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背后多半有个“熊家长”

 赵小册 2020-01-04

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01 

那天在小区的小广场那坐了会儿。小广场是圆形的,中间有个花坛,围着花坛的是一圈的木凳,再往外就是地砖砌的小广场了。

我坐在小花坛旁边的木凳上。周围有两三个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在围着圈子跑步,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

他们的家长也在小广场里一边溜达着,一边跟孩子说着话。

本来是很惬意的场景。可有个孩子,那个大点的、十来岁的孩子,竟然就开始在凳子上跑了。

熊孩子也不管有人就坐在凳子上,在经过人身边的时候,抬脚就从别人背后跳过去,脚都差点蹭到别人身上了。

一圈不行,还接着跑。而他的妈妈就站在旁边,没有一点阻止的意思,竟然带着笑意、带着欣赏,看着自己孩子在大家坐着的凳子上跳来跳去。

其实,与其说那个孩子不懂事,不如说他的家长更不懂事。这真是应了那句,熊孩子背后多半都有个熊家长。

 02 

最近关于熊孩子的新闻也是经常见到。比如前段时间,一对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

飞机起飞后,熊孩子就开始不断的骚扰邻座的乘客,一会坐立不安,一会上窜下跳,还对邻座的乘客拳打脚踢。

邻座忍了很长时间,就向孩子的家长提出意见,希望他们能约束下孩子的过分行为。可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制止。

就这样持续了3个小时,邻座的乘客忍无可忍,结果双方爆发了言语冲突,孩子的爸爸还动手打了人。

后来幸亏周围乘客的劝阻和乘务人员的介入,才得以平息。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的一家三口却没想到,飞机一落地,他们就被机场警察局、海关边防局和FBI的20多名执法人员等在飞机口。一家三口被拒绝入境,安排遣返。

这一家子的度假,还没到目的地,就因为“熊孩子”彻底泡汤了。

其实还是那句话,与其说是孩子不懂事,不如说是家长的处理更有问题。

家长对孩子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的行为,不但不制止,还泰然处之、根本不当回事。这才是让别人最不满的根本原因吧。

 03 

说到熊孩子,《大宅门》里的白景琦就是个熊孩子。

白景琦从小顽劣异常、淘气无比,用他们家人的话说,“整个一混世魔王”。

小时候的白景琦,在鼻烟壶里加臭豆腐汤、在私塾的门上放墨汁、在草药包上点火,还一连气走了三个老师。

他的妈妈,也就是白家二奶奶,气的经常打他。后来终于几经周折找到了季先生来做景琦的先生。

刚开始家里人都说季先生对孩子太严、太狠,都请二奶奶辞了季先生。但二奶奶还是忍着心疼,执意留下季先生,因为她知道只有季先生才能管好孩子。

也正是因为遇到季先生这么文武双全的老师,遇到这么严格的管教,景琦的性子才改了一些。熊孩子在季先生的引导下,也越来越靠谱了。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二奶奶坚持留下季先生,以后的白景琦还不知道淘成什么样。这样的话,可能也就没有了以后能撑起白家老号的白七爷;整个大宅门的故事,也得重新改写了。

在教育白景琦这个问题上,二奶奶就比较有见识。她知道一味宠溺,不是真的对孩子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才是让他终身受益的。

 04 

民国时代的很多大家也都特别注意家教。

像梁启超对梁思成几个兄弟姐妹,合肥张家的张冀牖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傅雷对傅聪和傅敏两兄弟,也都是既注重知识的积累,也注重家风,而且跟孩子相处起来也亲切有趣。

他们家里的这些孩子,几乎个个都既有才,人品又好。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他们良好的家教吧。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没有他们那么好的家世、没有那么好的家庭条件。

可是对孩子的引导、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每个父母来说,却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真真实实能影响到孩子的。

孩子天天看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身上的有些东西,终归是烙在孩子身上、烙在孩子心里的。

如果你不给孩子好的习惯,那他在将来很可能就会因为素质缺失,而失掉很多机会。

总之,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正面的影响,对孩子终归是有益无害的……

- End -

【点赞、留言、转发,都是赞赏哦】

点击蓝字可阅读其它文章 ↓↓

有这项特质的人,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我在电台做主持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