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如何学易?先要知易,再来学易学,最后读《易经》

 风光这边独好耶 2020-01-03

谈谈如何学易?先要知易,再来学易学,最后读《易经》

易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结晶,在今天仍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科学研究上,起到扩展思路、启发智慧的作用。我们学易的目的,是为了宏扬具有中国特色的这门学术,更是为了传播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科学研究的探索和发现。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能看到天上的太阳,一到晚上就能看到天上的月亮。太阳就是“日”,月亮就是“月”,日在上,月在下,就组成一个“易”字,日在左,月在右,就组成一个“明”字,明和易合在一起线组成“明易”,因此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一定要明易、知易,才能好人一生平安。

万物生长靠太阳,万物收藏靠月亮,人类生活更离不开日月。人能活在世上就是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我们都知道太阳是白天出来的属阳性的物质,月亮又叫“太阴”是晚上出来的属阴性物质,易是由日月合成,故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易学思想,也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乾坤是易的门户。”这就揭示了先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现了朴素的辩证法——阴阳学说,于是有了天地、乾坤等概念,这至少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了。

管子《治国篇》说:“善为治国者,必先富民而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所以能此者,无非国富而粟多也。”国富粟多就是国富民强,管子说七十九代,又如孔子世系至今也有七十五代以上,所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到现在起码有一百六十代以上,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化历史是可靠的。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了一个论点,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证明了这个问题。这很明显,古人没有文字怎么能作呢?能复述祖先口耳相传的文化传统,把没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的东西记忆下来,复述出来,这就是“信而好古。”还有“述而不作”就是只能传述时代文化,而不能记录下来。

《周易》的《系辞传》曰:“古者,有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相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说明古代先民是从客观出发才画出八卦的。我国古代先民一开始就抓住了易学矛盾观点的本质,抓住了阴阳学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相互变易,用八卦代表天地、雷风、山泽、水火等宇宙自然物。从天地、水火一直到男女、老少、刚柔等等,故而形成了一阴(--)一阳(一)之谓道的阴阳学说 。

古代通天神话的传说,也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然后才有从量到质的变化,殷墟文化出土文物中就有用八卦记数的。从八卦到六十四卦也是个记数的符号系统,所以在世界上掀起易学热决不是偶然的,易学之所以能激起人民的兴趣,就是因为它的阴阳学说抓住了事物矛盾的本质。无论是天文学、地理学、化学元素周期、生物遗传工程,还是莱布尼兹的人数学二进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有它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易学的启发,找到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共同规律。又如八卦二的六次方即形成六十四卦,与生物遗传基因DNA氨基酸等也基本相符,这难到是科学的巧合吗?

谈谈如何学易?先要知易,再来学易学,最后读《易经》

中华民族是富于辩证思维传统的民族,我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是非常丰富的,如历史典籍、中医典籍,乃至诗词歌赋中都有许多生动的例子,象《声律启蒙》中就有“云对雨,雪对风,暮鼓对晨钟”等等阴阳对仗的词句。明代易学家来知德的三十六宫图,还反映了波浪式规律,有诗云:“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我们下面来谈谈古代科技发明史。伏羲用网捕兽,用罟捕鱼,是取离卦的卦象,离目有网罟之象,这就是鱼猎时代的科技发明史。神农氏用耒耜来耕作,取法益卦卦象,风雷益卦,上巽下雷,巽木有耜象,既犁头,叫“㓸木为耜”,震木有耒象,即犁柄,叫“揉木为耒”,这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科技发明史。

黄帝、尧、舜相继兴起,见羲农时代,天害虽减,人文未著,饮食虽有,礼义未兴,才取乾为地作上衣,坤为地作下裳,法天覆地载之象。将木材剜空作成船,将木枝削锐作成桨,以便通行水上,到达远方,这是取风水涣卦,上巽木下坎水之象。这些都是用六十四卦的发明创造。

八卦二的六次方,上中下爻象象征天地人三才,仰观俯察是客观观察和认识宇宙,使主客观相适应、相协调,所以处事接物,要时时警惕自己。由于每卦各爻都有吉有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指示人们,凡事处理得好,则凶可化吉,处理不好,则吉也可化凶。人们还要诚心诚意去对待它,心诚则灵,诚才能吸收信息,趋吉避凶。

八卦是宇宙符号,也就是适应了天体变化的共性,这种共性很大,就是防止向对立面传化,这我是吉凶的概念。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都是反应了事物发展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谈谈如何学易?先要知易,再来学易学,最后读《易经》

那什么是易呢?“易”是指日在上,月在下,日月互易,运行变化不止。许慎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郑玄说:“易者,日月也。”总之,易就是人们从观察日月运行及其所产生的阴阳变化的纪理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预测、处理事物的方法及其规律性,无以名之,而命名为“易”,这个易字是从本义上全面概括的。

在阴阳八卦的基础上,《周易》提出了“三易”的原则,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易者,简易也。简易是指“归纳”的方法。因人的生命有限,天下事理无穷,必须通过易的方法来以简驭繁,以一对万,以静制动,由博返约,取精用宏。也就是说,套用易学的公式去分析,按照易学的模式去彷效,就可以使宇宙间的一切事理皆备于吾心,处事接物自然得心应手。简易而天下之理得也。

变易:易者,变易也。变易是指“演绎”的方法。它包括了解信息,预测事物变化的各种方法在内。变易就如变色龙蜥蜴一样,其色一个时辰一变,一天十二个时辰就变十二次变化,真可谓变化无穷。

不易:易者,不易也。不易是指事物之“定理”。因为易是从古代天文、气象的观察纪理中发现的,既然天体运行、气象变化都是按这些规律进行的,那么在这个天体中受到这些气象影响的所有事物也是相互感应,且具有共通的规律的。古人通过各种方面实践,证明它包含了天地万事万物普遍的理论方法,它是分辩一切事物的准则。

那么易学又是什么呢?“易”既然是古人从客观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预测、处理事物的方法及其规律性,也象一部宇宙代数学,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代入这部代数学的八卦、太极、河洛等公式去,这就是易学。

因为“致知”的目的在于“格物”,“学”的目的在于“用”。如果只是搞以经解经,就会理论脱于实际,学非所用了。易理虽极其高深,但她也是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的,她没有神秘,也不是迷信,尽管占卜者利用她来妄言吉凶祸福,给她涂上了一层乌烟瘴气的色彩,但瑕不掩瑜,我们要揭去她蒙上的那层神秘的面纱,重睹其芳容,用独特的方法去弄通“易”这门独特的科学,真正把“易”的实质弄清楚。

《易经》又是什么呢?一般人都认为《周易》就等于《易经》,易经就等于易学,这是不正确的。易学包括研究易的人和书,以及“易”在各门学科中的运用的全部内容。易经则除了包括《周易》在内的易学经典外,还应包括反映《归藏易》学术思想的《元包经》和反应《连山易》学术思想的《太玄经》。

好的!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再慢慢谈。

谈谈如何学易?先要知易,再来学易学,最后读《易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