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123xyz123 2020-01-0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诗词中唯美意境

这首词是作者以66岁高龄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虽说是怀古之作,实际上寄寓了深沉的伤今之意。表达的仍旧是作者那“穷且弥坚”的抗金大志以及反对轻举冒进的正确主张。起笔之句极是苍劲雄浑,正如苏东坡之“大江东去”江山永在而英雄难觅,感慨颇多。“舞榭”之句紧承上意,极叹人物俱非,情怀越发沉郁苍凉。“斜阳”三句记南朝刘裕曾在此地住过之事。“想当年”三句回忆宋武帝刘裕当年的英风豪气。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苍劲雄浑的气势

怀想当年的孙权、刘裕之类英雄豪杰,慨叹的当然是今日之英雄无觅。下阙继续回忆历史故实。“元嘉”之句记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轻举妄动,落得狼狈逃归的历史事件,寄托的是作者坚持抗金复国,但又反对轻举冒进的良苦用心。“四十三”之句记述作者重过此地时的无限伤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作为忠义军掌书记,奉命归朝,到开禧元年(1205年)知镇江府,前后恰是43年。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苍劲雄浑的气势

然而43年过去了,一个雄姿英发的少年将军,已然变成了白发苍颜的66岁老者,而中原大地依然陷于敌手,其间的万千感慨又岂是言语所能尽述呢?因此“可堪”之句明显致吊古之意,叹当年宋文帝北伐武功不竟,致使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饮马长江;暗里寓寄对今日国势(金人之猖狂正与佛狸相同)的伤感之情。最后三句,他以战国时赵国老将廉颇自比,再一次发出了雄心犹在的沉痛呼声。苍凉欲绝,传响千古。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辛弃疾雕像

从20多岁时写下前面那首《水龙吟》,到60多岁写下这首《永遇乐》,相隔近半个世纪,然而作者始终念念不忘中原沦陷区的土地和人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一天也没有松懈过。“穷且弥坚”、“老当益壮”,正所谓“男儿到死心如铁”,即目之屈子复出,词家之《离骚》亦不为过。辛弃疾作词喜欢大量引用典故,词论家常将此指为辛词一病。即所谓的“用事多”、“掉书袋”,这里所举的两首词,恰好反映了辛词的这一特点。然而是否真的就是词家一病呢?事实上它不仅涉及一个用典是否贴切、有新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包括宋诗、宋词,甚至宋代散文的整个宋代艺术的审美风尚,以及宋代文学的变革的问题。简而言之,在宋代,中国艺术较之唐代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每当读辛弃疾的词,心里感到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豪放狂荡的词风

辛弃疾雕像

审美风格、风尚也随之有所改变。体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意象美的理性美、知识美等新的美学追求。辛弃疾的词,含义深广,人称句上有句、句下有句、句中有句、句外有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凭借渊博的才学和深刻的思想功力,洒脱自由地广取典故人词。像这两首词中所引用的典故,可以说无不恰当贴切、含蕴深广,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情思内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