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彦范传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 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内史李峤等奏称:“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张柬之与桓彦范及敬晖等建策将诛之。 神龙元年正月,斩易之、昌宗于廊下。明日,太子即位,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帝竟用三思计,令罢知政事。 武三思又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中宗闻之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推求其人。承嘉希三思旨,奏言:“彦范与敬晖等教人密为此榜。虽托废后为名,实有危君之计,请加族灭。”大理卿裴谈奏云:“敬晖等只合据敕断罪。”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三思俄又讽节愍太子抗表请夷彦范等三族。三思犹虑彦范等重被进用,令周利贞摄右台侍御史,就岭外并矫制杀之。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桓彦范传》) 1.下列对文中加括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 B.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 C.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 D.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括号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荫,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 B. 足下,旧时交际用语,用作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C. 铁券,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也叫免死券。 D. 司徒,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彦范才识过人,被狄公赏识。任司卫寺主簿时,狄仁杰很是看重他,特殊礼遇,还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B. 桓彦范反对峻法,求赦免罪人。曾奏请从文明元年以后被判罪的人,除了部分谋反魁首以外,其他人都加以赦免,未被皇上采纳。 C. 桓彦范斩杀乱臣,却不得善终。诛杀张易之兄弟,封谯国公;后又被武三思陷害,惨死于流放途中。 D. 桓彦范执法公正,不苟且避祸。曾表示做了执法官,人命就在自己的手上,一定不能说假话,来求得自己的安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 (2)三思俄又讽节愍太子抗表请夷彦范等三族。 参 考 答 案 1.D 2.B(足下常用于下称上。) 3.B(桓彦范前后上疏十多次,最终被皇上采纳。) 4.(1)桓彦范每次进上奏议,如果遇上皇上责问,他的言辞气色就毫不畏惧,争论更加激烈。 (2)武三思不久又怂恿节愍太子上表请求除去桓彦范等人的三族。 【参考译文】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 桓彦范慷慨潇洒,少年时因承袭祖辈的余荫被调任右翊卫。圣历初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很是看重,特殊礼遇,曾对他说:“足下才识如此,一定前程远大。”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长安四年转任司刑少卿。当时内史李峤等奏称:“以往正值改朝换代的时代,人多逆反,审讯裁决刑法极严,一些刻薄的官吏,恣意施行严酷的法律,当时被周兴、来俊臣所弹劾身陷家破人亡的人,现在都在请求昭雪免罪。”桓彦范又奏请从文明元年以后被判罪的人,除了扬、豫、博三州以及谋反魁首以外,其他人都加以赦免。桓彦范先后十次上表,言辞恳切,到最后才得到采纳。桓彦范每次进上奏议,如果遇到皇上责问,他的言辞气色就毫不畏惧,争论更加激烈。他又曾对亲近的人说:“今天既然做了执法官,人命就是在自己的手上,一定不能顺从旨意欺诈不实,来苟且求得自己的安全。” 这年,武则天生病,张易之与弟张昌宗暗中图谋叛逆。张柬之与桓彦范及敬晖等策划诛杀张易之兄弟。 神龙元年正月,张易之、张昌宗被斩杀在廊下。第二天,太子即位,桓彦范因为功劳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拜授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 当时,韦皇后插手干预朝政,武三思又在朝中用权,认为武则天是被桓彦范等人废除,常深怀怨恨,又担心桓彦范等逐渐铲除武氏,便考虑先下手谋划对付桓彦范。中宗最终听了武三思的计谋,免除桓彦范宰相之职。 武三思又暗中让人写下皇后的丑恶行为,榜贴于天津桥,请求加以废黜。中宗闻知大怒,命卿史大夫李承嘉追查其人。李承嘉按武三思的旨意,上奏说:“桓彦范与敬晖等指使人偷偷张贴的。虽假托废除皇后为名义,实际是危害君主的计谋,请加以满门抄斩。”大理卿裴谈上奏:“敬晖等人只应当依据敕令判罪。”中宗采纳了他的奏议,但因桓彦范等五人曾经被赏赐了铁券,允许不判死罪,于是长期流放桓彦范于瀼州。武三思不久又婉言劝说节愍太子上表请求除去桓彦范等人的三族。武三思仍然忧虑桓彦范等重新被起用,令周利贞代理右台侍御史,到岭外并假冒圣旨诛杀桓彦范。桓彦范奔赴流放地,行至贵州,周利贞与他在途中相遇,于是令左右捆绑桓彦范,拖到竹槎之上,皮肉磨掉露出骨头,然后又乱杖打死,终年五十四岁。 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