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研究》2019年第4期

 wunianyi 2020-01-02

四十年前,1979年12月一个寒冷的下午,吴恩裕先生正在北京大学西斋的居室中,撰写《我对曹雪芹上舞台或上银幕的看法》。行笔至最后一行时,因心脏病发作,从破藤椅上跌落下来,终因抢救无效而撒手人寰。那是他刚刚过完七十周岁生日的两天之后。由于事发仓促,当时围绕着他发表的有关《废艺斋集稿》研究文章所进行的学术讨论,也戛然而止。吴先生置身其中、浓得化不开的愤懑伤怀,也随着时光悄然淡去了。本刊在今年第3期以《废艺斋集稿》研究为专题进行组稿,本期则继续发表相关文章,以表达对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和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

中国传媒大学朱萍副教授作为本期轮值主编,尤为关注《红楼梦》海外译本及传播研究,邀得数篇力作,以飨读者。

作者·时代”一栏,沈治钧《关于<李陈合册>及钱维城》一文详细介绍了张大镛所著《自怡悦斋书画录》中所著录的《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合册》,并论证了此册中之“曹君芹溪”即《种芹人曹霑画册》中的曹霑,对曹雪芹与钱维城有可能交往进行合理推论。虽然文中有关雪芹行状之推想与以往研究结论抵牾,但其献出材料有助了解曹雪芹相关亲友之交游情况。张志在《“曹雪芹书箱”上“续”字、“兰”字及摹本“腊”字的草书写法》一文中指出因判断以上三个字是古今写法的混合物而认为书箱子为作伪的判断是靠不住的。

作品·影响”一栏,刘世德《薛宝钗与薛蝌齿序问题辨析》一文认为:通过文本分析,在薛宝钗和薛蝌的年龄问题上,《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存在矛盾,从而侧面说明并非是同一个作者完成。黄斌《一桩绘事,四人情致》一文通过对大观园行乐图的绘制事件来分析黛玉、宝钗、惜春和贾母在其中的不同反应,可以了解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妙笔。梁从峨《〈红楼梦〉中“石头”寓意诠释的历史演变》一文通过贾宝玉与“阳明学”之思想关联的分辩,爬梳不同时期以心诠释石头的历史内涵,从而指出不能仅因《红楼梦》中的石头蕴含某种现代性精神,就借题发挥出建构现代启蒙思想的价值根基。刘紫云《〈红楼梦〉的物质纠纷与性别秩序的重构和瓦解》一文对小说通过物象所引发的矛盾来解析家族秩序的崩塌,并因此引发对宝玉所重构新秩序的冲击进行合理分析,为小说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翻译·传播”中,朱萍、赵楠《〈陈广才红学研究藏书目录及评价〉的红学目录学史及域外传播史意义》一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状况提供了翔实的材料。管恩森《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为例,探究《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吸纳、转化与意义生成。张逸琛《〈红楼梦〉法语全译本内副文本的作用》一文,详细介绍了法文全译本的内副文本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李逸津全文翻译的《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对〈红楼梦〉的阐释》一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今俄罗斯国汉学家对《红楼梦》研究与认识的最新水平。

纪念·传承”中,董学美所撰纪念吴恩裕先生的文章《“曹雪芹反儒近墨论”对曹学的贡献与启发》,选取思想史的视角,对“反儒近墨论”进行分析,指出吴先生之所以认为曹雪芹有“反儒近墨”思想,主要是从论世的角度所发挥,而非基于儒墨原始精神的理解。这一点,恰好可以反映吴恩裕先生学术研究的精神旨归。罗兵整理的对台湾红学家王三庆的访谈录,除了学界掌故之外,尚有《红楼梦》的版本探讨值得读者留意。

文化·艺术”一栏,三篇文章各有千秋。其中黄云皓《惜春大观园居所建筑意境探微》一文,通过对中国古建专业术语的分析,以画面细致还原蓼风轩、藕香榭、暖香坞的构建格局,尤其推考蓼风轩乃高墙环护的坞堡式建筑,别有新见。奚沛翀《论雍乾时期清代宫廷绘画风范在〈红楼梦〉中的表达》与王怀义、申丽媛的《真境与迷境》二文均注意到了怡红院建筑所显现的西洋元素。

书札·随笔”一栏,方晓伟《对“红楼宴”文化品牌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反思》中对扬州“红楼宴”的开发、推广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如何更好打造‘红楼宴’文化名片提出了建议。孟宝跃《〈红楼梦〉中书体名称寓意》一文就书中十余处不同书体名称进行分析,认为各书体的使用都有其不同含义,不仅可以看出作者意在人物塑造,也可帮助判断《红楼梦》前后之内在关系。

本期文章论及《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关系者,仍是见仁见智,无法形成共识。这种状况,对于当下教育部所推行的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也造成了实际的困扰。《红楼梦》阅读与高考关联在了一起,牵动的不仅是学生的兴趣。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都纷纷向社会推介自己的版本,有的出版社还推荐了几种版本供选择。对于教育界来说却越加迷惘,到底该读哪个版本?有没有最权威版本?毋庸置疑,这是红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学术研究应为大众应用提供指导和引领,鉴于红学界对此问题尚未公论,本刊希望更多学者关注“《红楼梦》整本阅读”的研究,从版本选择、主旨把握等方面做深入思考,为教育界提供教学参考。


 编后记

本期目录

作者·时代

沈治钧:关于《李陈合册》及钱维城  

张   志:“曹雪芹书箱”上“续”字、“兰”字及摹本“腊”字的草书写法 

作品·影响

刘世德:薛宝钗与薛蝌序齿问题辨析  

梁从峨:《红楼梦》中“石头”寓意诠释的历史演变——兼谈贾宝玉与阳明学  

黄   斌:一桩绘事,四人情致——从“大观园行乐图”事件看《红楼梦》“一笔多用”之妙 

刘紫云:《红楼梦》的物质纠纷与性别秩序的重构和瓦解

翻译·传播

朱   萍  赵   楠:《陈广才红学研究藏书目录及评价》的红学目录学史与域外传播史意义

管恩森: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

张逸琛:论《红楼梦》法语全译本内副文本的作用

李逸津: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对《红楼梦》的阐释

纪念·传承

董学美:“曹雪芹反儒近墨论”对曹学的贡献与启发——纪念吴恩裕先生

罗   兵:王三庆教授红学访谈录——以《红楼梦》为中心  

文化·艺术

黄云皓:惜春大观园居所建筑意境探微  

奚沛翀:论雍乾时期清代宫廷绘画风范在《红楼梦》中的表达  

申丽媛  王怀义:真境与迷境——重探作为“迷楼”的怡红院

书礼·随笔

方晓伟:对“红楼宴”文化品牌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反思

孟宝跃:《红楼梦》中书体名称寓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