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 前言

 峨眉佛光 2020-01-02

老子与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的内容极少,很难找到材料来发挥,《庄子》则不同。后代文人如李白、苏东坡等,对《庄子》推崇备至;金圣叹更称《庄子》为“六大才子书之第一本”,对后代的哲学与文学影响深远。

学习《庄子》,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生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道家思想的机会,比起儒家是较为难得的。

儒家思想对我们的社会及生活深具启发作用,它的核心观念是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但是,天下人都可以称为别人,对个人生命产生相当大的压力。所以孔子被守门人形容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明知理想无法实现,还是努力去做,因为他的动力在内不在外。如果动力来自别人的要求,还可以推托,若是来自自己的真诚,力量由内而发,就无怨无悔。

所以学习儒家思想,会引发个人的使命感,将自己的生命与社会责任结合,一心要改善这个世界,深具济世精神。首先对个人修养产生影响,进而使个人的生命安顿于社会。

然而,人到中年,如果只有儒家思想,会发现生命的格局有限,因此不禁让人思考,古代中国是否有些思想能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人生,并在学习之后,对生命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达到不同的境界?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道家”。学习《庄子》,正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生。

适合学道家的三种人

历来学者认为,有三种人适合学道家。

第一种,是年纪很 大、经历过各种人生考验,将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看透的人。他们学习道家,一学就会,因为有生命经验作为对照。老子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种,是失意的人,有很高的才华,但怀才不遇。失意之人常处于逆境,长久下来也可得到许多体会。

有些人说自己失意,其实是正常的,因为并无特殊才能。如此直接的批评看似无情,但读过《庄子》后,你会发觉像庄子这样的人不得志,才真的是失意。

学道家就像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人生短暂,生命可贵,愈早觉悟愈好,不要存有幻想。就这点看来,庄子实是第二种人的代表人物。

第三种,是特别聪明的人,知道人生在世,有机会就要学习道家。

所谓聪明,就是要懂得变通。正如孔子说交朋友有四种层面,第一是可与共学(一起学习);第二是可与适道(有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携手走上人生正途);第三是可与立(一起在社会上立足,坚持某些原则,在这些原则上建立自己的人生);第四是最难的,可与权(一起商量)。“权”指的是通权达变,而智慧的用意,正是在于能够变通。譬如,遇到一座山挡在前面,变通的方法是绕道而行,而非愚公移山。

因此学习道家,要先把以前的观念暂时搁置,才能欣赏庄子思想的美好。

庄子― 前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