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朝: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对对对倒地 2020-01-04

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帝辛在位时,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日益强大的东夷企图向中原扩张,严重威胁商朝边境,“九祀二月”时已有夷方大出侵犯的迹象,商王朝开始准备,十祀九月正式出征。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最终平定了夷方,“克东夷而殒其身”,这些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透支了殷商的国力,并造成国内空虚。而西侧的周自季历起,逐渐壮大,到姬昌时已有实力对抗商朝。帝辛征东夷则给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征商留下可乘之机,埋下了商王朝灭亡的种子。亚搏娱乐

约帝辛二十九年(约前1047年),周军出师伐商。约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列举帝辛的四大罪状,一、“惟妇言是用”,牝[pìn]鸡司晨,即听从女人的话。二、“昏弃厥肆祀,弗答”。即不好好祭祀。三、“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即不用贵戚。四、“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即任用外来逃臣。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经牧野之战,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史称“武王伐纣”。

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商朝时有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强大联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民心涣散,商朝的将士无心恋战,倒戈相向。周武王、姜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伐纣成功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中国从此建立了长达800年的周朝,周朝的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比商代更高,并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小知识:

牝[pìn]鸡司晨:指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出自《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离心离德:意思是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出自《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靡[mǐ]靡之音:意思是指颓废、柔弱的乐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出自《韩非子·十过》。传说殷末乐师延为纣王作曲,纣王听而倦。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倒戈相向: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出自《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武王伐纣,攻于朝歌。纣王急召大批奴隶进行抵抗。武王大军兵临城下。商奴隶军自知不敌,且均痛恨纣王的横征暴敛的统治,纷纷掉转兵戈攻向后方的朝歌城。

恶贯满盈:意思是指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出自《尚书·泰誓》。《泰誓》其中说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指:商纣王作端,就像串钱的绳子一样,其罪恶已串到头了。老天爷已命令我杀死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