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365】致敬登月50周年,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山湖微波 2020-01-04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赵铁灿

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史建芳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人类首次踏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2)1971年6月,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尔斯基、弗拉基斯拉夫·沃尔科夫和维克多·帕查耶夫完成空间站工作后,乘飞船返回地球,在返回途中遇难。

(3)2019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4)2019年4月,以色列首个探月器“贝雷特希”在登陆月球时,因引擎问题坠毁在月球表面。

……

2019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其实,早在50年以前,人们已经为登月做了很多努力。自第一次成功登月后,人类从未停止奋进的脚步。回顾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感慨万千。

现在假定你参观了“人类登月的历史”主题展览,请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全国大联考(4LK)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列举了从1969年到2019年人类登月50 年期间中国和世界各国登月的历史,考生必须围绕人类探索月球和宇宙这个真实情境来审题立意、生发感想,否则即为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第二部分提供审题立意的任务方向,“2019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50年后和50年前一样,人类依然在为登月努力,考生须假定自己参观了“人类登月的历史”主题展览,且要明确“观后感”文体的任务限制,抛开这个文体,则偏离题目要求。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类登月50周年”“人类为登月付出努力”,考生须对此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人类矢志不渝的探月精神和艰辛的探月行动进行褒扬,对探月牺牲精神进行肯定。若对探月精神和行动予以否定,则不符合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考生还须注意材料(3)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和材料(1)(2)(4)相比,中国登月不但是成功着陆,而且是高科技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更重要的是,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考生要认识到中国在科学探索上的飞跃性发展,体现国家自信和国家认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对人类矢志不渝的探月精神、不惧困难的勇敢精神等进行思考,也可对宇航员们不畏牺牲的精神等进行思考。考生还可在四则材料的对比中,对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中国探月抒写感悟,认识中国在科学探索上的飞跃性发展,体现国家自信和国家认同。

2.联想思考是开放的。作为一篇观后感,要做到“引议联结”,考生可以对人类的探月精神和探月行动进行联想和思考;也可以从人类的探月历史出发,联想到人类对火星的向往,对系外星系的探索;还可以联想中国探月的历程;也可以由个别到一般,谈天文科学探索之路的曲折,以此展现考生知识视野的开阔性。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材料列举了人类第一次探月成功以及中国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史实;也列举了1971年苏联三位宇航员从空间站返航途中失事和以色列首个月球探测器坠毁在月球表面的史实。这说明无论探月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阻止人类探月的进程。考生应该能从中思考到很多内容,如人类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中国在科学探索方面的飞跃进步等,这些就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太空探索,道阻且长。

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探月换新颜。

3.科学探索没有坦途。

4.观人类登月史,生小小飞天梦。

……

偏题立意:

1.请还给月球一片净土。(脱离题意,从否定探月切入)

2.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完全脱离题意,另起炉灶)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过于宽泛,没有从人类探月的事实出发)

……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订购《材料备考和思维备考3》

下水文  

科学探索,道阻且长

——观人类登月史展览有感

河南滨河高级中学  

 赵铁灿老师

参观完“人类登月的历史”主题展览,我很受感动。展览介绍了1969年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踏上月球第一人的历史,也介绍了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史实。当然也有人类探月失败的一些案例介绍。无论探月的历程多么艰辛,但永远阻挡不了人类探月的决心。人类科学探索,真是道阻且长。

三五之夜,明月朗照,月亮自古以来就容易勾起人们美好的遐想。无论是古希腊的月亮神阿尔忒弥斯,古罗马的月亮神狄安娜,还是中国的月神嫦娥,无不表明人类对月亮的畅想。

但人类真正的探月之路却艰辛坎坷。在近50年的探月史上,人类为实现这个执着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美国进行了56次探月试验,其中失败43次;俄罗斯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在探月之路上,洒满了眼泪和鲜血,探月之行道阻且长,绝不是妄言。约翰·肯尼迪说,美国选择月球,不是因为这简单,而是因为它困难——我们要向困难挑战。

探月行动道阻且长,推而广之,其他科学研究何尝不是道阻且长呢?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峰不停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二十二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完成了心中的夙愿。然而,这位“人民科学家”,为了中国的天文事业燃尽了生命的火花。单是“天眼”选址就用了12年,在荒山野岭中跋涉而不辞辛苦。在“天眼”投入建设的五年中,南仁东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心血,他用生命的绝唱印证了科学探索道阻且长的道理。如果科学探索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南仁东主持的“中国天眼”工程就不会历时22年才正式完工;如果科学探索的道路不是充满着崎岖坎坷的,那么,南仁东就不会以命相搏,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大国重器。   

科学研究道阻且长。欧阳自远率领的中国探月工程团队十余年的艰难探索难道不是明证吗?潘建伟中国量子通讯研究团队的研究过程难道不是验证着这个道理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诗句正是科学探索道阻且长的注脚!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界。科教兴国,是祖国强盛的宏伟蓝图。我们年轻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科学探索,舍我其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