传教士“二三”事》等。

在博物馆学研究方面,果美侠的建树主要集中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实践。她认为“博物馆的事儿,学术要为实践服务,理论想通、参透,会在实践中发挥大作用,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果美侠所撰《大都会博物馆教育工作述评》获全国首届博物馆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后续成果主要有《方式决定成效:情境创设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为了“学习”的博物馆教育策划》《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方法探寻》《博物馆领域国际培训项目比较分析》《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发展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等。
令业界瞩目的是,果美侠2019年带领部门同事参与编写的《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儿童绘本,成为中信出版集团的年度畅销书。
而前后共花三年时间带领团队编撰的《我要去故宫》探秘系列读本,将在一周后与读者见面。从文字、插图到设计排版,故宫宣教团队成员全部参与了该书的编撰,其目标是超过《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引起的反响。

“博物馆是个好玩的地儿,但往往工作不好玩。所幸教育好玩,所以与同事们一起,把好玩的事、有趣的想法带到书里,既享受成就感,又传播故宫文化,何乐而不为?”--果美侠

04







陈曾路,现任吴中博物馆馆长。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文博副研究员。任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协志愿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至2019年任职于上海博物馆,担任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负责博物馆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致力于以领先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打造上海博物馆的教育品牌。

陈曾路在上海博物馆工作期间组织策划出版“博物新知”、“寰宇艺术”、“博物馆与世界古代文明”等系列图书百余种,策划发起了《博物馆评论》杂志和微信公号。策划发起了“上海博物馆教育联盟”和“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并在2018年组织策划了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去年11月以馆长身份加入吴中博物馆。

近年来,陈曾路的研究聚焦于博物馆学和艺术史领域,发表了“博物馆教育的品牌战略”、“志愿者时代和博物馆里的志愿者”、“构建体系,打造品牌,上海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教育”、“椅子的历史学研究”、“另一类亚洲故事”、“空间、图像、思想,关于山西和壁画”、“文明比较研究的伦理和方法”、“史和史墙盘”等文章40余篇,撰写出版《上海博物馆导览》等书籍。领衔和参与了许多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的策展工作,2019年策划了“江南文化概念展”。

05







谢晓婷,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曾任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博物馆公众开放服务、图书编辑出版、学术会议组织协调、展览策划、员工教育培训、对外交流、博物馆评估等各项工作。
2012年,谢晓婷经英国文化协会资助,申请赴英国伦敦、格拉斯哥等地考察学习英国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创开发、展览交流等业务工作。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学术研讨会并先后正式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论文获省、市各级奖项。2017年出版《博物馆策展理念、实践与思考——苏州博物馆“吴门四家”系列展览实录》一书。

谢晓婷担任执行主编的《太平天国忠王府》一书获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录”。2012-2016年,谢晓婷担任“吴门四家”展览项目负责人,其中“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获2013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谢晓婷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获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一直以来,谢晓婷的研究兴趣总是与工作相结合。从2017年调入苏州市文物局以来,开始关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等相关领域。

06







关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人类学博士,历史学硕士。曾任中国民俗学会第7届理事、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学术季刊特约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博物馆与遗产叙事、北京历史民俗文化等。目前主要参与筹建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
关昕主要的学术旨趣在于,在行业内观的视角之外,将博物馆纳入国家与地方社会情境中去审视,讨论博物馆的机构化表现背后的社会观念和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博物馆性的发生、博物馆机构的出现以及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实践,如何在一个社会结构的动态变迁过程中去实现。希望藉由具象的机构特质,思考与阐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变革中社会主体、机制间相互沟通、妥协与互动的权力关系。近年来较为关注展览话语建构与国家认同、博物馆社会史层面的研究。
近年来在《东南文化》、《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民俗研究》、《中国博物馆》、《博物院》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国务院参事室遗产调研等国家课题及十余项展览项目的内容策划与论证工作。

07







李晨,现任中国文物报社博物馆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博物馆》编辑部主任。在职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文博副研究馆员、国家一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兼任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综合协调部副主任、文化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近年来李晨曾先后参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等多项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工作,参与编著《博物馆常用合同概论》、《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研究》等五部学术专著;在《中国博物馆》《美术》《国际博物馆(中文版)》《中国美术馆》《东南文化》等学术期刊发表博物馆学专业论文或学术文章20余篇;参与编制《美术馆藏品登录规范》《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规范》《美术馆照明规范》等三部文化行业标准。李晨还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如果国宝会说话》策划人、撰稿人,少儿频道《赢在博物馆》节目策划人。

李晨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2017年3月,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段勇、李晨著)一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获评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08







杜辉,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人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约克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研究、物质文化研究、文化遗产研究。
杜辉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博物馆》《东南文化》《民族学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等9项课题。
杜辉持续性关注中西方博物馆史与博物馆实践研究,将博物馆视为社会、文化现象加以观察,尝试通过个案与对比研究建立中国博物馆历史的“知识型”。自2018年开始关注博物馆与社区建设议题,运用人类学方法进行社区研究。杜辉认为中国社区博物馆研究应建立在扎实的社区调查和经验研究,探索中国语境下的社区博物馆内在生成机制和发展模式。
代表文章有《Crossing theTaiwan Strait: Contextualizing and Re-contextualizing Taiwanese AboriginalObjects (1895-1980)》、《地震之后:废墟、纪念地与文化景观视觉化》、《在国家叙事与地方叙事之间——英国北约克郡乡村博物馆实践》、《后战争时代的博物馆、记忆与空间——以中英两座博物馆为例》、《帝国主义与文物返还叙事》、《民族学博物馆之未来》等。

09







沈宁,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文化遗产研究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理论及滇青铜文化。

沈宁目前主要关注国际博协讨论之下应对当下人类现世和未来以及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和危机的策略和方向。正主持并进行云南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滇青铜文化女性遗产研究》课题,欲从多元化视角,诸如文化遗产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分析,探讨传统博物馆藏品研究的并行之路和新思考对象。
曾多次受“中国博物馆协会”“福特国际奖学金项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泰国施琳通公主人类学中心”等国内外奖学金资助,赴英国、日本、泰国等地攻读硕士学位及参加国际性培训和会议,如“国际博物馆协会2019年京都大会”。2015-2016年,主持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青铜器纹饰研究》,获省级优秀课题。
沈宁在《中国博物馆》、《民族学刊》、《博物馆学刊》等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西方当代遗产理论综述》、《博物馆由圣殿走向世俗之旅——英国国家博物馆学院“博物馆观众参与”课程学思》、《伦敦华人社群的身份认同——从文化遗产与文化记忆角度分析》、《滇王金印——历史与记忆之间》等。代表性专著《云南石寨山文化纹饰研究》。

10







李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讲师,四川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所执行策展人,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评估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展览设计、观众体验研究和博物馆评估。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博物馆展陈中考古文物信息的解读与重构》项目主持人。近年来先后担任泸州市博物馆、况场朱德旧居纪念馆、乐山华夏蜜蜂博物馆、资阳市博物馆、张思德纪念馆、德阳市博物馆等二十余个博物馆基本陈列主创策展人。
2019年,作为策展人为西藏自治区策划“历史的见证”文物专题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主要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有:《基于观众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研究》、《博物馆展览观众评估研究》、《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华夏自然蜜蜂博物馆的观众体验设计为案例》、《试论原创性展览观众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弗兰克·奥本海姆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研究理论与实践》、《体验经济时代的博物馆变革与反思——以美国康纳派瑞历史博物馆创新经营模式为案例》、《网络时代的真实社交——博物馆展览社交设计初探》、《国际性临时展览的跨文化阐释研究》、《西藏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与展望》、《浅谈博物馆在地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四川渠县賨人文化陈列馆的建设规划为案例》、《城市博物馆与灾后文化重建——以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城市博物馆建设规划为案例》、《浅谈文化多样性的博物馆阐释——以美国西北地区印第安部落博物馆为案例》、《博物馆评估浅析——以美国慈善机构导航的博物馆评估为案例》、《浅谈博物馆评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