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病例解析Mees’线:系统性疾病的甲损害

 imhyxh 2020-01-02

白甲(Leukonychia)是指手指甲或足趾甲变白的现象,可以分为真性白甲(由甲母质功能障碍引起)、假性白甲(浅表甲真菌病或甲部角蛋白化学损伤等)和表面白甲(由于甲母质和/或甲床改变)。真性白甲还可以分为完全白甲、不完全白甲、横向白甲、点状白甲和纵向白甲。

其中,Mees’线是真性白甲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甲上的横向白纹(Transverse striate leukonychia)。在临床上,Mees’线可存在于多种系统性疾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或病情评估。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病例对这一甲损害进行介绍。

病例1

简要病史:

患者为56岁日本男性,二十甲白色横形条纹1月。

既往史:

患者既往无砷等毒物接触史,甲损害出现约2月前曾患脓胸,当时有严重的咳嗽和发热(38.5℃),予静注抗生素治疗后病愈。病程中无低蛋白血症、贫血或肾功能不全。

体格检查:

二十甲均可见一条1.2mm宽白色横形条纹,指甲表面光滑,无沟槽或变脆。白色条纹距离近端甲皱襞约4mm。部分条纹呈弓形,与甲弧影相平行。(见图1)

1.png

图1 十指指甲横向白色条纹,表面光滑。

诊断:

脓胸(Empyema)(治愈后)

Mees’线

治疗随访:

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随指趾甲生长,白色条纹逐渐向远端移动,最后消失。

(该病例来源于PMID:17305922)

病例2

简要病史:

患者为33岁女性,多个指甲白色横形条纹2月;就诊时无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其他皮肤病变等主诉

既往史:

患者长期接受顺势疗法(每日口服海藻片2-3次)。

体格检查:

第二、三、四指可见与甲弧影平行的白色条纹,累及指甲全宽。(见图2)

2.png

图2 第二、三、四指累及指甲全宽的白色条纹,与甲弧影平行。

辅助检查:

对患者长期服用的海藻片进行测定,发现其砷含量高达55μg/g(正常值上限为5μg/g)。但未对患者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

诊断:

砷中毒?(Arsenic poisoning?)

Mees’线

治疗随访:

不详。

(该病例来源于PMID:20738182)

病例3

简要病史:

患者19岁男性,足底水肿伴面部浮肿3月。否认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少尿、血尿、发热、咽痛、关节痛及皮肤发疹。

既往史:

患者否认重金属接触史,否认药物滥用史。

体格检查:

全身查体见眶周肿胀、苍白,足底水肿,指甲可见白色横纹(见图3)。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3.png

图3 指甲可见明显的白色横形条纹。

辅助检查:

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肝肾功能正常;尿液分析示红细胞形态正常,尿蛋白(4+);24小时尿蛋白测定为5.10g。肾脏活检符合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诊断: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Mees’线

治疗随访:

不详。

(该病例来源于PMID:18940464)

病例4

简要病史:

患者为49岁男性,指趾甲颜色改变2周。

既往史:

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10周前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当时测左室射血分数为25%,治疗后病情稳定。否认化疗史、甲外伤史及中药使用史。

体格检查:

手指及足趾甲均可见1-2mm宽的与甲弧影平行的白色横形条纹,边缘光滑,按压不褪色。(见图4)

4.png

图4 指甲可见宽1-2mm的白色横形条纹,与甲弧影平行,边缘光滑。

诊断: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

Mees’线

治疗随访:

指趾甲白色条纹随甲生长逐渐向远端移动,4个月后完全消失,此后未见复发。

(该病例来源于PMID:30247728)

病例5

简要病史:

患者27岁男性,因双手指甲白色条纹来诊,双足趾甲未受累。

既往史:

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吸烟史、相关病史及用药史。发病6周前曾于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参加高海拔登山探险活动,攀登海拔7031m的斯潘蒂克峰(Spantik),探险队先到达海拔约4000m处的大本营进行调整,并度过了21天,期间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帮助适应高海拔环境。患者最终因体温过低和力气耗竭在6900m处返回,未达顶峰。回到海平面时,患者体重较前减轻了8公斤。

体格检查:

双手十指甲可见白色条纹,横贯整个指甲,按压无褪色,指甲无明显凹陷。(见图5)

5.png

图5 (上)位于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的斯潘蒂克峰(Spantik, Pakistani Karakorum);(下)横贯指甲的白色条纹。

诊断:

Mees’线(高海拔相关)

治疗随访:

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白色条纹随指甲生长向远端移动,最终消失。

(该病例来源于PMID:30872349)

病例6

简要病史:

患者65岁女性,乳腺癌ⅢA期(T3N1M0)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4疗程,化疗方案为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每三周一次,每次化疗后十指指甲均出现横形白色条纹。

既往史:

乳腺癌ⅢA期(T3N1M0),改良根治术后。

体格检查:

十指指甲可见4条横形白色条纹,各条纹宽度及间距大致相等,条纹为非触及性,按压不褪色。(见图6)双足趾甲未见受累。

6.png

图6 指甲各见4条横向的、非触及性白色条纹,按压不褪色。

诊断:

乳腺癌ⅢA期(T3N1M0)(改良根治术后)

Mees’线

治疗随访:

患者随后调整化疗方案为紫杉醇80mg/m2+曲妥珠单抗2mg/kg,每周一次,以完成辅助化疗,期间未出现新发白色条纹;原有条纹随指甲生长逐渐消失。

(该病例来源于PMID:21762339)

讨   论

Mees首先在1919年描述了无机砷中毒后甲的单条或多条横形白纹,因而该现象被称为Mees’线(Mees’ lines),也可称为Aldrich线(Aldrich lines)或Reynolds’线(Reynolds’ lines)。

迄今,临床医师先后报道了与化学中毒(砷中毒、铊中毒)、感染(脓胸、肺结核)、系统性疾病(心力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髓系白血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化疗药物(三氧化二砷、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门冬酰胺酶)以及环境因素(高海拔)等相关的病例,提示Mees’线与系统性疾病具有相关性。

Mees’线表现为甲表面1-2mm宽的横形白色条带,与甲弧影平行,常累及手指或足趾甲。该病是由于系统性疾病、药物等因素对甲基质造成损害,导致甲板腹侧暂时性角化不全,甲基质的生长不受影响。在病理上,甲板内可见较大的有核细胞和透明角质颗粒。

该病临床上需要与Muchrcke’s线、Terry’s甲以及Beau’s线等甲损害相鉴别:

Muchrcke’s线(Muchrcke’s lines):本病常与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20g/L)的疾病有关,也可由免疫抑制治疗引起。临床表现为横贯甲板、与甲弧影平行的单一或多条的苍白带。与Mees’线不同的是,Muchrcke’s线是由甲床的水肿导致,按压时可褪色,且不会随甲的生长而向远端移动、消失。

Terry’s甲(Terry’s nail):Richard Terry首先描述了肝硬化患者的甲损害,称为Terry’s甲,表现为甲近端磨玻璃样白色浑浊,与甲弧影难以分辨,甲远端1-2mm为正常的粉红色。(见图7)后来该标准被修订为远端可为0.5-3mm宽棕色条带,近端甲板也可呈淡粉红色。Terry’s甲是甲床血管病变的结果,甲近端血管减少而远端血管增加,通常所有甲呈一致性损害。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该病与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无关,但患者存在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异常及类固醇代谢异常。

7.png

图7 指甲呈苍白色,远端3mm为棕粉色色素带。(该病例来源于PMID:26060372)

Beau’s线(Beau’s line):即甲横沟(Transverse furrows of nail),表现为甲板出现横形凹陷的沟线(见图8),是由于甲板蛋白形成过程中暂时性受阻而产生,是甲基质急性中毒的典型征象。Beau’s线可随甲的生长向远端移动。急性传染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Beau’s线。值得注意的是,Beau’s线和Mees’线可同时出现于化疗患者。

8.png

图8 甲板可见4条明显的横向凹陷,相互平行且间隔均匀。(该病例来源于PMID:24667530)

除以上疾病外,Mees’线还应与遗传、外伤等相关的线状白甲相鉴别。

Mees’线本身在临床上不需要特殊治疗,因其与某些系统性疾病相关,治疗原发病、调整化疗方案、脱离不良环境等后Mees’线一般均可自行消失。

参考文献

1. Klaus Wolff, Richard Allen Johnson, Dick Suurmond原著;邵长庚主译;Fitzpatrick临床皮肤病学彩色图谱(第5版)。

2. William D James, Timothy G Berger, Dirk M Elston.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10th Edition).

3. Lee SH, Kim WH. Mees' lines associated with heart failure. [J]. QJM 2019 Mar.

4. Albright SD, Wheeler CE. Leukonychia. Total and partial leukonychia in a single family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rch Dermatol 1964.

5. 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

6. Wu YY, Chao TY. Mees' lines. [J]. Intern Med J 2011 Jul.

7. Lakshmi BS, Ram R, Kumar VS. Terry's nails. [J]. Indian J Nephrol 2015 May-Jun.

8. Kim IS, Lee JW, Park KY et al. Nail change after chemotherapy: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Beau's lines and Mees' lines. [J]. Ann Dermatol 2012 May.

编辑 | 小灰灰

本期趁热答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