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小妹的婚姻之谜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0-01-03

苏小妹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此诗读之令人捧腹,让人忍俊不禁:这脸是有多长啊,一滴相思泪流了一年都还没流到腮边,仿佛经历了长途拔涉、千山万壑。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诗作者真是太俏皮,太有趣了。那她究竟是谁呢,她便是我们伟大的大文豪苏东坡之妹,苏小妹是也。此句正是苏小妹调侃其兄苏东坡所作,苏东坡真是幸福啊,有如此可爱之妹,生活自是非常充满乐趣,想必对苏小妹也极尽宠溺了。

传说中的苏小妹,聪慧敏捷、娇俏可爱

    我们对'三苏'(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即苏家一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比较熟悉,而对苏小妹却知之甚少,有的还传说并无此人。苏东坡也从未提起这个' 妹妹',但据三苏祠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去世较早,故相关的书籍记载留下不多。而世人对苏小妹的传说,更是唯美而温馨,给中国浩瀚的文坛 带来一抹清凉与惊艳。

    据野史记载,苏小妹其名苏轸,聪明活泼、十分可爱,受父兄才学影响和熏陶,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传说中的苏小妹也是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其名气远在其兄苏东坡之上。苏东坡已是誉满天下的大才子,他妹子还更胜一筹,可想而知苏小妹是有多么才学过人了,若非传说中的英年早逝,其文坛成就说不定能与李清照齐名了,当然也只是假设。

苏东坡

苏小妹与苏东坡互相调侃

    苏小妹与苏东坡兄妹相处十分友爱,还互怼打油诗取乐,苏东坡也十分疼爱这个妹妹。苏小妹其实长得并不丑,只是额头高些,眼窝深些,但据说这种长相的人可是非常聪明的。现在无苏小妹的画像,但我想应是十分美丽才对,毕竟兄妹互怼只是生活情趣而已。

苏小妹与苏东坡

    一天,苏东坡就拿苏小妹的长相开起了玩笑,他是这样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的: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意思是:小妹你人刚走出堂前几步,额头就已先到画堂了,你说你额头得有多凸啊;还有你用手帕擦眼泪擦了好几次,都还擦不到眼睛呢,连眼泪都擦不到,你说你眼睛凹得有多厉害啊。苏东坡不愧是一代大文豪啊,这一夸张的手法也是夸出了天际,幽默风趣,妙哉!

    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最怕别人笑话她长相方面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东坡抓出来调侃一顿,依苏小妹不服输的性格,自然是要回怼一下方休的。

    因此苏小妹明眸一闪,灵机一动,嘻嘻一笑,反唇相讥道: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东坡

    意思是:你看你还说我呢,你那络腮胡须,不加修剪、乱蓬蓬的,太象一丛哀草了,把嘴巴和耳朵完全盖住,找都找不到了,你说你得有多邋遢啊。但她说他哥的胡须似乎又觉得太温柔了,没有力度,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占到便宜。

苏小妹与苏东坡

    然后细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太过扁平,毫无立体感,还长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实在不是一个精致的帅哥脸啊。苏小妹有才啊,立即文思泉涌,喜上眉梢地追补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苏小妹与苏东坡斗诗

    这句太有意思了,我最初接触的就是这句,后来一查才知是苏小妹所作。意思是:你的长相也好看不到哪里啊,你看你额头如此扁平,两眼距离还那么宽,脸还象马脸那么长,去年的一滴眼泪流了一年,都还没流到耳腮边呢,你说你长相会好看么。

苏东坡

    这首诗把苏轼的长相跃然纸上了,原来豪迈的大文豪也不是精致帅气的BOY啊,不过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爱你、崇拜你。这首夸张的打油诗,确实比苏东坡的打趣诗更胜一筹,气势磅礴、恢宏雄壮,又不失幽默风趣,真为苏小妹的才气所倾倒啊,小女子也能撼动大文豪,壮哉!

    这首诗确实把人笑岔气了,爱死了这个俏皮聪明、率真可爱的小丫头了。苏东坡本就疼爱此妹,虽是嘲笑自已的长相,自然也是毫无责怪之意,当即乐得哈哈大笑, 这两兄妹互怼真是太可爱,太有意思了。文化人真是会玩啊,玩出了人生乐趣,玩出了诗赋才情,真是羡慕古人。此故事现在也成了千古美谈,流传至今。

     我们以为苏轼苏东坡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的男人。这不仅是因为他拥有过三位妻子的真爱,还因为他作为一个文化领袖,身边有着一大堆真心追随他、爱戴他的人。也就是说,他不仅得到过女人们的爱恋,也得到过男人们的爱戴,实在是个人见人爱的家伙。

     在追随他、爱戴他的男人中间,有四位最有名,一个是黄庭坚,一个是秦观,还有两个分别是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四位号称“苏门四学士”。在这“苏门四学士” 里,那最有名的又要数秦观秦少游了,根据民间的说法,他不仅是苏东坡的学生,最后还娶了苏家的苏小妹,成了苏东坡的妹夫。

     有关这个传说记载得最清楚的就是冯梦龙写的《苏小妹三难新郎》,这个新郎就是秦观。话本里说,苏小妹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她的才艺还是她父亲苏洵在偶然间发现的。说有一次,苏洵写首诗写了一半,正好家里来客人,就奔客厅去了。这苏小妹进了父亲的书房,见桌上有首写了一半的诗,拿起笔来,嘴里哼着《喜刷刷》,手上下笔刷刷刷,很轻易地就把诗给写完了。写完就跑出去玩了。

    说这苏洵苏老泉先生送完客人回屋一看,咦,这是谁给自己的诗接的龙啊?再仔细一读,合仄押韵,诗意绝妙,把自己前半首诗的意思演绎得恰到好处,心得话肯定 是两个聪明的儿子写的,可叫来儿女们一问,才知道竟是苏小妹的杰作。这一下苏洵惊讶得不得了,因为这时候苏小妹不过才十岁,而且没人刻意教过她写诗,怎么 一下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对联文化自由广阔,可以让很多人都乐在其中,它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不需要固定的格式,不需要什么文房四宝,可能有时候只是文人骚客的有感而发,随口说出的几句短诗,也可能是平民百姓之间,互相说笑的上下两副普通的对联。

    苏小妹与人对联“决斗”,上联“踏雪寻梅梅不在”,下联则让人佩服。

    苏轼的文采大家应该也都有所耳闻,历史上对于苏轼的赞美之词也是数不胜数。不过作为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她的才华也是可圈可点。不过因为古时候的男尊女卑思想,也让身为女儿身的苏小妹,即便满腹才华,也不免有时候遭人质疑。  

    这里说的就是这么一则故事,当时苏小妹正在清洗衣服,阳光正好,风和日丽,就在苏小妹干活时,自己的小姐妹跑进来告诉苏小妹,外面有人前来拜访,想要和苏小妹对对联,讨教一二,苏小妹觉得可能也就是来说着玩的,自己也想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等到出去后才发现,原来还真是有人前来“决斗”,对方也是一方才子,一直听闻苏小妹才气斐然,可能自己也想不通,一介女流真的有这么高的文采?也是想要来看看真假。

    苏小妹见状也不慌张,既然对方想要过过招,那么就让他来试试,于是苏小妹思考良久以后,出上联:

“踏雪寻梅梅不在”

    这个上联算是小妹精心思考后的结果了,语义上用词上也都是十分巧妙,当即也是镇住了在场的人,才子也是苦思冥想,就在关键时刻,才子突然灵感闪现,回到:

“捕风捉影影犹存”

    这个上下二联算是经典绝对了。即便是被对出了下联,才子也感受到了苏小妹确实名副其实,算是一个难得的才女,于是也行礼告辞,那么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接这个下联呢?

    这苏家个个都是才子,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那是号称“三苏”,唐宋八大家里他们父子就占了三席,苏轼的母亲程氏也是当时蜀中的才女,就连这十岁的苏小妹也是无师自通。苏洵很感慨,也很喜欢,从此就着力培养苏小妹,后来也就有了名满天下苏门小才女。

     明代曹学佺的《蜀中广记》卷一百三十记载说:“苏小妹,老苏先生之女。幼而好学,慷慨能文。”这短短的一句话至少透露出三点信息:第一,是有苏小妹这个人 的,你看他明确说“苏小妹,老苏先生之女”了嘛。注意曹学佺的这本书并不是笔记小说,而是一本野史类的书籍,所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第二,说苏小妹“幼 而好学”,这也说明她“幼已经学”,那么跟谁学,谁教她呢?答案自然就是苏洵对这个聪明的小女儿,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培养。第三,“慷慨能文”,这就是培养 的结果、“幼而好学”的结果了。古书中对女子的记载一般是很少的,能在史书中被提到的女子往往就不是一般的女子,再说她“慷慨能文”这就是很高的评价了, 说明这个八娘、这个苏小妹的才学在当时、在当地那应该是很有名的。你看,这三点信息与小说家笔下的苏小妹基本上是一致的。

     司马光在为苏轼母亲写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里说:“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也就是说八娘像她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一样,也是擅于文采的。程夫人 我们都知道,那是蜀中有名的知识女性,苏轼、苏辙兄弟的启蒙老师就是这位程夫人,能教出这两位大文豪来,那她的才学还得了啊!这苏小妹像她一样,那就说明苏小妹也一定是个杰出的知识女性。

     苏洵在他的《自尤》诗里说:“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看来明人曹学佺的“幼而好学、慷慨能文”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毫 无来由的说法,这根本就是对苏洵这段话的简单总结和直接引用。这作爹的说自己的女儿当然得透着谦虚,所以苏洵只说“为文亦往往有可喜”。但是要知道,能被 苏洵看得上眼的,那写文章的水平在当时当世至少也应该算是名家了,况且是“往往有可喜”这不正和小说中苏洵发现女儿才情、杰作时的惊喜是相吻合的吗?

     所以总的来说,小说中对苏小妹的描写,除了将其身份降了一级——把她从苏轼的姐姐降为苏轼的妹妹之外,基本上完全是按生活中真实的苏小妹来演绎的,所以说这个冯梦龙笔下的苏小妹应该是有着生活原型的,是一处具有“实写”风格的文学创作。

     冯梦龙的小说里说苏小妹渐渐长大,名满京华,连王安石都来为儿子向苏小妹求亲,可苏小妹根本就看不上,为了不得罪这位当朝宰相,苏洵只得说女儿虽然才学 好,但长得丑。虽然小说最后也说明这只是托辞,其实小妹长得并不丑,但也没说她长得有多漂亮,这也就是说苏小妹长得怎么样并不是关键,而她这种巾帼不让须 眉的才气才是她能获得美满爱情的关键。

     说苏小妹读了秦少游的诗很是喜欢,苏洵知道了小妹的心思就打算把苏小妹嫁给秦观。秦观未得功名之前,就化装成一个疯道士趁苏小妹到庙里上香的时候来考察这 位未来的老婆,看她是不是真的是个知识女性,因为这种才女才是秦少游这种才子所追求的对象。苏小妹面对疯道士刁难她的对子,随机应变,完美地回击了秦大才 子的挑衅,当然这时候她并知道这个疯道士就是她要嫁给的老公!后来她知道了,就在洞房花烛夜的当晚,给秦少游出了三道难题,答不出来,就不准进洞房。

     秦观什么人,“苏门四学士”,当世有名的大才子啊!心得话,怎么能让一个女人给难倒呢?当即就摆开架势接招。果然不愧是大才子,前两题不花多长时间就迎刃 而解了。可是最后一个对子,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看上去简单,可要对得俗容易,要对得雅致精巧就不容易了。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这新郎官抓耳挠腮过不了关,旁边这偷看的苏轼苏东坡也跟着着急。毕竟还是苏东坡比较聪明,他看秦观边想边走到院子的水缸边儿,就扔 了块石子到水缸里,秦观受这一激,立马想出了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与上联果然是一幅绝对,因此上,苏小妹就欣然撤去“围城”,就放秦观进洞房、进婚姻的“围城”里去了。

     我想,当秦少游掀起了苏小妹的红盖头的时候,这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就算是修成了正果。就像童话故事里说的那样,“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冯梦 龙的说法是“自此夫妻合美,不在话下。”其实是一个意思。但就像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在童话里一样,秦观与苏小妹的幸福生活也只能在故事里。

     封建时代的女子哪有故事里的苏小妹这么幸运,事实往往是,不到被揭开红盖头的那一刻,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是会嫁给痛苦还是会嫁给幸福,连苏小妹这样的才女 也不例外。所以南宋那个有名的才女朱淑真就因为所嫁非人,也就是嫁给了痛苦,才写下了有名的《断肠集》。生活中的苏小妹,也就是苏轼的姐姐八娘,虽然没有 留下一本《断肠集》,但她的命运比那个留下《断肠集》的朱淑真还要惨。

     根据苏洵的《族谱亭记》和《自尤》诗两篇作品可以知道,苏小妹被嫁给了他的表哥程之才。这个表哥虽然名叫程之才,其实一点儿都没才,更不要说像秦少游那样 有那么大的才了,以至于婚后两个人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这夫妻俩若没有一丝一毫的共同语言,这样的婚姻那真的是“死水微澜”了。因为苏小妹与程之才夫妻间 没什么感情,所以公婆对苏小妹也不好。

     后来苏小妹生下一子,生下孩子后自己却染上了病,但程家居然不给她医治,苏洵知道后很生气,就把小妹接回娘家调养。过了一段时间,程家居然又以其“不归 觐”为由,把苏小妹的孩子给抱走了。这爷爷家要抱孙子走,外公也没办法,苏小妹情急之下,旧病复发,三天后就病逝了。苏洵因为这件事与程家断绝来往,并后悔地说:“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就是说这门表亲间的婚事我开始就不情愿,无奈亲戚的面子难驳,这才铸成了如今的大错!

     从苏洵的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已经意识到近亲结婚不是什么好事儿了,这苏洵钟爱的才女苏小妹就是给这近亲结婚给害死的。早知道,像小说里那样,嫁给江苏高邮的秦少游岂不是好!

     可惜,苏小妹结婚的时候,事实上秦观这时候才六岁,他还根本不认识苏家的任何人,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蜀中,有一位比他大十三岁的苏小妹,会在此后一 千多年的历史传说里,会和他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如果有来生转世,我想苏小妹一定是会愿意遇见秦观、爱上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 秦观最有名的词句了。我觉得这就像是为他和苏小妹写的,他们俩之间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一朝一暮的相会,在死后却被民间传说赋与了上千年的情缘,这样的情,才 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了!祝愿美丽聪慧的“苏小妹”,不论生在何时,身在何处,都不要再错过她生命里的那位“秦少游”!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程之才,18岁就连病带气,一命呜呼了。

    不错,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中确实说过:“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使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苏洵在《祭亡妻文》也说过:“有子六 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不亡。”这些都说明苏洵的三个女儿都早亡,只是第三个女儿苏小妹虽然也早亡,但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已经出嫁,所以说,苏小妹 这个人是存在的。

    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明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清李玉的《眉山秀》都说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嫁给了词人秦观。褚人获《坚瓠》和《两山墨谈》中都记述 了苏东坡与苏小妹相戏语的内容。不过,这都是小说家之言,苏小妹死时,苏东坡才17岁,苏小妹只能是苏东坡的姐姐,不可能是妹妹。苏轼在《乳母任氏墓志 铭》中也写过:“赵郡苏氏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乳亡姊八娘与轼。”这也说明苏轼死的是姐姐不是妹妹。

    至于说苏小妹嫁给了秦观,更是无稽之谈。秦观在《徐君主簿状》中说:“(徐成甫)女三人,曰文美、文英、文柔……以文美妻余。”这说明秦观的妻子是徐文 美,不是苏小妹。苏洵在《自尤》诗中也说,“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党,虽我不肯将安云”。这里的“母党”就是指苏洵妻子的侄 子程之才,这些都说明苏小妹嫁的是程之才不是秦观。

    苏洵在《自尤》中详细记载了三女苏小妹嫁给程之才之后的不幸生活,字里行间溢满了深深的自责。“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忧惶百计惟汝母,复有汝 父惊且奔”,苏小妹在程家生病后被父亲苏洵接回来医治,稍有好转,程家借口她“不归觐”,抢走了苏小妹生的孩子,“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被 夺去亲生骨肉的苏小妹一气之下,旧病复发,三天之后便一命呜呼了,“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当然,苏小妹在 《自尤》中的称呼都是“八娘”不是“苏小妹”,但“苏小妹”就是“八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苏小妹很有才,“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也往往可喜”,但她并没有留下什么诗作,元人撰辑的《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三有 苏洵之女诗二句:“乡人嫁娶重母党,虽我不肯将安云。”事实证明,这是苏洵《自尤》中的句子,不是苏小妹所写。《苏轼年谱》中也没有说苏小妹有诗。可见, 有关苏小妹的诗作都是后人杜撰上去的,子虚乌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