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财经新闻第一本书:记住这4点,打好你的财富保卫战!

 书语人间 2020-01-03

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252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在当今这个社会,除非你家里有矿,钱用到你见上帝那一刻都有剩余,你都得关心一下财经新闻。因为,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新闻,都会影响到你的财产安全,和你的投资决策。


那么,纷繁复杂的新闻里,都有哪些是你需要高度留意的呢?

在这本《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书》里,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将和资深的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手把手教每一位新闻读者,看懂深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新闻。


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01.

回归源头:究竟什么是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我们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接收到铺天盖地的财经新闻。那么,这些新闻里,哪些才是值得我们留意的呢?

这里,灵遥希望你记住一句话,那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也就是说,在和平年代,「好」的消息,如,生产力提高,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这些都是常态,你不用太关注。而,那些不好的事情,如,失业率提高、战争、有人杀人放火一类的消息,才是你真正应该关心的。

毕竟,新闻的真相在于「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那么,在读财经新闻的时候, 你是否要有很多经济常识呢?其实,有一些就可以了,二懂二不懂最好,

因为,在很多时候,你的常识,再加上对你对新闻里利益相关的判断(比如,学校校长谈升学率、公安局局长谈犯罪率、保险公司领导谈保险销售,等等)就可以让你明白这条新闻你到底是该反着听,正着听,还是压根不用听了。

另外,我们再来说一下对新闻里报道的别人大赚的消息,该怎么去取舍。

每个人都希望一夜暴富,有的人确实是「祖坟冒青烟」 —— 成功了。一套房,一只股票,赚得的盆满钵满。


不过,Ta的成功,你是否可以复制,得看是投资,还是投机。

我们先来看「投资」取得的成功,即,你买入了一个产品后,这个产品给你带来的持续性收益。

比如,你出租房屋得到的租金、购买债券得到的利益等等,这些都是投资带给你的收益,只要时间够长,有复制的可能性。


另一个种成功是投机带给你的成功,建立在有人亏损的基础上。

比如,你低价买了一个房子,然后指望在房子价格变高后,把它转手卖给别人,赚来利差,这个就是投机收益,别人能赚到,你未必能复制。


那么,「投资」和「投机」究竟该怎么选呢?

在英文字典里,投资(investment)和投机(speculation)都是创造财富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得多投资,少投机。

因为,老百姓们往往是最后得到消息的人,也就是说,你玩的都是别人玩剩下的,即便进去了,多半也会被机构投资者「剪羊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厉害的投资者是如何用舆论赚钱的。如果你有接触过经济学,那么,你便会知道供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我举个例子,一个苹果,10个人抢着买,那么,这个卖苹果的老板便可以抬高苹果的价格,利用苹果的稀缺来赚钱。

反之,现在若是有10个人抢着把苹果卖给一个人,那么,这个买家便可以利用自己的稀缺性,来和老板们讨价还价,以最低的价格来购入这个苹果。


于是,厉害的投资家便会利用传媒来控制舆论,在自己想要买进时,唱衰市场,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来打压市场价格,低价购入。

当他们手里囤积了一定的数量后,自己想要卖出时,他们便会唱红市场,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来抬高市场价格,高价抛售,而这中间的差价,便是他们这次投机的收益。


因此,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网红和美妆博主即便家里的产品用都用不完,还会去网上各种po出自己新入了某个最新产品的消息了吧?

(人家背后有人呀,兄弟)



02.

看好你的菜篮子:

通货膨胀到底是个什么鬼?


虽然市面上的财经新闻层出不穷,但是,有一个数据是每个人都该关心的,即,物价指数,和与它密切相关的通胀数据。


作为一个操心着衣食住行的老百姓,在工资没有增长的时候,物价若是上涨的过快,会从极大程度上拉低你的生活质量。


那么,物价为何上涨呢?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货币发行量太多,结果贬值了。

也就是,你以前1块钱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要多花好几倍的价格才买得到了,你的钱自然就不经花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通胀呢?

首先,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轻微的通胀可能是正面的。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每个月的工资可以轻松地cover掉一个月的衣食住行,那么,不少人可能就会跑去划水了。

但是,这个通胀一旦过高,出于对未来买不起生活用品的担忧,人们会把大量的钱从投资账户和银行账户里取出来,开始囤积商品,导致商品的短缺,和价格的进一步飞升。


不过,好在出于稳定国家经济的考虑,政府部门都会在通胀时出台「救市政策」。

比如说,央行会在出现了通胀以后,采取调整存款金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调节货币的供给,把通胀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然而,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通胀根本就不该是常态,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劳动效率飞速提高,商品本该越来越便宜才是。


但是,受到了凯恩斯学派的影响,不少国家认为适度的通胀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便放任通胀,超发货币,整出了一波接一波的金融危机,使得一群群人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然而,在通胀过后,伴随必然是一阵接一阵的通缩,因此,不少国家的经济也如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03.

人民币的升贬,都关你我什么事?


2010年,我刚出国念书的时候,常常发现英国百货公司里都陈列着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这些年出国旅游的时候,我发现,标签上的China,开始逐渐被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取代。


这个变化,其实反映的是,人民币的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说起以前的中国,世界上普遍的印象就是人多资源多,劳动费便宜。于是,不少公司在国外设计完商品后,便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再把生产好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去赚差价。


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成了世界的工厂,劳动人民们用廉价的劳动力、宝贵的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世界,尤其是美国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品。


However,资本家的压榨永远都没有尽头。

在发现中国在贸易中赚到了巨大的利润,储备了N多外汇后,便开始起了「撤资去东南亚办厂,升值人民币」的歪脑筋。





04.

是专家还是骗子:股神的话能听吗?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财经专家的话,究竟该怎么听。

在阅读下面的内容前,请思考一下下面的三个问题:

  1. 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一边警告大众「金融衍生品是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边纵容自己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衍生品市场的最大玩家?

  2. 为什么高盛公司常常言行相悖,一边唱多,一边做空?

  3. 为什么市面上的投资消息,总是一个人喊你往东走,另一个人让你往西走?


巴菲特:怪我咯????

嗯,你现在有答案了吗?我们来看看教育投资者们做长线的「股神」巴菲特,自己是如何管理手里对冲基金的吧!

1957年到1969年的12年里,巴菲特管理着一只对冲基金,使得他的个人资产从10万美元增长到了2600万美元。

然而,这段时间,反复和投资者强调「要长期持有」的巴菲特,却一再地做套利交易,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甚至,纵观巴菲特进半个世界的投资生涯,他真正持有的股票总共只有7只,绝对不超过他全部资金的20%,而且,更为讽刺的是,按照有关规定,巴菲特作为那7家长期持有公司的大股东,想抛都抛不了。


可见,「无奸不商」这句话是更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进了「投机」这个圈子,你赚来的每一笔,都是别人手里的血汗钱,真的能指望人家把自己发大财的方法事无巨细地传授给你吗?

Too youngtoo naive呀~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如何看好自家的钱袋子呢?

很简单,不要盲从任何预测性言论,尤其是在这个人是某个银行,或是政府机构派来的财经专家时。

因为,保险公司的人永远会劝你买保险,银行行长永远会劝你把钱放进银行理财,券商永远告诉你炒股没错,知识付费平台永远告诉你要「多提升自己」,情感专家永远会希望你感情出问题~

哈哈哈哈哈哈~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希望,你在投机的市场里,能玩得开心~

祝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