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搞定自己的负面情绪

 柔和谦卑真是好 2020-01-02

我太难了

一年又一年

伴随着头发越来越少

记性也变得越来越差

更可怕的是

记性这倒霉孩子

偏偏喜欢跟我作对

好事记不清

坏事忘不掉

不仅忘不掉

还喜欢隔三差五跳出来

反复在心里打转

让人越想越难受

新的一年

我的心愿就是成为朱丹

和世界和平

100秒教你搞定负面情绪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情绪急救》

盖伊·温奇 著

点击封面1元听解读


自责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和朋友吵了次架,一个星期之后想起来还是心里难受;

被领导说数据不好,以后每次开会前都会紧张得想吐;

因为犹豫错过了好机会,事情过去三年还是意难平……

反复回味痛苦记忆,其实是一种情绪问题,心理学上把它叫作“情绪反刍”。(到底是谁把伤心事刻成DVD在我的脑袋里循环播放?)

“反刍”本身是个形容动物的词。

像牛、羊、鹿、骆驼之类的食草动物,它们在进食一段时间以后,会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虽然听上去有点恶心,但这是动物进化的结果,能让它们更充分吸收营养。

但是,人类的“情绪反刍”,除了恶心自己,真的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它和反思不一样。反思当然是件好事,可以让我们的坏毛病悬崖勒马。

小编昨天一个不留神,点开了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整个人被吓到满头冷汗——

这样的数字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也太能花钱了吧?

我从哪儿偷来这么多钱花?

吓得我当晚就放弃了夜宵老实吃食堂,为新一年的生活攒下了50元的梦想基金。

而反刍呢,往往会把很小的一件事“越描越黑”。因为,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时,很难客观地看待问题,往往会把事情想得比实际情况糟糕一百倍。这样的主观想象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自闭,被悲伤的情绪绑架。

所以,当“反刍”这种负面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干预。(请跟我一起念: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生气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作者在书里提到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改变视角,一个是分散注意力,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

先讲改变视角,它可以降低反刍的强度。比如,开会复盘数据,老板指出你负责的部分数据难看,当场给了你个难堪。的确,搁谁都不会开心。

但是,如果你一直用自我沉浸的视角回忆这件事,每想一次都会加重一次痛苦——

我怎么这么差劲啊?

领导会不会想开除我?

同事们是不是都在笑话我?

然后整个人魂不守舍,工作可能又会出现更大的失误。

被批评之后,最应该做的是把自己从自责的怪圈里拽出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旁观者,然后用第三视角,去回顾当时发生的一切。

你可以把挨骂的自己想象成任何一个好朋友。如果是她告诉你,今天开会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怎么安慰她?

“没事儿,谁还没被老板骂过。

“不骂人她就不是老板了。

“老板骂完你还要忙着开下一个会骂别人,转脸就忘了。

安慰别人的时候,我们也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天塌了也能看得很开。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学着替自己找找理由呢?

生活已经这么难了,要学着放自己一马。

如果自责漩涡的惯性太大,实在是脱不了身,作者又给出了第二条建议,那就是分散注意力。它可以降低反刍的频率。

你可以暂时不要去想这件事,立刻做些放松娱乐的活动转移注意力。比如打两把游戏,看看最近的综艺,补一下最近新出的剧。(爱豆他不香吗?都下班了还想上班的闹心事儿干啥呢?)

毕竟,时间是最好的痛苦稀释剂,过了这一阵儿,时间会把你变成局外人。再回望当初那个压得你喘不过气的大山,可能也不过是个小土坡罢了。

类似的会让人陷入“情绪黑洞”的病症还有很多,《情绪急救》这本书里就列举了造成心理伤害的“七宗罪”——

拒绝:日常生活的摩擦伤害

孤独:人际关系的“肌无力

丧失与精神创伤:心理的伤口

内疚:情感体系的毒药

反刍:重新揭开结痂的伤疤

失败:情绪“感冒”如何发展为心理“肺炎”

自卑:削弱你的情感免疫系统

和“反刍”一样,其他六种情绪问题也都有它对应的自救办法。

《情绪急救》的作者盖伊·温奇是一位临床心理医生,大量的诊治经验使他的建议简明有效。

有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兴奋不已,在豆瓣上疯狂打call,“这哪是一本书啊,分明是一颗药啊!有没有6颗星!

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清自己的情绪到底是“感冒”还是“胃痛”,然后对症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