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一言之美 2020-01-03

七、字与字组的难点把握

《祭侄文稿》是作者怀着悲愤的心情书写的,由于奋笔疾书,笔画的重叠以及在瞬间的情绪宣泄所产生的诸多意外之奇、神来之笔,出现了精彩又难以把握的单字、字组,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图1 “舋”字的临摹

如“舋”(xìn)字(图1),比较复杂,要注意上部分三个横折的高低变化区别,折里面的空间变化也不尽相同,秃宝盖转的时候提笔起伏拉宽之后,带出的横缩短,下来写“目”时稍微向左边倾斜,里面三个横角度和空间各不一样,最后的横由轻到重往右下方斜,这样的字在临摹时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尝试,才能一气呵成,和原帖的空间、线条才能精准相似。文中两个“呜呼哀哉”字组的书写难度也比较大。两组字中,第一组线条比较实,字比较正且温和;而第二组从起笔到最后一笔一泻而下,在快速书写中体现线条的质量,体现字与字、线条与空间的变化。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图2 写法不同的“尔、不”

文中同一字的写法丰富多元,如“尔、不(图2)、天、夫、门”多次出现,且每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文中五个“尔”字,每一个的笔法和字形大小,尤其是竖钩和两点之间的变化都特别丰富。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图3 写法不同的收笔与外框

“乾元元”(图3)三个字竖弯钩的起笔、行笔、收笔都有区别,“开、门、国、图”的外框变化多端。

八、行气、章法的处理

关于行气、章法,《祭侄文稿》中运用了多种手法。第一种就是笔断意连的行气。字与字之间不连笔,这种笔断意连靠的是上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的走势保持内在的呼应;第二种是使用连带与摇摆,一排里面有好几串的连带,连带有助于整行气势的流畅、贯通,也是宣泄悲愤心情的一种方式,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图4 字间的连带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图5 字间的间隔

“使持节”“诸军事”(图4)、“都尉丹”(图5)等一笔写成,书写的快节奏让行气更加流畅;第三种就是靠字与字之间不均等的间距,如“次戊”之间、“戊戌”之间的间距是不一样的,“戌”与“九”(图5)之间的间隔则尤其大,由各种间距大小不一形成行气、章法的疏密、停走关系。

《祭侄文稿》中有很多的涂改,被涂的字临摹时该怎么处理?涂笔都是用绞转笔法,如果可以看得懂的,可以先临写出来,而后再涂掉,也可以直接临写看得到的字而不涂笔,此帖毕竟是草稿书写的一种状态。颜真卿涂改时在边上补的小字也很讲究,依然法度严谨耐看,临帖时旁补小字也应该讲究地写,不能信笔为之。在创作时如果是写信、写草稿,可以运用涂笔修改,但如果是一首古诗文的创作,就不宜故意涂抹。

九、拓展临摹与创作

在精准临摹把握《祭侄文稿》的基础上可以用墨迹的笔法来临摹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的碑刻,还原碑刻原有的书写状态,以达到更多字的临摹训练,有助于创作的运用。在从临到创的过程中,起初可以用颜真卿行书的结构、章法、笔墨为依托进行集字或者模仿性创作,精准把握颜体行书的风神。第二步可以进行梳理与拓展,颜真卿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取法颜真卿成功的书家诸多,如柳公权、杨凝式、苏轼、米芾、蔡襄、董其昌、王铎、傅山、刘墉、何绍基、翁同龢等,他们或得颜体骨架,或得颜体风神,或得颜体线条,有取舍有创新,继承并发展,各有所长。品读、临摹这些书家的墨迹,从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方能在创作上达到举一反三、取舍自如、丰富多元的境界。

(文/曾锦溪)

曾锦溪以《祭侄文稿》笔意创作的作品

临习《祭侄文稿》的核心要领(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