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自律,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书语人间 2020-01-03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

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 M·斯科特·派克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读的第1本书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前些天,一则新闻在圈子里引发热议。

48岁的海归名校硕士,自从6年前回国后,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着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身心俱疲的母亲本准备去法院起诉儿子,逼他出去工作,却因为儿子的固执己见而作罢。面对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儿子一脸无所谓地说出:「都是你的溺爱,毁了我的前途。」

这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深思,培养一个孩子尚且不易,培养一个“天子骄子”更是难上加难。事件的背后是众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技不如人,还是因为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里,我们将跟随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没有人的人生是容易的。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每天就要和各种习题斗智斗勇,为考一个高分而犯难;当我们步入青春期,我们会为心仪的异性是否中意我们而苦恼;当我们踏入社会,成家立业又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当我们有了子女,我们又会为子女的教育忧心忡忡;当我们迈入老年,我们开始担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否会幸福、我们的父母能否得到很好的赡养、我们的子女能否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值得庆幸的是,人生的困境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当我们选择积极承担责任,勇敢面对困难时,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浇灌,我们会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再历练成睿智的老者。

那么,解决痛苦都需要遵循哪些重要的原则呢?

让我们一起翻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吧!

1

「你会先吃蛋糕上涂抹的奶油呢,还是会先吃蛋糕呢?」

别笑,这个看似愚蠢的问题来自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而他的来访者是一位年近三十岁的财务分析师。她因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效率低下,而多次被老板谈话。

「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她不假思索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些许兴奋和孩子气。

近半年的治疗第一次出现了转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心理医生和来访者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探讨了她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出所料,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来访者总是先完成那些自己感到轻松的工作。接下来的七个钟头里,那些让来访者感到痛苦的工作让她心力交瘁,于是拖延产生了。

在心理医生的劝说下,来访者尝试着先集中突破那些让她不舒服的工作,再做那些相对轻松的工作。

奇迹产生了——工作不再是苦差事,任务不再痛苦,来访者的拖延症也不再发作了。

这就是推迟满足的魔力。

推迟满足,顾名思义,是指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顺序。古语:「先苦后甜」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今天你会先吃蛋糕上的的奶油,还是先吃蛋糕呢?

2

遇到问题和挑战,你是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还是会等待别人帮你解决问题,还是会迎难而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

希望下面的两个小故事能够给你一点点启发。

作者随美国军队驻扎在冲绳岛的时候,曾接待过一位酗酒成瘾的军官。这位军官虽然曾多次向他咨询,却固执己见,寻找各种借口,不愿意承认酗酒是自己的个人问题。不久后,这位军官因为酗酒被开除了军职。

另一位军官的妻子却恰恰相反。在感到自己和其他军人妻子的格格不入后,她尝试寻找原因。在和作者进行了多次咨询后,她发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于是,她和丈夫离了婚,回到大学,一边读书,一边抚养孩子。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了一名杂志社的编辑,嫁给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出版商。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因为面对困难时做出的不同选择,最终收获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见,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3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崭新的资讯。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有些人选择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看待事物的观念。比如,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早在90年代就嗅到了互联网贸易的商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修房顶」,马云秘密召集小分队,开发出了淘宝网,重新定义了购物方式。

但是,有的人却因循守旧,宁愿花费大量的额时间捍卫自己过去的、陈旧的观念,也不考虑更新自己的观念。比如,「郑人买履」就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因为过于相信“尺度”,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始终没有买到鞋子,告诫大家:遇事要实事求是,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书里,作者提出了「移情」的概念,即把产生于过去的,但却对我们有着特殊意义的观念,不恰当地转移到了现实的世界里。

那么,亲爱的书友们,今天的你「移情」了吗?

4

中国人自古信奉「中庸」之道。

中庸,出自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即不偏不倚,折中调和。这与书中作者提到的保持平衡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保持平衡,即既要肯定自我,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腾出新的空间来接纳新的想法。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喜欢下棋的小姑娘。她年纪速效,棋艺却和作者不相上下。在某个夜晚,作者答应了陪女儿下棋。但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转眼就到了女儿就寝的时间。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小姑娘,从小就养成了准时就寝的好习惯。为了准时就寝,女儿一再催促作者:「爸爸,爸爸,爸爸,您快点下吧。」然而,强烈的求胜欲望,让作者有些不耐烦,一再告诉女儿:「你有点耐心,不要着急,好不好?」十分钟后,作者的女儿哭着跑开了。作者开始陷入反思:之前求胜的欲望,尽管让他在很多事情上取得了成功,却违背了他陪伴女儿的初衷。为了不让女儿对自己产生怨恨,和自己日渐疏远,作者放弃了下棋必须取胜的欲望,而把陪伴女儿的愿望放在了首位。

你们看,随着时间的改变,随着场景的改变,我们都需要对以前的自己做出调整,顺应现在的情况。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调整,哪些情况又需要坚持己见呢?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在真理的周围,围绕着大量的、肮脏的污秽物,自以为是、强迫服从、制造恐惧等等,比比皆是。我们既要尊重真理,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育去认识世界。这些经得起考验的观念,才会是属于我们的观念。

今天,有哪些观念的更新让你变得更好了呢?

5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重要的原则,作者把它们统称为「自律」,它是解决人生问题,是心智成熟的前提。而它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真正的爱,始于自省,陷于关注,忠于行动。

真正的爱,是自省。我们谨慎地行使批评的权利,既尊重对方的独立性,承认对方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也在深思熟虑中给予对方爱的指导。因为爱,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不再是子女的前传,子女不再是父母的后续。高中生的母亲不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在外受到伤害,而将其困在家里。

真正的爱,是关注。我们把个人成见放在一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要。比如,遇到矛盾和冲突的夫妻,不再一味抱怨指责对方做得不够好。而是反思自己,努力让对方更加幸福。

真正的爱,是行动。因为爱,我们不仅温柔地给予,而且恰当地拒绝;我们不仅及时地赞美,而且得体地批评;我们不仅耐心地安慰,而且有效地督促。

在爱的滋养下,我们肯定自己的价值,我我们敢于披荆斩棘,在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中,走出人生的困境,找到人生的意义,成就非凡的一生。

感谢《少有人走的路》,陪我走过人生大大小小的风雨。诚然,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书里的有些观点甚至一开始可能让你有些不舒服。但是,它绝对是一本值得你放在枕边,反反复复阅读的好书。

感谢斯科特·派克,把这些发人深省的道理带到你我的身边,陪伴你我在心智成熟的路上,砥砺前行。尽管这条路漫长而艰巨,但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因为你有我们,因为你有来自圣贤的,和来自最杰出的心理医生的谆谆教导。

让我们向人性的弱点,向人类与生俱来的顽疾宣战吧!让我们在爱与自律中,领悟人生真谛,获得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