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思明居士 2020-01-02

坊间流传着“真正的大红袍”的传说中,许多版本其实皆有缪误,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绝壁上六株大红袍母树实际上分为三个品种,为:北斗,奇丹,雀舌。

雀舌因为叶子修长而秀美,叶子边缘锯齿明显形似山雀之舌而得名。在武夷岩茶中亦是品种之中的佼佼者,这些年因武夷岩茶得名而作为优秀品种之一的雀舌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因为其种植面积较少,产量较低,一直不为外界所闻。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作为一个武夷茶的忠实粉丝,其实我更是希望有很多的茶友加入到武夷茶爱好者这个大家庭来。武夷岩茶口感比绿茶、红茶、铁观音都要更重,所以名气虽大,茶友却不多。老茶客自不必说,他们已经对武夷茶有了很深的见解,许多刚接触武夷茶的茶友,都对这浓厚的茶味望之却步,无法深入领略到岩茶的岩骨花香之美,实在扼腕叹息。

那么在刚接触武夷茶的茶友,传统炭焙工艺之茶大约不太合适,清香型自然是好,关键茶味不宜太重,清新淡雅为好。水仙肉桂茶味偏重,许多的小品种茶在耐泡度,茶质方面表现都有些许欠缺。所以在独特的茶品种,在雀舌成品之时,忽而已知晓,便是她了。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茶叶小知识

1万粉丝

关注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茶叶小知识

2019-12-31

关注

如果说你会因为一泡茶而爱上武夷山,那我猜这泡茶很可能是是雀舌了。

坊间流传着“真正的大红袍”的传说中,许多版本其实皆有缪误,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绝壁上六株大红袍母树实际上分为三个品种,为:北斗,奇丹,雀舌。

雀舌因为叶子修长而秀美,叶子边缘锯齿明显形似山雀之舌而得名。在武夷岩茶中亦是品种之中的佼佼者,这些年因武夷岩茶得名而作为优秀品种之一的雀舌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因为其种植面积较少,产量较低,一直不为外界所闻。

作为一个武夷茶的忠实粉丝,其实我更是希望有很多的茶友加入到武夷茶爱好者这个大家庭来。武夷岩茶口感比绿茶、红茶、铁观音都要更重,所以名气虽大,茶友却不多。老茶客自不必说,他们已经对武夷茶有了很深的见解,许多刚接触武夷茶的茶友,都对这浓厚的茶味望之却步,无法深入领略到岩茶的岩骨花香之美,实在扼腕叹息。

那么在刚接触武夷茶的茶友,传统炭焙工艺之茶大约不太合适,清香型自然是好,关键茶味不宜太重,清新淡雅为好。水仙肉桂茶味偏重,许多的小品种茶在耐泡度,茶质方面表现都有些许欠缺。所以在独特的茶品种,在雀舌成品之时,忽而已知晓,便是她了。

就像是我们期盼着的,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来一次意外的、美丽的邂逅一样,遇见这一只雀舌。 清新而雅致,她像一位自深山里走出的白衣女子。 你在冲泡她的时候,甚至无需细心去品鉴她,亦能清晰地感知到她的美好。一切我们所喜欢的,譬如甘甜、譬如清爽、譬如温婉、譬如醇美,她都有。 这确实是难得佳茗,苏东坡曾诗云:自古佳茗似佳人。当然他所处年代,武夷岩茶还未出现,但是此时,诗与茶,却如同千年偶遇,相得益彰。

此时的冬季,喝下雀舌便如这武夷初冬。这个时候天气渐凉,阳光正好。就感觉在午后申时的阳光可以刚好照射在茶席之上,上升的热气与阳光交汇,如在此时了无琐事,那肯定更是美好。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每每细品雀舌,用功夫盖碗,置茶8克,水二沸。在投茶之前习惯温杯,之后再将茶叶投入盖碗之中,轻摇几下然后细闻干茶香气。在这方便,这泡雀舌表现得淡然,幽香丝丝,络绎不绝。香气很干净,由于是清香型的茶叶,也没有碳火之后的火味,倒有似雨后的青草幽香,清新自然,沁人心扉。

外面有个“大红袍有碳烤味”的说法,其实并不是很准确,我们的说法是说吃到急火的茶叶,一闻之下才有那种令人不悦的气味。当然,清香型茶叶有些也会有,在烘干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亦会有此异味,一般来说我们闻这干茶香,便是以此来分辨这泡茶在焙火方面是否存在瑕疵。

赏茶之后正式开泡,开杯之后的汤色着实赏心悦目,金黄透亮的汤色。嗅觉上的体验也正式开始,茶香伴着氤氲的蒸汽开始散漫,是香中带甜,有些许类似芦苇的甜味,甜而不腻。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第一泡水醒茶之后开始第二水,我们打算在这个美好的情景下做点不美好的事情(清香型茶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不需过长,比碳焙过的茶叶浸泡时间要短一些),第二泡开始一段长达30秒钟的浸泡,刚好可以点燃一支香。

时间到,出水。茶水一跟舌尖接触,感受到的却不是苦涩或者酥麻,而是厚重的茶质感。这泡茶又再一次让我感到欣喜。这说明其中茶质十分充盈,一般来说,除非是做工有问题的茶会苦涩(走水没走好等情况皆有可能),不苦涩的茶在经过了适当时间的浸泡之后会出现苦涩,这说明此茶的生长环境并不十分优越,也就是我们岩茶茶友常说的“山场”。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而之后便是上颚以及茶汤流过的喉咙开始回甜,这也是雀舌的主要特征,甜,回甜。这个回甜与茶叶的回甘又有些许不同,回甘在两颊,回甜在舌尖以及喉咙,然后才生津。

第三泡我们却又不浸泡,乃是简短的浸泡约8秒便出水。汤水茶质较之前一泡确有落差,但是仍是让我满意,它并没有表现出水感(一般的茶叶这样一折腾,多少会有点水感出现),反而在口感上面表现得更加顺滑,花香开始充盈于口腔之间。

那些你未曾听过的茶故事——“雀舌大红袍篇”

第四泡其实应该算是这泡茶最好喝的一水了。它是香气与茶质,口感与回甘上一次近乎完美的结合。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是有记忆的,你喝过真正的好东西,便不会忘记”,也许喝了真正的一泡雀舌或许还达不到这“众人皆知真正好东西”的标准,但是这第四水饮之,茶味真正的凸显出来,或许真的也有这么一些有缘人会与我感同身受。

香是类似玉兰花香,茶质是不盈不缺,口感是顺滑的,回甘是伴着回甜一起来的。茶汤流下喉咙之后,口腔里面仍有茶气相伴。我想,这应该就够了。

六水渐渐减弱,至八水水感现。此茶终于第九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