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字面意思就是你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内在含义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单独看这句话,很对,很对。有多少不明就里的老师,秉承着这句格言,辛苦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誓要把'渔'传授给每一个经自己手的学生!其实这样就错了! 曾经看过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忘了在哪看的,也许是做梦看的),当你穷困潦倒,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个给你一筐渔和一个鱼竿,你要哪个?绝大多数'聪明人'都会选择要鱼竿。其实正确答案是两个都要,因为只要鱼竿,不一定马上就能学会钓鱼,那就饿死了,当然只要一筐鱼,吃完了还是要饿死。所以必须两个都要,一边吃现成的鱼,一边学习钓鱼,存活的几率会大很多。 还可以换好几种别的类似说法,比如你在沙漠快渴死了,我给你一桶水或一只铁锹。只选一个也是不行滴,两个都要才有生还的可能。当然这都是些例子,是比较理想化的,不过也可以足够说明一些道理了。 
什么道理呢? 对于教师来说,一味的追求授'渔',而没有授'鱼',很可能学生还没学会钓鱼,就先饿死了。所以说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只注重高大上的思想方法,也要注意具体的解题套路,模型等等。之前写过一篇'道与术'的文章,
(点击查看)
数学解题的道与术,兼谈模型解题
强调了'道'对'术'的指导作用。而本文其实就是强调一些具体的低层次的知识模型'鱼',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学生要应付考试(现状,刚需)。有些老师觉得老师'匠气',天天宣扬一些高深的东西(当然这么的错,很对很对),但是你的让学生吃饱了再学习啊!有些老师看不起机构老师,认为机构是'功利化'教学,其实机构老师就是授'鱼'的人,为什么机构老师有市场,有存在的空间,就是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只给'渔'没给'鱼'(还有少部分可能“鱼”“渔”都给不了),学生都快饿死了,当然会花高价上机构。 尤其是中高考前,学生缺营养,当然要多吃“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宣传'秒杀'的老师能站稳脚跟,他们就是直接给'鱼'的人。我是不宣扬的,我是客观看待的。鱼也不是什么鱼都能吃、都好吃的。 
不管是授'鱼'还是授'渔'都是要看具体情况来平衡二者花费的时间的。 1.授鱼也要分清鱼的种类,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讲解方法,有的知识适合直接给'鱼',像是过于简单或者过于繁难的知识点,比如1+1=2,比如某些秒杀技巧,都不需要知道背后的原理。有鱼吃就够了。有的则适合侧重'渔',比如证明方法,解题策略,这些更注重活学活用,不会钓鱼是不行的。
2.授鱼还要分清四季,时机,如果是学期之初或年级之初,讲课可以侧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熏陶等等'渔'。临近期末,那就没时间磨磨唧唧了,还是搞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讲讲好。 3.分清人的个性化的不同,不爱吃鱼,学什么钓鱼?可以给鱼吃就够了。所谓佛度有缘人! 对了'授人以渔'还是补课机构的常用借口。 1.我家孩补课这么久怎么还没提分啊? 嗯,我们是教方法的,培养能力,见效慢 2.一周一次课不行吗? 不行,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必须一周上三次 ( 以上纯属开玩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