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兴冲冲的来到午门看花灯,不料突起大风,灯饰瞬间变成一片火海,连带着烧死很多太监、宫女。 朱棣认为这是上天在警示自己,决定大赦天下。当看到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呈送上来的死囚名单时,发现解缙依然在册,便问了一句:缙犹在耶?
心领神会的纪纲把旨意带给了平安,然后捧着他的人头向朱棣交差去了。 这次,轮到解缙了。 虽然在牢里关押了五年,但是纪纲遇到难题,总是向解缙讨教,两人也算是有交情了。只不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纪纲带着琼浆玉液把解缙灌的烂醉如泥,然后命令锦衣卫将他扔到了雪坑里,解缙的人生,就此定格。 解缙是何人? 洪武二年(1369年)生于江西吉安,自小聪颖绝伦,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夺得头名,号称“解解元”,转年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
1、恃才傲物?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个读书人和“粗人”打交道,注定是鸡同鸭讲。世俗的情理也不站在读书人这边,人们往往会说,你一读书人,和我们没文化的计较什么? 我们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当一个外人过来指手画脚的时候,有时候都懒得搭理对方。有时候甚至会低看我们周围的同事,因为我们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己方已经构建起了心理优势,如果顺利的话,当上了部门甚或某总,很可能会目中无人起来。其实这就是恃才傲物。 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尚且如此,放在古代比例极少的读书人身上,这种现象怕是也不少,解缙就是一个这样的极端。
因此,解缙有足够的资本恃才傲物。 但是, 有才并不是他嘚瑟的唯一资本。 朱元璋曾经对他说过:
朱元璋的意思很直白,面上咱俩是君臣,实际上父子差不多。 朱棣也是很爱惜他的才华,也说了类似的一句话:
有明太祖、明成祖两代君王给他撑腰,这才是他狂傲的资本。想一想,身边同事,那些目中无人的家伙是不是都有一股支撑他们的力量?
人性问题! 2、墙头草两边倒在很多人心中,解缙似乎是一个勇于直言的铮铮铁汉。 自从朱元璋说了咱俩情同爷儿俩后,解缙膨胀了。次日他便上万言书,然后又进呈《太平十策》,之后又对兵部拳打脚踢,一圈转下来,整个朝堂都没人跟他玩了,然后被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事到如今,这哥儿们还不知悔改,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后,他上表鸣冤,又奏了一封《论袁泰奸黠状》的折子,关键是,这活儿都不是他分内之事。 关于袁泰这个人,《明太祖实录》曾记载:
解缙对他的弹劾,实际上是有些夸大了,有点往死里整的劲头了,这是这封奏折,让袁泰怀恨在心。 当朱元璋驾崩的时候,适逢解缙母亲新丧,三年守庐期尚未过,他就屁颠屁颠的来到应天奔丧,为的就是拜会新即位的建文帝,改变自己“被赋闲在家”的状态。
于是,建文帝就把他打发到甘肃去,当了一个小军官。 几年后,靖难之役爆发,他的骑墙劣根性越发明显。 朱棣的大军攻破应天的头天晚上,解缙、胡广、王艮几个老乡聚在一起商议一旦应天失守,大家的各自去路。 解缙和胡广慷慨激昂,我们食建文帝的俸禄,理当为君分忧,城破之时便是我等身亡之日。只有老实巴交的王艮坐在旁边默默不语。 滑稽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解缙就拉着胡广出城降了朱棣,而王艮,头天晚上回家后,用一壶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朱棣打下应天后,需要一封《登基诏书》,方孝孺不写,被诛灭十族,这个活儿,最后其实是解缙完成的。
明成祖想建立秦皇汉武那样的霸业,因此常常御驾亲征,监国的任务就落到了太子朱高炽的身上。 看着年老的朱棣,解缙心里或许在盘算着,朱棣百年之后,不就轮到朱高炽了?他得给自己铺好后路,这次,他把宝押到了太子朱高炽身上了。
这次会见,被朱高煦知道了,然后他报告给了朱棣。历史上,杀太子的皇帝不在少数,汉武帝杀过,唐玄宗杀过......在皇帝的眼中,太子虽是儿子,但却是个贼,要时刻提防,不然自己的皇位随时被偷走!我的臣子去私会太子,你想干什么? 这次,被卡裆了!关键是墙上还有玻璃渣,鲜血直流,解缙也随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不过,有一件有意思的事,虽然解缙、胡广两人是骑墙的典型,但是解缙的一个儿媳妇却是铮铮铁骨的女子。 解缙被杀后,一家老小被流放辽东。 当年,胡广的媳妇怀孕的时候,朱棣曾开玩笑,说你和解缙关系好,他有个儿子,正好你们结为亲家。 胡广说,我夫人生下来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朱棣说,肯定女儿,跑不了。
结语解缙历经三朝,与其说是三朝元老,倒不如说是骑墙三次。前两次的时候,仗着自己的才华,成功实现了人生跨越,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终胜出的,依靠的真不是才华,而是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