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患者乏力、腹胀、尿黄,病因仅为药物性肝损伤?——寻根溯源,全面解析“肝功能异常”背后推手

 长沙7喜 2020-01-04

病例提供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王哲医生

  1

病史简介

患者孙某,女性,55岁,因“乏力、腹胀、尿黄5天”,于2019年5月23日入院。

现病史:2019-01体检时发现“右侧乳腺占位”,诊断为“右侧乳腺癌”,于2019-01-25在上海华山医院行“右乳癌手术”,术后共行4次化疗,2019-04-18进行了最后一次。方案:CTX(环磷酰胺)0.8 g + 表柔比星100 mg + 多西他赛100 mg。

2019-05-05上海华山医院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 18.8 μmol/L;直接胆红素 13.7 μmol/L;白蛋白 27 g/L;球蛋白 31 g/L;谷丙转氨酶 39 U/L;谷草转氨酶 181 U/L;碱性磷酸酶 204 U/L;γ-谷氨酰转肽酶 147 U/L。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肺及支气管病、肾病”及其他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重要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饮酒史。

入院查体:体温正常,神志清,精神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腹壁未见曲张静脉,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2

诊疗思路:初步诊断?下一步应进行哪些检查?

初步诊断1.肝功能损伤原因待查:药物性肝损(DILI)?2.右侧乳腺恶性肿瘤术后及化疗后。

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5.3×109/L;血红蛋白 99 g/l;血小板计数 97 ×109/L。凝血酶原时间:19.7 秒。肝肾功能:总胆红素 157.2 μmol/L;直接胆红素 129.5 μmol/L;白蛋白 21.7 g/L ;球蛋白 38.1 g/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102 IU/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86 IU/L ;碱性磷酸酶 190 IU/L;γ-谷氨酰转肽酶 106 IU/L ;肌酐 47.9 μmol/L ;尿素 5.68 mmol/L

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 33.5 ng/mL ;糖基抗原125 316.1 U/mL ;铁蛋白 1540.7 ng/mL ;糖基抗原19-9 35.97 U/mL ;糖类抗原15-3 13 U/mL。

HBV-M:HBsAg、HBeAb、HBcAb阳性;HBV-DNA:2.30E+04 IU/ml。甲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肝病自身抗体阴性;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均正常。

腹部B超:

■ ■■■

肝脏:左叶前后径48 mm,上下径43 mm,右叶斜径86 mm,门脉内径10 mm;肝包膜欠光整,肝内回声密集,增粗,分布欠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欠清。肝右叶可见38×41 mm中等偏强回声团块,边界尚清。胆囊:大小 82×31 mm,胆壁毛糙,增厚约8 mm,透声尚可。胆总管上段内径约为4 mm。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主胰管不扩张。脾脏:厚39 mm,长101 mm,侧卧肋下未及,包膜轮廓清晰,回声均匀。

提示:肝硬化,肝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胆壁毛糙增厚;腹水。

  3

补充诊断及进一步完善检查

补充诊断:

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问题:药物性肝损伤是否合并存在?

2.肝占位性病变 问题:占位性质:恶性(原发性、转移性)?良性?

进一步检查:

上腹部增强CT:

肝实质背景表现:肝体积比例正常,肝包膜锯齿样改变,肝实质密度粗糙;肝内见多发(3个)类圆形稍低密度灶,边界欠清,较大者位于Ⅵ段,大小约34×35 mm,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小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环形强化;大病灶动脉期可见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影向中心扩散,但强化始终低于正常肝实质;余肝未见异常强化占位灶。

门静脉系统表现:门静脉主干直径约12 mm,门静脉系统内未见充盈缺损;未见侧枝开放。

其它征象:脾脏肿大,腹水。胰腺无异常改变。后腹膜区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上腹部增强CT提示:①肝硬化,脾脏肿大,腹腔积液;②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转移性肿瘤可能,建议MRI增强进一步检查除外其他。附见:双肾多发低密度灶。部分腰椎体结节状高密度灶。

  4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快进快出”,常有肝硬化基础,AFP可升高。该患者有乙肝肝硬化基础,AFP升高,但无“快进快出”表现,且AFP升高不多、随肝功能好转逐渐下降。

转移性肝癌:“牛眼征”,有肝外原发灶。该患者乳腺癌诊断明确,但无“牛眼征”表现。

肝血管瘤:“快进慢出”,周围向中心填充。该患者动脉期小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环形强化;大病灶动脉期可见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影向中心扩散,基本符合血管瘤表现。

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10余年前即发现肝内占位病灶,当时考虑为“肝血管瘤”,其后不定期复查,病灶数量及性质一致,且无明显增大。

最终诊断:

1.药物性肝损(DILI);2.右侧乳腺恶性肿瘤术后及化疗后;3.乙肝后肝硬化;4.肝血管瘤。

  5

治疗及随访

治疗:

抗病毒:替诺福韦

护肝:茵栀黄口服液、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利尿:托拉塞米、螺内酯

支持治疗:人血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 

治疗后复查:(2019-05-23至2019-08-15)

 

专家点评

陆传统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宁波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宁波卫生学校副校长、宁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正院级调研员;

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宁波市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事医学临床工作35年,对各类感染性疾病及肝脏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及肝硬化、肝肿瘤、孕妇肝病等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陆传统教授病例点评

诊断上,该患者是否合并存在药物性肝损,以及进一步明确肝内占位病灶性质,可分别通过穿刺肝内不同组织进行活检。治疗上,在长期抗病毒及保肝基础上,如果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该患者能否再继续进行化疗?

此病例主要的难点在于,探讨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患者为中年女性,2019年1月体检发现乳腺肿瘤,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乳腺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化疗,化疗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胆红素较高。收入院时问诊患者未诉存在乙肝,因此以“药物性肝损害”收入院。收住院后完善相关化验及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有乙肝,并且肝内存在多发低密度影。入院后予以相关治疗,包括抗病毒、护肝、利尿、支持治疗,还进一步予以茵栀黄行退黄治疗。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黄疸明显好转。对于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进一步问诊发现患者10余年前即发现肝内占位病灶,当时考虑为“肝血管瘤”,结合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基本符合血管瘤表现。

该病例总体来说并不复杂,但规范化的诊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类似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作为临床医生要多元思考,对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原因均纳入考虑,进行鉴别诊断。茵栀黄在此次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作用,该患者入院时黄疸指标较高,予以熊去氧胆酸+茵栀黄治疗,茵栀黄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茵栀黄的用药时长为患者住院期间和黄疸正常后维持2~4周,一共将近2个月。

本次病例挑战赛为青年医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青年医师有着十分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青年医师来说非常必要,临床轮转可以让他们在进入专科以前打好全科基础。年轻医生应该多读书,打好基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进行多学科综合考虑,避免只考虑专科疾病而不顾其他方面。

中国微循环学会是协和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协和微循环研究所所长修瑞娟教授创立的一级学会,属中国科协管理,目前有13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是其中之一,主要目的是弘扬本领域转化医学。有意加入本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专业朋友,请加我微信,ieditoryan,或7644488,或13384959246。明年的年会将在羊城广州召开,欢迎参会。欢迎推荐朋友加入协会。

免责申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小编鄢老师,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电话、微信7644488或18049686,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