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开罗埃及博物馆」20件必看文物

 一角斋 2020-01-02

戳这里,听文章导读 来自橄榄古典音乐 00:00 10:01


今天的文章,将带大家领略

世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


开罗埃及博物馆

Egyptian Museum Cairo



中国神话中的「黄帝大战蚩尤」发生在距今约4600年前,同时期的古埃及,比神话更不可思议的「胡夫大金字塔」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

公元前300年左右,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芈月之子)刚被扶上王座,古埃及已经步入了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

从第一位法老「美尼斯」登基,到「埃及艳后」自尽经历了三千多年,辉煌的古埃及文明随着「托勒密王朝」的覆灭而沉寂多年。

1798年,年轻的拿破仑怀着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崇拜之情攻入埃及,由上百名艺术家、考古学家、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也随之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

神秘而华丽的古埃及文明,迅速风靡欧洲。法国大文豪福楼拜在埃及获得了写作灵感,马斯奈和比才都有创作了关于埃及的歌剧,威尔第受时任埃及总督邀请谱写了不朽的《阿依达》......

伴随着文化热潮,埃及文物也遭受到了大规模的掠夺。经历了一些列文物保护措施及多次搬迁,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博物馆「开罗埃及博物馆」在解放广场前被建造起来,并于1902年正式开馆。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展品数目远远超出博物馆的容纳量,2002年,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计划开始建设。

新馆将于2020年开放,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考古博物馆,计划展出包括图坦卡蒙全部墓葬品在内的超过10万件展品。

透过巨大的透明墙面可以眺望雄伟的「吉萨三大金字塔」,博物馆中庭矗立着威严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下面,我将按年代顺序,逐一介绍20件珍贵馆藏。每件文物,都配有一首西方作曲家谱写的关于埃及的古典音乐

文章第一部分,会顺带介绍埃及历史上著名的法老和金字塔;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古埃及常见的几种帽冠和手杖,第三部分,梳理古埃及简史时间轴。

A
埃及博物馆20件珍品详解
最具特色的9座金字塔

西方作曲家们创作的埃及旋律

B

古埃及常见的帽冠和权杖

C
古埃及简史(时间轴+代表事件)

开罗埃及博物馆

20件不可错过的馆藏

01
彩绘双耳陶罐
Gerzeh Culture Pottery

格尔津文化时期
| 3500.BC-3100.BC |

德彪西「埃及古壶」

Claude Debussy Preludes II No.10 Canope

X. Canope Fou Ts'ong - Debussy: Complete Préludes and études for Piano
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通常被划分为涅伽达文化三阶段:第一阶段又叫「阿姆拉特时期」,第二阶段又叫「格尔津时期」,第三阶段被视为「第零王朝」。
「格尔津时期」的墓葬中,被发掘出了许多带有暗红图案的棕黄陶罐。上图中的双耳陶罐上绘有一艘带有两个舱的大船,有桅杆和密集的竖桨,船头有棕榈树装饰。

陶罐用于盛水,图案也与河流相关。陶罐左下侧的弧形波纹指代水边,水中有五只并排站立的火烈鸟。五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已经能如此生动地记录身边的生态环境和交通工具了。

 ← 滑动查看更多该时期文物 

「格尔津时期」的古埃及已经有了鲜明的阶级分化,王权和贵族意识开始成熟,虽无统一的君主,但已有类似诸侯国的地方割据势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象形文字。眼镜蛇和鹰已成为了权力的象征,冶金和陶艺等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了,出土的陶俑、石雕和刀柄上的装饰颇为精美。
02
纳尔迈调色板
Narmer Palette

格尔津文化时期
| 3200.BC-3000.BC |

威尔第「阿依达」凯旋进行曲

Giuseppe Verdi Triumphal March from Aida

Verdi: Aida: Triumphal March (阿依达:凯旋进行曲) Marc van den Brick;The Fine Classical Orchestra - Essential Classics. 99 Masterpieces

「纳尔迈调色板」绝对是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世上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都可以借往国外展出,但这块调色板从未被允许外借过。

古埃及人用调色板研磨矿石,制成深色眼妆涂在眼睑周围,降低眩光,防治眼疾。一些雕刻精美的调色板,有宗教祭祀的功能。

这块调色板于1898年,在前王朝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希拉孔波利斯」的鹰神圣殿中被发现,记录了古埃及国王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情景。

调色板的主画面描绘了,国王纳尔迈头戴「上埃及王冠」手持梨形权杖击杀敌人的情景 。他留着皇室胡须,身穿短裙露出牛尾巴,身后跟着提鞋仆人。七瓣花(有时是六瓣)代表着王权。

右上方的画面,是象征权力和复仇鹰神荷鲁斯(Horus),提着绳子奴役敌人。敌人身上盛开的「纸莎草」是下埃及的象征

整个画面寓意着上埃及对下埃及的征服。纳尔迈的身份尚有争议,人们普遍认为他就是第一王朝的开创者美尼斯。

调色板上方刻有长着牛角和牛耳的巴特女神(Bat),她是天空和宇宙的化身。两个女神像中间的区域,宫室中一只鲶鱼和一个凿子,是国王纳尔迈名字的象形符号。

下方的画面是纳尔迈头戴「下埃及王冠」,前面有代表他名字的鲶鱼和凿子。提鞋仆人跟随其后,祭司和旗手在前方开路。

最右侧是两排被斩首的敌人,他们的头颅被放在腿间,生殖器被割下放在头上。尸体上方,一艘大船驶入敞开的门,寓意着敌人彻底被征服。

下方刻有两头神话中的神兽「蛇颈狮/豹」(Serpopard),它的形象最初源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象征着宇宙的混沌、自然的神力。

在这块调色板中,两个埃及人用绳子拴住了神兽,似乎意味着征服及秩序的建立。两个神兽交缠在一起,也呼应了上下埃及统一的主题。

石板正面最下方刻有一男一女,城墙的图标指代敌国;反面最下方刻有公牛形象的国王(被视为天神之子)推翻城墙,击垮敌人的情景。

两头神兽的形象也出现在了另一块著名的「双狗调色板」上,这件文物目前收藏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内。

03
左塞王全身像
Statue of Djoser

第三王朝 左塞时期
| 2630.BC-2611.BC |

圣·桑「第五钢琴协奏曲-埃及」

Camille Saint-Sa?ns Piano Concerto No.5 Egyptian

Piano Concerto No. 5 in F Major, Op. 103: II. Andante Moscow Youth Orchestra;Sviatoslav Richter - Absolutely Classical, Volume 124

左塞王是古代及第三王朝的开辟者,他的这座石灰岩塑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按照等身比例制作的雕像。

他身披长袍,下巴留着象征王权的假胡子,头戴古埃及法老标志性的王巾(Nemes),这也成为了后世君王墓葬中最常见的形象。

左塞王的「阶梯状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有特点的金字塔,相传是由大臣伊姆荷太普设计修建。这位大臣也是掏出内脏制作木乃伊这一技术的发明者。


左塞王的阶梯型金字塔

Step Pyramid of Djoser


死者之城「塞加拉」墓葬群入口
Entrance to the burial complex of Saqqara

左塞王陵墓中的蓝色珐琅装饰墙

Blue Faience Wall Decoration Djoser Tomb

04
美杜姆群鹅图
Meidum Geese

第四王朝 斯尼夫鲁时期
| 2575.BC-2551.BC |

莫扎特「开罗的鹅」选段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e Gans Von Kairo Kv 422

Ouazat Al Kahira /Die Gans Von Kairo Kv 422 Milen Natchev;Childrens Choir of Radio Sofia - Mozart in Egypt
斯尼夫鲁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创立者,这幅「美杜姆群鹅图」是他长子墓中墙面上的石膏装饰,是一幅完整壁画中的残片。

壁画由工匠在墙面雕刻,再填以颜料。画面中两种鹅对称分布,据考证,它们可能来自当时的希腊和土耳其。

这幅距今近4600年的作品,展现出了古埃及人极高的绘画水平,羽毛和植物的细节、色彩的运用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

墓中完整壁画模拟还原图

Painting From Nefermaat's Tomb

提到斯尼夫鲁,不得不提他修建的三座非常有辨识度的金字塔。

美杜姆金字塔,是在斯尼夫鲁的父亲统治时期开始修建的,在七层阶梯状基础上以石灰岩制成外壳,填充成平整的四棱锥形。但如今外层已完全坍塌,只留下了部分内核。

美杜姆金字塔 The Meidum Pyramid
折角金字塔,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平整的石灰岩坡面外壳。塔身下半截坡度大约是54度,上半截大约是43度。
一个较为科学的推断是,修建到一半的金字塔出现了不稳定迹象,为了防止坍塌而改变了角度。事实证明,补救后的它比美杜姆金字塔坚挺多了。

折角金字塔 The Bent Pyramid
红金字塔,是斯尼夫鲁王最终安息的陵墓。它的外壳岩石中含有铁元素,氧化后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略微锈红色。

它高达105米,是古埃及第一座真正的四棱锥形金字塔,坡面与地面呈43度,与折角金字塔上半截角度相同。

红金字塔 The Red Pyramid
05
拉胡泰普与奈费尔特双人像
Statues of Rahotep and Nofret

第四王朝 斯尼夫鲁时期
| 2575.BC-2551.BC |

马斯奈「泰伊斯冥想曲」

Jules Massenet Meditation de Thais

Tha?s: Méditation (泰依丝:沉思曲) Anne-Sophie Mutter;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Méditation de Thais: Best of Massenet

拉胡泰普王子的身份尚有争议,他可能是斯尼夫鲁王的儿子或兄弟。他与妻子的这套塑像,肤色一棕一白,画着深色眼妆,符合当时对男女外貌较为盛行的审美标准。

这两尊人像是由石灰岩雕刻而成,并涂上了生动的色彩,椅背上的象形文字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女性塑像佩戴有精美的头饰,和古埃及流行的宽领项链(Usekh)

雕像的眼眶由不透明的石英制成,镶嵌有天然水晶制成的眼球,眼球中还有黑色瞳孔。

这两双巧夺天工的明目,让塑像经历了4500多年依然散发着生命力。据说墓室被打开时,勘探者被雕像炯炯发亮的眼睛吓得半死。


06
胡夫小型雕像
Statue of Khufu

第四王朝 胡夫时期
| 2551.BC-2528.BC |

奥玛尔·凯拉特「埃及序曲」

Omar Khairat Egyptian Overture

Egyptian Overture Omar Khairat - Journey Through Arabia
震撼世界的「胡夫大金字塔」让这位相传十分残暴的法老,成为了古埃及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这尊小型象牙雕像仅7.5厘米高,在冥王奥西里斯(Osiris)神庙中被发现。底座上刻有胡夫的名字,这是他目前被发现的唯一全身塑像。

▲ 疑似胡夫的另外两尊头像
在1889年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已作为世界最高建筑,屹立了四千四百多年。它原本高达146.5米,相当于一座四十层楼的摩天大厦,经过岁月侵蚀矮了10米左右。
这座奇迹般的建筑有着完美的比例和复杂的内部构造,它的方位和尺寸规划都经过了精密的天文地理计算。在那个时代,采石、搬运、堆砌等每一个步骤都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

 ← 滑动查看吉萨三大金字塔 

依次属于祖孙三代:胡夫、哈夫拉、孟卡拉
07
哈夫拉坐像
Statue of Khafre

第四王朝 哈夫拉时期
| 2520.BC-2494.BC |

哈利姆·埃尔-达巴「尼罗河沉思」

Halim El-Dabh Meditations On the Nile

Meditations On the Nile Part 1 Halim El-Dabh - Halim El-Dabh: Total Satisfaction

哈夫拉是胡夫的儿子,他从逝世的兄长那里接过了王位(有说法是哈夫拉谋杀了兄长),成为了金字塔时代又一位口耳相传的暴君。

这尊闪绿岩雕塑发现于哈夫拉山谷的神庙中,面部、胸腹、四肢和指头的比例非常严谨,神态威严,肌肉线条流畅,头上的王巾条纹和腰间短裙的褶皱都细腻整齐。

法老后脑勺有着鹰神荷鲁斯的庇佑,王座两侧扶手是战争女神塞赫美特的母狮形象。王座两侧刻有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和代表下埃及的纸莎草,表明法老对国家的绝对掌控。

 ← 滑动查看更多哈夫拉塑像 

哈夫拉金字塔高度比胡夫大金字塔略矮,但修建的坡度更陡,所处的地势更高,因此看上去似乎是吉萨三大金字塔中最高的一座。

它顶部尚存部分石灰岩外壳,使其外观非常具有识别度。其内部结构相对较为简单,金字塔内的空间也较为狭小。

哈夫拉金字塔前俯卧着著名的吉萨狮身人面像」,有人说它是依照哈夫拉本人的相貌建造的,也有人说是哈夫拉按照父亲胡夫的形象修建的。

07
孟卡拉与两位女神
Statue of Menkaure with Hathor and Cynopolis

第四王朝 孟卡拉时期
| 2490.BC-2472.BC |

莫扎特「埃及之王塔莫斯」幕间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hamos, King of Egypt, K.345 Entr'acte No.2

Incidental Music to Thamos, King of Egypt, K. 345: II. Entr'act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88 Mozart Greats
孟卡拉是哈夫拉的儿子,胡夫的孙子。这座三人雕塑,中间是头戴上埃及王冠,身穿短裙的孟卡拉王,有着阳刚且健硕的肌肉线条。
他左边带有牛角和太阳圆盘的是哈托尔女神(Hathor),她的形象源自上文中提到的母牛神巴特(Bat),她是爱与美、舞蹈与音乐的女神。
他右侧头顶着胡狼的是安普特女神(Anput),胡狼是古埃及的死神阿努比斯(Anubis)的形象,安普特是死神的妻子和女性化形象。

▲ 雕像的发掘现场

▲ 另一尊相似的三人雕像

▲ 孟卡拉与妻子的双人像

孟卡拉的金字塔,是吉萨三大金字塔中规模最小的一座,高度还不及他父亲的一半,做工也相对粗劣,底部有未完成的花岗岩。它曾遭受过大规模的人为破坏。

08
祭司木雕像
Kaaper Wooden Statue

第五王朝 乌瑟卡夫时期
| 2465.BC-2458.BC |

德彪西「致埃及人」

Claude Debussy Six Epigraphes Antiques-Pour L’Egyptienne

Six épigraphes antiques, L 131: V. Pour l'Egyptienne. Très modéré Jean-Fran?ois Antonioli - Debussy: Préludes, 1er livre, L 117
这尊古老的木雕,有一个亲切的昵称「老村长」(Sheikh el-Beled),因为当时把它发掘出来的工人们都觉得他的面相太像自己的村长了。
事实上,这位叫Kaaper的男子,是古埃及一位颇具地位的祭司和书吏。雕像呈现出了他肥胖的身材和圆润的面型,嘴角隐约有几分慈祥的笑容。
他的眼睛由石英和水晶制成,原本覆盖在身上的石膏和色彩已经脱落。作为一件木制品,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已经非常难得了。

古埃及的艺术品并不仅仅是用以歌颂君王和神明,也会用来表现普通官员的形象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包括祭司、书吏、搬运工、啤酒女工等。

 ← 滑动查看更多第五王朝时期文物 
09
孟图霍特普二世雕像
Statue of Mentuhotep II

第十一王朝 孟图霍特普二世时期
| 2065.BC-2014.BC |

乔治·比才「扎米蕾」序曲

Georges Bizet Djamileh Overture
Overture Munich Radio Orchestra;Lamberto Gardelli - BIZET, G.: Djamileh [Opera] (Popp, Bonisolli, Lafont, Bavarian Radio Chorus, Munich Radio Orchestra, Gardelli)

孟图霍特普二世被人们视为半人半神的英雄君主,他在位统治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结束了埃及四分五裂的第一中间时期,开启了辉煌的中王朝时代

这尊彩绘砂岩雕塑并不那么注重写实性,手脚和身体的比例都没有严格按照人体来雕刻。和前文中的几位法老形象不同的是,他双手交叉在胸口,更加强调了财富和权力的统一。

相传他不仅是一位重视君权的法老,而且极力将自己神化,赋予自己天神般的威严。

▲ 孟图霍特普二世陵墓遗址与还原图

▲ 神庙壁画上的孟图霍特普二世
10
埃及士兵与努比亚弓箭手
 Wooden Models of Soldiers in Mesehti's Tomb

第十一王朝
| 2135.BC-1994.BC |


小约翰·施特劳斯「埃及进行曲」

Johann Strauss Jr Egyptian March Op.335

Strauss, Johann II : Egyptian March Op.335 Daniel Barenboim;Johann Strauss - Strauss, Johann II : Waltzes & Polkas
古埃及领土由四十多个「诺姆」组成,就是类似省或州的地方单位。梅塞蒂(Mesehti)是第十一王朝时期,上埃及的一位地方执掌者,也是一位颇有权威的祭司。
十九世纪末,他保存较为完好的陵墓重见天日,其中的两套士兵木雕备受瞩目。棕色皮肤,穿着白色短裙,手持长矛和盾牌的是古埃及士兵。
黑色皮肤的是努比亚弓箭手。努比亚曾位于埃及南部阿斯旺地区。公元前15世纪被古埃及征服,公元前11世纪脱离统治。公元前7世纪,努比亚人占领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

木雕做工非常精致,士兵的神态、发型、身姿体态、衣着和盾牌上的纹路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使得队列整齐有序却一点儿也不让人感到单调。
11
清点家畜模型
 Wooden Models in Meketre's Tomb

第十二王朝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时期
| 2065.BC-2014.BC |

 ← 滑动查看更多细节图 

拉莫「埃及人」

Jean Philippe Rameau L'Egyptienne

Concerto No. 6 in G Minor (From '6ème Pièces de Clavecin en Concerts'): L'égyptienne Moscow Chamber Orchestra;Rudolf Barshai;Jean-Philippe Rameau - Classical Tresures Composer Series: Jean- Philippe Rameau, Vol. 1

古埃及宫廷大主管梅凯特(Meketre)是一位三朝元老,侍奉了三代帝王。他所生活的年代,中国才刚刚进入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他的墓室遭受过多次洗劫,财宝洗劫一空,墓中的彩色壁画也被摧毁。所幸的是,墓中一处隐蔽的房间于1919年被发现,25件精致的木雕尘封四千年后重见天日。

▲ 清点家畜模型被发现时

这些木雕高度写实地还原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场景,包括面包制作、肉类加工、啤酒酿造、畜牧饲养、纺织编制、远航捕鱼等。

那些原本只能在壁画中才能看到的生产生活场景,被心灵手巧的匠人鲜活呈现出来。比起帝王和神灵的塑像,这些充满淳朴生活气息的玩物更令人心生触动。

 ← 滑动查看更多同时期文物 
12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双身像
Double Statue of Amenemhat III

第十二王朝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时期
| 1842.BC-1794.BC |

 ← 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阿尔伯特·凯特尔比「埃及秘境」

In The Mystic Land of Egypt

In The Mystic Land of Egypt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Royal Philharmonic Chorus;Eric Rogers - The Immortal Works Of Ketelbey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下,埃及国力强盛,境内的叛乱基本被消除。他兴修水利工程用于农牧业发展,重视艺术、航海、采矿等产业发展。

这件花岗岩双身像,之所以做成对称的模样,很可能是为了传达上下埃及在国王的统一治理下繁荣富强。

雕像中国王身材健硕优美,手托盛满鹅、鱼和莲花的盘子,这些水产品如瀑布般顺着托盘边缘滑落。

他将自己的形象与尼罗河神哈比(Hapy)的形象融为一体,传达出这样的寓意:是尼罗河神和国王赐予了埃及人民食物与富足。

 ← 滑动查看更多国王塑像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修建有两座金字塔。黑金字塔修建得较早,留有国王、王后和子女的墓室,内部空间非常复杂,因此承重能力较弱。国王真正的安息之地,是位于哈瓦拉的另一座金字塔。

▲ 黑金字塔 Black Pyramid

▲ 哈瓦拉金字塔 Hawara Pyramid

▲ 塔尖石 Pyramidion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时期逝世的几位公主的陪葬品中,发掘出了不少巧夺天工的饰品,展现了古埃及工匠高超的宝石切割、镶嵌技艺。
 ← 滑动查看更多公主饰物 
13
河马
Hippopotamus

第二中间时期
| 1781.BC-1550.BC |

沃伊切赫·基拉尔「出埃及记」

Wojciech Kilar Theme Of Exodus
Theme Of Exodus Sinfonia of London - Exodus 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ing

在第二中间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发掘出湖蓝色珐琅质地的河马雕像,接近水的颜色和河马身上绘制的莲花、水鸟的图案表明其生活环境。

河马一度被古埃及人奉为神明,雄性河马有着强大的破坏性,相传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法老就是被河马杀死的。

雌性河马为保护子女表现出的勇气更令人敬畏,因此生育女神Taweret的形象就是河马。河马雕塑也被古埃及人视为驱散恶灵,帮助死者重生的灵物,它身上画的莲花图案也有重生的寓意。

▲ 大都会博物馆的另一只 Hippopotamus

14
国王荷尔塑像
Statue of King Hor

第十三王朝
| 1777.BC-1775.BC |

亚历山大·路易吉尼:埃及芭蕾组曲

Ballet égyptien
Ballet égyptien Op. 12 - Suite : I. Allegro non troppo John Lanchbery;Anatole Fistoulari - Ketèlbey: In a Monastery Garden etc . Luigini: Ballet égyptien - Suite


荷尔王统治时间极短,在古埃及历史上是一位没什么存在感的法老。直到1894年,考古学家在黑金字塔附近发现了他的墓,才证实了他的存在。

陪葬的财宝大多被洗劫或摧毁,但这尊按照法老真实比例制作的木雕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他的体态像女人一样修长柔和,左脚往前迈的态势很少见。

法老那栩栩如生的瞳孔配上嘴角隐约的笑意,使得雕像看上去有几分诡异。他头上一双朝向天空的手臂,也是极其罕见的。

▲ 被挖去珠宝的面具和残余装饰品

15
哈特谢普苏特头像
Hatshepsut Head Statue

第十八王朝 哈特谢普苏特时期
| 1479.BC-1458.BC |

亨德尔「贝蕾妮丝」序曲

George Frideric Handel Berenice Overture
Berenice, HWV. 38 - Overture (贝蕾妮丝,作品38 - 序曲)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Various Artists - Classical the Best of... Opera, Beethoven, Handel, Mozart, Tchaikovsky, Verdi
刚刚介绍了一位体态阴柔的男法老,现在要介绍的是一位常以男性形象示人的女法老,也是掌权时间最长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相传这位女法老从年轻时就显露出了政治野心,掌权后常身着男性装束、戴着假胡须,多将自己的形象与冥王欧西里斯(Osiris)混淆。

这尊巨大的头像尽管已经破损不堪,但仍能看到她脸上的皮肤涂料采用了古埃及男性塑像常用的棕色,而且下巴上留有象征权力的长胡子。


▲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 滑动查看更多她的雕像 

哈特谢普苏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是她同父异母的兄长。丈夫在位期间她便开始执掌朝政,丈夫去世后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法老。

她逝世后,她的继子,有着「古埃及的拿破仑」绰号的图特摩斯三世掌权后,蓄意毁坏了大量她生前治国的痕迹。

古埃及历史上出现过多位女性法老:

第一王朝的摄政女王莫尼斯(Merneith)

第六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尼托克里斯(Nitocris)

第十二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Sobekneferu)

第十八王朝的纳芙蒂蒂(Nefertiti)

第十九王朝的末代法老塔沃斯塔(Twosret)

托勒密王朝的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16
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
Statue of Amenhotep III

第十八王朝 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
| 1391.BC-1353.BC |

拉莫「婚神与爱神的节日」序曲

Jean-Philippe Rameau Les fêtes de l'Hymen et de l'Amour
Les Fêtes de l'Hymen et de l'Amour: Contredanse Les Ambassadeurs;Jean-Philippe Rameau - Rameau: Le Grand Théatre de l'amour

在开罗埃及国家博物馆大厅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泰雅王后(Tiya)的巨大雕塑,脚下有他们所生的三个女儿的雕塑。

阿蒙霍特普三世执政期间,古埃及进入到了一个全盛时期,他迎娶了多位外国公主,内政外交都非常稳定,他还修建了大量宏伟壮丽的建筑。

他保存下来了大量自己的塑像(已发现超过250尊),在大英博物馆埃及馆最显眼的位置,可以看到多尊他的塑像。

 ← 滑动查看大英博物馆的雕像 

尽管这位法老非常贪恋女色,迎娶过多位外国公主,但他最亲近的女人还是他第一位妻子泰雅。

相传,刚继位的法老不顾传统门户观念,迎娶了泰雅这位来自民间的商人之女。她聪明贤惠,尽心尽力地辅佐丈夫和儿子,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被几代法老奉为女神。

1898年,她的木乃伊在皇家陵墓中被发现,直到一百多年后经过DNA的权威鉴定,才正式确定了木乃伊的身份正是这位传奇王后。

▲ 泰雅王后的头像 Bust of Tiye
17
阿肯那吞祭拜阿吞神

Akhenaten Worshiping the Aten


第十八王朝 阿蒙霍特普四世时期
| 1350.BC-1333.BC |

菲利普·葛拉斯「阿肯那吞」前奏曲

Philip Glass Akhnaten Prelude
Akhnaten/Act 1. Prelude. Refrain, Verse 1, Verse 2 Philip Glass - Akhnaten

阿蒙霍特普四世,更常被称为「阿肯那吞」,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泰雅的儿子。他一登基就发起了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宗教改革。

他将原本处于不是很显赫地位的太阳神阿吞(Aten)提升为唯一应该被信奉的主神,并采取了改名、迁都、废旧神等措施推行,想借此削弱原本宣扬阿蒙神的祭司势力。

但他这一系列举措在当时过于激进,以失败告终。这块浮雕出土于国王墓室,画面中他手持莲蓬,带着妻子纳芙蒂蒂(Nefertiti)及孩子们祭拜太阳神阿吞。

▲ 阿肯那吞塑像 Statue of Akhenaten

▲ 王后纳芙蒂蒂 Statue of Nefertiti

▲ 阿肯那吞与纳芙蒂蒂
Akhenaten and Nefertiti
18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Tutankhamun Gold Mask

第十八王朝 图坦卡蒙时期
| 1333.BC-1323.BC |

阿尔弗雷德·纽曼「帝王谷」

Alfred Newman The Valley Of The Kings
Valley of the Kings (A. Newman) William Stromberg;Moscow Symphony Orchestra - HERRMANN / NEWMAN: Egyptian (The)
1922年,图坦卡蒙的墓穴被发掘,引起轰动。这位早夭的少年国王的墓穴,是整个帝王谷至今发现的唯一没被盗窃的国王陵墓。
这一方面,因为图坦卡蒙在历史上是个几乎被遗忘的短命国王,另一方面,河流和雨水造成的沙石滑坡正巧掩盖了墓穴的入口。这位最不起眼的国王,如今成为了最为人熟知的一位!

由于他很可能是被谋杀后草草下葬的,从墓室的规模和壁画的精美程度来看,远远不及帝王谷那些被洗劫一空的墓穴,但出土的珍宝足以震惊世界。

▲ 图坦卡蒙墓穴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这位少年国王,是阿肯那吞和纳芙蒂蒂的儿子,原名叫「图坦卡吞」后改成「图坦卡蒙」,可见当时信奉阿吞神的宗教改革并未成功,对阿蒙神的崇拜仍然是古埃及信仰的主流。

他的木乃伊被层层镶套地保存。石棺外部有四层贴金的橡木棺椁和一层麻布,最外层的棺椁尺寸几乎填满了整个空间。石棺内部有三层金棺,最后一层里有套着黄金面具的木乃伊。

另外两间墓室中的珍宝,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包括阿努比斯祭坛、黄金战车和王座、雪花石膏内脏瓶和香水瓶、黄金塑像和宝石胸甲等。




 ← 滑动查看更多珍宝 




19
拉美西斯二世幼年雕塑
Ramesses II as a child

第十九王朝 拉美西斯二世时期
| 1279.BC-1212.BC |

塔尔贝格「摩西主题幻想曲」

Thalberg Fantasia Op. 33
Thalberg: Fantasia, Op. 33 (On a Theme from Rossini's 'Mosè in Egitto') Poternaw Piano Duo - The Piano at the Opera, Fantasias by Czerny, Glinka, Thalberg & Liszt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法老,《圣经》中摩西出埃及的故事大约就是发生在这位法老的统治时期,他执政时期是埃及最后的辉煌时代。

拉美西斯二世从年幼起便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在位时间非常长,活到了九十多岁。他留下了多尊宏伟气派的巨型石像,相比之下,这尊儿童形象的雕塑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这尊雕像的主体是用花岗岩雕成,鹰神的脸部用的是石灰岩。年幼的法老在鹰神的庇佑下,右手食指托腮,左手握着芦苇,头顶着太阳圆盘。这几件事物共同构成了他名字的象形文字。

▲ 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Ramesses II in Memphis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修建了许多大型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秘壮观的阿布辛贝神庙和坐落于底比斯的陵庙拉美西姆

他主持扩建了卢克索神庙,并在门口矗立起两座刻满象形文字的方尖碑。其中的一座方尖碑,于1831年被当时的埃及总督献给了法国,立在了巴黎协和广场。

▲ 阿布辛贝神庙 Abu Simbel

▲ 拉美西姆 Ramesseum

▲ 卢克索神庙与巴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

关于拉美西斯二世,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件。他原本埋葬在帝王谷,但由于墓地遭到洗劫,祭司便将他的木乃伊几经转折藏在了另一座墓室内,这才完整保存至今。

1974年,由于保存不当,他的木乃伊滋生了细菌和寄生虫,需要送往法国“医治”。但当时的航空公司,对运输木乃伊等行为控制得非常严格。

为了送法老出国,政府特地为他办了护照,并以盛大的军礼送至机场。飞机降落在法国机场后,木乃伊再次接受了国家元首级的盛情欢迎。

▲ 拉美西斯二世的护照

20
舍顺克二世臂环
Bracelet of Shoshenq II

第二十二王朝 舍顺克二世世时期
| 945.BC-924.BC |

纽伯尔德「埃及遗产」

Soon Hee Newbold Egyptian Legacy
Egyptian Legacy (Arr. C. Rydlund for wind ensemble) Las Vegas Academy of the Arts Philharmonic Orchestra;Eric McAllister - 2014 Midwest Clinic: Las Vegas Academy of the Art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ive)

舍顺克二世是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统治者,他的身世和墓葬也一直是考古界颇有争议的谜团。

1939年,他的棺材被发现,他的遗骸上戴着黄金面具,精美的胸饰以及一对由金子、宝石、肉红玉髓、白色珐琅和天青石制作的臂环。

臂环上有着「荷鲁斯之眼」。相传鹰神荷鲁斯的左眼代表月亮,右眼代表太阳。荷鲁斯之眼作为陪葬饰物,有驱邪和保佑重生的寓意。他的银质棺材也是鹰神荷鲁斯的形象。

最后补充一件非常重要
但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文物

21
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托勒密五世世世时期
| 196.BC |

柏辽兹「埃及艳后之死」

?Berlioz La Mort De Cleopatre
La Mort de Cleopatre Beatrice Uria-Monzon;Pas-de-Calais North Regional Choir;Lille National Orchestra;Jean-Claude Casadesus - BERLIOZ: Cantatas

晚王国时期的埃及,接连遭受努比亚人、亚述人、波斯帝国的入侵和统治。公元前332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荡平波斯帝国,被埃及人拥戴为法老。

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的手下开创了古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

托勒密王朝的官员大多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这座「罗塞塔石碑」上,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希腊语三种字体,刻着托勒密五世的诏书。

1799年,随拿破仑攻入埃及的一名上尉,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发现了这块石碑。后来在英法战争期间辗转到了英国,1802年收入大英博物馆,它是破译失传千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钥。

▲ 石碑模拟还原图

古埃及的王冠和权杖

最常见的几种王冠和权杖

▲ 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埃及艳后

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治者,分别佩戴白冠(Hedjet)和红冠(Deshret),只有统治全埃及的法老,才能佩戴双冠(Pschent)



两侧有羽毛,顶部有太阳圆盘的阿泰夫(Atef)通常在宗教仪式中佩戴。另外还有一种有犄角和太阳圆盘的双羽冠(Swty)。





带有眼镜蛇的蓝色王冠(Khepresh)是战争期间国王佩戴的王冠,有一种跟它形状接近的帽冠(Cap Crown)。金鹰王冠(Vulture)是王后、女大祭司或女法老的王冠。




王巾(Nemes)是法老的石像和棺材上最常见到的一种头巾,额前有鹰头和眼镜蛇头,一般是非常隆重的场合佩戴。还有一种头巾(Afnet )与她相似。

前面介绍了有双羽的阿泰夫冠,下图右侧的是这种冠的复杂版,也被称作三重阿泰夫冠(hemhem),它更加强调了法老的威严。


一手握着牧羊钩(Crook),一手握着类似鞭子的刑具(Flail),双手交叉叠放在胸前,是古埃及法老的塑像和棺材上常见的姿势。两根权杖象征着法老对国家的统治力。

下面三种权杖都是古埃及文物中常见的,从上至下名称分别是:源自纸莎草形象,具有护身符作用的Wadj;象征着权力和神性的Was;常刻有姓名和符文的Sekhem-Scepter。

古埃及简史

部分年代划分尚存争议

 1 


前王朝时期

时间

前5000-前3100

王朝

阿姆拉特文化

格尔津文化

涅伽达三期文化

蝎子王二世

蝎子王二世是古埃及传说中的一位君王,他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尚有争议。

他的形象,及七瓣玫瑰标志常出现在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的工艺品中。

美尼斯

美尼斯是第一位法老,统一了上下埃及,在孟斐斯建都,开创了古代及第一王朝。

他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帝王,比中国传说中的黄帝还早近五百年。

 2 


早王朝时期

时间

前3100-前2686

王朝

第1-2王朝

 3 


古王国时期

时间

前2686-前2181

王朝

第3-6王朝

胡夫

这一时期常被称作金字塔时期,政局稳定,法老专注于为自己修建陵墓。

胡夫是第4王朝的第2任法老,著名的胡夫大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壮观的建筑。

孟图霍特普二世

第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孟图霍特普二世最终重新统一了埃及。

在他统治的这个时期,中国刚步入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4 


第一中间时期

时间

前2181-前2055

王朝

第7-10王朝

 5 

主题

中王国时期

时间

前2055-前1650

王朝

第11-14王朝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是第12王朝的第6任法老,他统治期间是古埃及的一个鼎盛时期。著名的黑金字塔原本为他而建。

中王国时期前两个王朝,埃及政局比较稳定,统治者重视艺术、水利、采矿和外交。

卡摩斯

第12王朝之后,埃及陷入了又一段动荡时期,约公元前1650年被异族喜克索斯人统治。

由埃及人建立的第17王朝,开始了对外来统治者的反击,最后一任法老卡摩斯,将喜克索斯人赶到了下埃及。

 6 


第二中间时期

时间

前1650-前1550

王朝

第15-17王朝

 7 


新王国时期

时间

前1550-前1069

王朝

第18-20王朝

图坦卡蒙

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国力最强盛的阶段,许多著名的法老出自这一时期。

1922年,图坦卡蒙的墓穴被发掘,大批精美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他也成为了人们最熟悉的一位法老。

普苏森尼斯一世

第20王朝末期,由于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古埃及帝国走向分崩离析,经历了长期的割据战乱。

1939年,第21王朝的国王普苏森尼斯一世墓穴被完整发掘,掀起又一波考古热潮。

 8 


第三中间时期

时间

前1069-前664

王朝

第21-25王朝

 9 


晚王国时期

时间

前664-前332

王朝

第26-31王朝

亚历山大大帝

晚王国时期的埃及,接连遭受努比亚人、亚述人、波斯帝国的入侵和统治。

公元前332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荡平波斯帝国,被埃及人拥戴为法老。

埃及艳后

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后,他的手下,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创立了新王朝。

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就是著名的埃及艳后,她的自杀宣告了王朝的结束,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行省。

 10 


托勒密时期

时间

前332-前30

王朝

托勒密1-14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