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重来丨大学里的欢乐时光

 赵小册 2020-01-04

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一首歌会让人想起一段时光。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与之相关的那段时光还有记忆,就会像柔软的风一样,扑面而来,一下子就把人包围、把人浸透的感觉。

今天早晨听了那首老歌“Yesterday Once More(昔日重来)”,一下子就想起了大学的时光。第一次听这首歌就是在大学的时候。

 01 

大学时候的记忆有很多,要说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还是捡最好玩儿的说吧。

我们读的是外语系,关于英语的记忆,最好玩的莫过于那半年的外教培训了。在大二的下半学期,整整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泡在了英语里。

这半年完全没有其他的专业课,只安排了四个外教轮番轰炸。当然,这轰炸还是挺“人性化”的。 

当时除了一个星期一两节的日语课作为调剂外,其他的所有课都停了。

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完完全全的、没有任何母语干扰的纯英文环境,几个外教就联合制定了这么一个规矩:在课程期间不能说汉语,说一句,罚一块钱。

记得那个装罚款的存钱罐,就放在教室向阳的那个窗台上。当然那些罚款到最后也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为了这条规矩,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我们上课是在综合楼,综合楼里也有很多别的系的同学。我们的一个同学在教室门口,碰到了一位金融系的老乡,这位金融系的老乡特别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可是有规矩在,不能说汉语。这位同学就在心里琢磨着:

用英语回应?人家不骂自己是神经病才怪。什么都不说?也不是那么回事。挤眉弄眼?这会吓到人吧。

于是,他就咬咬牙,用我们最熟悉、最亲切、最可爱的汉语,打了声招呼。

这个同学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心想:这可是别的系的同学跟我打招呼,这总不能赖我吧,兴许没事。

可是,他话音刚落,外教就出现在他眼前,伸着手,等罚款。

 02 

从那以后,我们一般课间就很少出去。如果你在楼道里看到箭步如飞的、像老鼠过街似的,那就是我们了。

从这件事、还有很多其它的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另一个文化中的她们,对某些事的坚持、对某些规矩的坚持,她们可不讲什么“网开一面”。

对了,还有跟一点我们不同的就是,考试的时候她们从不监场,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信任”,我们倒反而更自觉了。

其实她们对规矩的坚持,也起到了很不错的作用,那就是逼得我们练成“不错”的英语,最起码在那半年里英语说的是很顺的。

不过这习惯也有回缩的时候。记得五一放假的时候,休了七天。假期回来之后,我们见了外教就都躲着走。

外教还纳闷了好几天:哎,这帮学生,怎么过个五一就这么生分了,对老师爱答不理的?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休了一个长假之后,英语都说不利索了。见了面总不能不说话,所以就只好躲着走。

隔了好几天她们才弄清楚原因。天知道她们在弄清楚的那一刹那,会有着怎样啼笑皆非的感觉。

除了这个,她们还喜欢整点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像什么疯狂发型日(就是大家集体整个搞怪的发型)、反穿日(衣服反穿)、双胞胎日(两个人装束一样)、睡衣日(其实就是穿居家服之类的)……

现在我那还留着这几个什么“日”的照片呢,都挺傻的,但是都很开心。 

 03 

当然最大型的、最好玩的就是那场演习婚礼了。

一个系4个小班,50多个人都凑到一块抽签。抽到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了。当然相应的台词,自己也必须要记清楚。

抽签之后,各个角色就确定了,有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双方父母、宾客、花童、牧师等等。你知道我抽到什么角色了吗?

我抽到的是:Music Director(音乐总监),说白了就是在教堂里负责放音乐的那个。按角色,这个音乐总监手底下还有两三个音乐助理。

角色都分配好了,接下来,就是准备东西了,什么租婚纱、买戒指、买饮料,需要准备好多的东西。对了,上面提到的罚款,就凑到这上面了。

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大家采购的都是最经济实惠的东西。

婚纱是从附近的市场租的最便宜的;戒指也是绝对超不过两三块钱的;饮料呢,因为人太多,还是兑水的。呵呵,就像过家家一样好玩儿。

 04 

虽然东西准备的不算“精致”,但婚礼的习俗和环节却一个都不少。

当天的过程就和大家经常看到在电视里的看到的场景差不多,只是简单了一些、好玩了一些,其中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一个是在婚礼快开始的时候,突然发现伴郎的领带没有。

忘了是哪个老师了,突发奇想,拿起一块蓝色的硬彩纸,喀喀一剪,拿曲别针一别,一个领带就诞生了。还别说,看着还挺像回事的。

于是伴郎就带着这个简易的领带,体体面面的走过了“陪伴新郎的美好时光”。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婚礼之后新郎新娘不是要度蜜月嘛。我们通常看到的场景都是:两人开着车,然后甜蜜的向大家挥手告别……

但我们的不是!你猜怎么着?最后呀,新郎用一辆特破的自行车带着新娘,然后不知道谁的创意,还在那辆破自行车后面拴了很多易拉罐、彩条之类的东西。

你可以想像下当时的情形,菁菁校园、绿树青草,一身西装的新郎,带着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浪漫的、骑着一辆后面坠满花花绿绿的、叮叮当当作响的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破自行车,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别样的风景,也算是一种极致的好玩、极致的浪漫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你们太胡闹啦,这也算上课呀。

可其实这只是我们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而已。也正是在这种玩玩闹闹中,我们的英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现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

 05 

关于英语的记忆,除了外教,还有就是我们英语系的中教。

我们大家都一致认为,在学校所有的老师中,外语系的老师是最有气质的。他们虽然不再青春,但是气质却真的很棒、很与众不同。

有气质的老师很多,有一位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

记得有一天的黄昏,我们一帮同学在校园里走。就看到前面我们的一个老师,一个很有气质的女老师,在黄昏的灿烂的光中,一身风衣,微卷的头发,系着飘飘的丝巾,带着酷酷的太阳镜。

然后惊鸿一瞥之后,就既优雅又帅气地坐进了她那辆白色的汽车中,然后发动车子,消失一片夕阳中,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我们几个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辆车消失。好一会才回过味来说,简直太酷了、太美了,就像电影里的镜头。

然后几个人就叽叽喳喳的讨论刚才的感受,还讨论了很长时间呢。

那也许就是青春时代的我们,被美所震撼、被气质所震撼吧。

 06 

当然,关于英语的记忆,除了比较好玩的、比较浪漫的,还有就是让我比较害怕的。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每次上口语课,都跟上刑似的。每次口语课的内容,都需要两个人搭档、到讲台上把对话从头到尾说一遍。

当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哪怕是说汉语都不能自信、不能洒脱,更别说是英语了。

所以每次大家最紧张的就是口语课了。每次口语课前,大家就跟和尚念经似的,不停的念、不停的练习。

不过受苦了也总有好处,口语总是有提高的,而且脸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后来直到大二的时候,经过了那半年的外教密集培训,我们对口语课的感觉才觉得轻松了些,再后来竟然还有了几分的享受在里面。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做“同声传译”。

想象着在大到不能再大的会议场,大家开会发言,然后我就能同步翻译出来,多爽的感觉呀。

哈哈,现在看来,也只不过是梦想而已。不过年少青春的时候,谁还没有个梦想呢,是吧?

今天就写到这吧。我还想再听一遍“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老歌,再回味一下昔日重来的感觉……

- End -

【点赞、留言、转发,都是赞赏哦】

点击蓝字可阅读其它文章 ↓↓

刘烨的媳妇、诺一的妈

十年没见啦!

我在电台做主持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