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喜欢蒋勋?

 赵小册 2020-01-04

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01 

经常看我公众号或者朋友圈的朋友,一定对“蒋勋”这个名字不陌生。

甚至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许本身就是蒋勋先生、蒋勋美学的爱好者。

我们欣赏一个人,一定是有理由的,尽管这理由有的时候我们意识得到,有的时候我们意识不到。

也许生活在世间的我们,就像寻找频率相似的电波一样,遇到和自己比较搭、比较喜欢的那个频率,就会一下子生出莫名的亲近感。

 02 

我最初认识蒋勋,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上面说,林青霞称蒋勋是自己的唯一偶像,是自己的半颗安眠药,她说“因为听蒋老师讲《红楼梦》,心里很安定,就容易入睡”。

而林青霞每周从香港飞台湾、去看父亲的时候,也都会去听蒋勋的课。

当然这不足以成为我喜欢蒋勋的理由。这只不过让我生出了一点好奇而已,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让林青霞这样称赞。

后来我又看到关于蒋勋先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从心底有一种由衷的赞叹和欣赏。

 (↑ 蒋勋)

 03 

当时蒋勋先生在两个地方讲《红楼梦》,一个是台北,一个是高雄。

在台北听课的人,都是台湾政经界有名人物的太太或儿媳,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名媛贵妇。

而同时期在高雄听课的人,都是菜市场的贩夫走卒,很多人都是上午在菜场卖腌菜,下午就来听蒋勋讲《红楼梦》。

蒋勋说,他在台北看到那些低垂着眉眼、喜怒不形于色的豪门名媛,就好像看到《红楼梦》里贾府的那些女子一样。

他感叹悲悯的说:“豪门家族的故事太惊人了。她们不会有表情在脸上,她们也不被容许有表情。她们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中人。”

而在高雄听课的那些人,用蒋勋的话说,他们就“大喇喇许多”,“听到喜欢的地方,他们会大笑;听到悲伤的地方,会抹眼泪。”

讲了四年,课程结束后,小贩们送给他一条签满名字的内裤,他们说被蒋勋老师讲的晴雯和宝玉交换内衣的情节打动,所以也要跟蒋勋交换内衣。

这条内裤一直被蒋勋像宝一样留着,多年以后提起来,还是掩都掩不住的笑意。

以我们世俗的眼光看,这两个班的成员真的是不同极端的人,似乎有云泥之别,但蒋勋对他们却一视同仁。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人真是没有分别心。从那一刻,“蒋勋”这个名字在我眼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 蒋勋在池上经常去的小吃店)

 (↑ 蒋勋(右)、台湾好基金会董事长柯文昌(左)和小吃店老板娘(中)合影)

 04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陆陆续续听了蒋勋先生的一些音频,也看了一些书和视频。

他的声音很好听,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一点一点的娓娓道来,就像暖暖的春风一样,既让人舒适惬意,又有一种入肺贴心的温暖。

他不管是讲《红楼梦》也好,还是讲书法、绘画也好,不管什么他都很善于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说到林黛玉、薛宝钗的时候,他有一个很特别的观点我很喜欢,他说:

“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因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

我们在内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在这两者间平衡,真是大智慧。”

他还说,贾府就像一个现代的大企业,几百人的规模管理起来也不容易。

王熙凤就像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平儿就像总经理助理,而贾母就是这个企业退居幕后的董事长了,也会时不时的垂问一下。

还有贾母和刘姥姥这两个老人的对比,就像现在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富贵老太太,和一个生活在乡下的家境贫寒的老太太,两种不同生命状态的对比一样。

另外,蒋勋还说薛蟠就像现在被宠坏的富二代,家里要什么给什么,薛蟠的无法无天,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家里过分宠溺的原因。

而贾雨村就像现在在官场拼命钻营的官员,一心入世的往上爬,投机钻营、过河拆桥,在碌碌的俗世中彻底迷失了自己……

当然这只是简略的一说,要知道蒋勋先生花四年时间一页一页的解读《红楼梦》,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这就像是一个大型的灿若云霞的织锦一样,我说的只是掀开了其中小小的一角,而整个的织锦要比这个绚烂的多。

 (↑ 蒋勋)

 05 

当然除了《红楼梦》,蒋勋还讲过美的沉思、孤独六讲、汉字书法之美、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等。

蒋勋先生总是能很自然的把讲的东西和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和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心事联系起来。

记得有个工程师问蒋勋,自己五岁的女儿应该学钢琴还是小提琴?

蒋勋说:"11点才下班的你,多抱抱女儿比较重要。因为所有的艺术讲的都是人的故事,一个孩子如果不记得父亲的体温,她将来看画、听音乐都没有感动。

如果没有人的记忆,所有的艺术对她而言都只是卖弄而已。”

总之听他的东西,总能带给人一种美好的感悟,就像散步的时候,忽然遇到一处很美的风景,让你心中一亮、安然熨帖的感觉一样。

 (↑ 蒋勋)

 06 

我看过蒋勋先生年轻时的照片,跟现在的样子相比,他的气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好的,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吧。

很多喜欢蒋勋的朋友,对他的评价都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想,这种美好的气质也是随着时光慢慢打磨出来的。

我很欣赏那些随着年龄增长、气质也越来越好的人。

那样的人,一定是心里有一片锦绣。他们不管长相是否出色,心里的美好却会随着时光慢慢地映到人的眼神、外表和整个的气质中来。

 (↑ 年轻时的蒋勋(右)

和作家丁玲(中)合影)

 (↑ 年长的蒋勋)

的确,蒋勋先生是温文尔雅的,可他的骨子里也有自己非常坚持、非常直接的那个部分。

他的身上有一种多种文化混合的气质。都说混血儿聪明,其实混血的气质也是有着特殊魅力的。

比如在蒋勋的身上,就既有传统文化的古典部分,也有现代文化的前沿部分;既有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也有在法国留学时沾染的骨子里的浪漫。

我想这种混血的思想,也是蒋勋性格中的一种特殊魅力吧。

 07 

说到蒋勋,就想起自己生活中和蒋勋有关的几件温暖、好玩的事。

几年前,知道我喜欢蒋勋,有一次李先生回到家,突然就从包里掏出几本蒋勋的书来。

那是他路过莘庄的时候,到旁边的闵行图书馆借的。

好几本都是蒋勋的书,里面刚好就有我一直想买但买不到的那本。虽然有一本和已经买的是重的,但也让我非常开心了。

现在似乎别的礼物都忘记了,但看到那几本书时的高兴和惊喜,是即使隔着时光也能清晰的印在记忆里的。

还有就是我之前对知识付费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尤其是视频和音频方面。

后来“蜻蜓FM”出了蒋勋老师的音频全集,里面的内容很多、很全,而且是蒋勋老师独家授权的,我们就在优惠的时候,在蜻蜓花了99块钱,买了这个音频的合集。

前些天在文章里说的,一边做饭、一边听蒋勋的音频,说的就是这个了。

听的时候,我都是拿个小凳,把小凳放在厨房门口,然后把手机放在小凳上,点开音频。

一会音乐声响起,里面传出“美的沉思,我是蒋勋”;每次听了这个声音,心里就会安静下来。

除了上面说的这两件事,还有一件。

就是我们家有个“很二”的家风,对喜欢的角色也好、喜欢的明星也好,只要是特别喜欢的,就会起个好玩儿的昵称在家里叫,一般都是叠字的。

我们给蒋勋起的昵称,你一定猜不到。听了别打我啊,我们给蒋勋老师起的昵称叫“勋勋”。

“犯二”的时候、想听蒋勋老师音频的时候,我们就说,“听会儿勋勋吧”,哈哈(这段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写出来,因为怕挨板砖啊)。

 (↑ 蒋勋)

先不犯二了,还是说回温暖的吧。因为喜欢蒋勋,我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喜欢蒋勋的朋友。

他们中有好几个人就是我非常欣赏的。在我看来,喜欢蒋勋的人身上,一般都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不错的品味。

 08 

很喜欢作家张晓风对蒋勋先生的评价,她说: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的确,蒋勋把我们很多人心里那部分沉睡的美,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唤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