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参加付费社群的人很多,逆袭的却很少?

 书语人间 2020-01-03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如果说第一类人是为了生存,才发发广告,推推课程,那第二类人,可以算是朋友圈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了。

他们时不时地,就会晒出自己参加了某个社群后的打卡记录、转发各种免费听课的推送,或是,晒出自己出席各类培训会场,与大咖合影的照片……


也许,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年轻有为,求学上进的大好青年,但是,灵遥却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想要走捷径,快速复制别人成功经验,吸取他人思考的结果的「学习粉」罢了。


对这样的人来说,付费社群参加得越多,往往会越焦虑。因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怎么才是有效的学习,和真正的链接。

玩付费社群的朋友们都知道,社群的运营官们,往往都会在开营仪式上,让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以此来活络群里的气氛。这就像是你新来到了一个线下的培训班,在第一节课正式开始前,老师也会组织你们相互认识。

结果,这自我介绍刚一做完,抱大腿的「学习粉」们,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知道了我一天读1本书,写1篇拆书稿后,会跑来问我各种问题,如,

—— 灵遥呀,一天读完一本书,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 灵遥呀,一天写完一篇文章,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 灵遥呀,写一篇文章,你的观点和素材都是哪里找到呀?
—— 灵遥呀,你微信公众号的排版,是怎么弄的呀?
—— 灵遥呀,……

诸如此类。

但是,对这种问题,我往往是没有兴趣回答的。

第一,我很忙,每天都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处理,我如果把这1个小时用在了给你解答这个问题上,我就不用工作了。

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重要,不解决你就难受,那么,请付费咨询


第二,这一类问题,一看就是没有思考过的,因为,你提问的主语,都我武灵遥,而不是你自己。所以,我就算给你回答了,其实也没什么用。最多你在听完后,会感慨一句,「哎,武灵遥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呀」。

我认为,你有这个时间听我闲扯,听我吹牛逼,不如去看看乔布斯、马云、任正非等大佬的传记,人家的人生,那才叫一个精彩。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的一个成语,叫做「空中楼阁」,说的是,有一个人,在外出办事的时候,看到了在云里雾里,有一座特别漂亮的房子。

于是,他便暗暗地把这个房子的样子,记在了脑海里,回家后,便对工人们说,我也要那样的一座房子。

结果,在工人们砌砖的时候,他突然大怒,说,我不要下面的,我就要上面的那个。


别笑,你看看他,再看看你身边的「学习上瘾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时候,不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然后反复死磕,而是,去社群里,打着「链接」的旗号,各种抱大腿,求带飞。

你说吧,你和人家大咖压根就不在一个段位上,你有什么资源和给人家,又谈何链接?你怎么不和马云,和王健林,和刘强东去链接一下呢?他们手里的资源不是更多吗?

并且,你信息发得越多,人家越是反感你,越是懒得搭理你。没办法,文章写得好好的,突然来几十条信息,打开一两条,都是在提要求,你说,如果是你,你烦不烦?

当然,如果人家看你长得不错,想要和你处对象,或是,看你是个「可塑之才」,想从你身上赚点钱,来还下个月房贷,也许会「有偿」帮你做个咨询哟。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困扰了你好几年的大问题,别人真的点你几句,有用吗?

比如,你问人家怎么投资赚到钱,拜托,人家有那个能耐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早去投资去了,哪有时间在微信里陪人闲聊。

再比如,你问人家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我该如何开启我的副业、我该不该辞职回家带孩子,等等,别人的成长经历、见闻、学识、周边资源、专业背景与你完全不同,你凭什么认为适合人家的方式,就一定适合你呢?


那么,社群就完全没有价值了吗?

当然不是,在能力够了以后,你完全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链接到真正有价值的资源,然后变现


于是,灵遥在这里,想结合自己参加付费社群学习,和运营社群的经验,来和大家谈谈我的两点想法:

第一点,社群里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去听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是,主动参与社群内话题的讨论。

比如,在书评小组开营的第一次活动中,我就和另外三位运营官官一起举办了一次茶话会,主题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电影?

尽管这次活动,只有56个人参加,但是,我们都在接近2个多小时的深度沟通里,找到了书评和影评的写法,也在分享中,发现「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找到论据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甚至,在那次讨论后,有好几个小伙伴,都顺利地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影评,或是书评。

而那些在社群里默默「潜水」的,则浪费了一次宝贵的练习经验,可以说是相当「可惜」了。

第二点,理性地去看待大咖们的逆袭经历,把付费社群当成是了解一个行业的敲门砖。

如果你有多留心付费社群的宣传文案,你大多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某某人,在某某年,因为某某事,如,产后抑郁、分手/离婚、失业等,跌落到了人生谷底。但是,他/她却没有自暴自弃,日复一日地坚持打磨某某技能。

直到有一天,他/她终于靠着这门技能,逆袭成功,成为了年入百万的知识型大咖,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时,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哇塞,这个人好厉害,我要跟他/她学习,改变我的命运!

你的这种想法,自然是在他/她的意料之中的,于是,/她便开始给你讲,某某和你有着相似经历的学员,在参加了他/她开设的培训班后,也逆袭成功了

这张学员反馈截图,是灵遥随手从网上找的……不过,如何核实呢?

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后,你是不是更对「他/她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件事情,深信不疑了呢?

当然了,定价也很重要,动辄付费好几万的社群,你也得冷静想想再掏钱吧?

于是,在一篇课程引流文的背后,他们往往会这样写到,原价999,现在只要99199299元!!!

相信吗?

不再受丈夫白眼、不再被婆婆欺负、不再被同事瞧不起 …… 这些困扰了你好多年的问题,只要不到300元就能搞定!!!


读到这里,你心动了吗?还不赶紧付钱,加入他/她的阵营,毕竟,名额有限,几天后可就得原价付款了哟。

相信,有这样经历的小伙伴们,其实并不在少数吧?

抱着改变命运的渴望,对一个付费课程深信不疑,然后在学习结束后,带着满心的焦虑和迷茫,转报下一个培训班。

殊不知,这些你砸向培训班的钱,都可以让你给自己买上好几件漂亮衣服,或是好几十只大牌新出的口红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很多人都是如此,这是行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一方面,在一些创造性的行业里,想要有所收获,是需要大量的练习与钻研的。比如,在绘画、音乐和美术领域,掌握结构、节奏感、形体、造型等基本功,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

写作,同样如此:

你不仅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你周围的人都在烦恼些什么,还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如,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来帮助你的读者解决掉这个问题。


这些道理,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地练习,你是很难把它融会贯通的

也就是说,就算你一字一句地记下了老师讲的所有笔记,吃透了优秀学员的全部分享,学会了开头的三个标准套路,结尾的四个标准套路,起标题的七个套路,也是个「四不像」。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命脉,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你看,近三年过去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无非也是罗辑思维、樊登、得到、喜马拉雅、十点读书、有书共读等平台。


所以,如果你打算跟着知识付费的浪潮,赚点小钱,那么,对于付费社群,灵遥的建议,是把它当成是一个测试,即,花一笔小钱,来测试一下自己有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天赋,以及,测试与其他人相比,你的积累到了哪个水平。


毕竟,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那些看似低门槛的行业,如,读书、写作、绘画、情感咨询,越需要那些有天赋,且做起来可以毫不费力的人。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